分享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章节摘录

 天高地圆 2016-12-13
《形而上学》导读
第一卷  哲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
第二卷  哲学研究概论
第三卷  哲学研究的主题
第四卷  哲学研究的范围
第五卷  哲学术语的解释
第六卷  学科分类与存在
第七卷  关于实体
第八卷  质料与形式
第九卷  潜能与现实
第十卷  相反、居间者第
十一卷  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第
十二卷  宇宙的总因
第十三卷  数学对象与理念
第十四卷  数与本

章节摘录

  第一卷 哲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 
 一、智慧是关于本原与原因的科学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通常使用感觉来认识事物,而在诸多感觉之中,视觉最受青睐。因为通过观看,我们能够辨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事物。  动物也有感觉,有些动物甚至还能从感觉中获取记忆,这就使得它们比其他动物要显得更为聪明一些。但所有的动物,包括那些更为聪明的动物,都因为没有经验的获得而无法与人类相比。人类凭借记忆的多次积累而形成经验,并将经验转化为科学和技术,他们是唯一有着技术和推理的群体。  经验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区别从表面上看似乎并不明显。但事实上,经验是一种个别知识,技术则是一种普遍知识。知识和技能更适合归属于技术的范畴而非经验的范畴。那些有技术的人要比那些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因为他们不仅知道事物的所然,还知道物的所以然,即原因。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却只知道事物的所然,而不知道事物的所以然。知其所以然者能教授他人,不知其所以然者则不能教授他人。所以,技术比经验更像是一门科学。此外,我们还不能把感觉当做智慧。尽管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不得不通过感觉,但感官并不能告诉我们事物的原因,如它只能告诉我们火是热的,却不能说明火为什么是热的。  那些发明了技术的人之所以能够得到世人的称羡,不仅是因为这些发明有实用价值,更是因为发明人聪慧过人。而在众多的发明之中,不以实用为目的的发明,如只是为人们提供快乐的发明要比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发明更有智慧,而既不为生活所必需,也不以娱乐为目的的知识,如数学,其智慧又远在前两者之上。  那到底什么才是智慧呢?结合之前的分析,即有经验的人比有感觉的人更有智慧,有技术的人比有经验的人更有智慧,思辨科学比创制科学更有智慧等,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于某些本原与原因的知识就是智慧。 
 二、哲学的性质  
智慧是关于什么原因、什么本原的科学,是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对智慧之人的理解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怎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我们认为,智慧之人几乎无所不知,即使是那些常人不易了解的事物,他们也知道。他们能够向他人准确地传授各种原因;以科学本身而不是以其应用为目的而从事着研究。并且智慧之人应该能够主动作为,发号施令,而智慧不如他的人则应该服从于他。  智慧之人何以能做上述诸点?只有了解事物背后的全部依据,尤其是那些常人往往不易探究到的决定事物本质的最原始和最初的原因,他才能具有最全面的知识;也只有关于个别事物原因探讨的思辨科学,才更适宜拿来传授;也只有最值得研究的最初原因为对象的科学才是最高科学,它在各种科学中居于最主导的地位,对其他科学有着指导意义。  哲学就是这样一种科学,它是关于事物最初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属于思辨科学的范畴。  哲学研究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万象的思考——日月生辉、斗转星移、万物存灭等,它们在让人类感到神秘的同时激发了他们为摆脱无知的探索。这种对于哲理的探索,显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纯粹的求知。因此,哲学当之无愧的是各门科学中唯一的为学术自身而存在的科学。  哲学是各种科学中最为神圣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即万物的最初原因与神相关,因为神作为万物各种原因的起点已经是世所公认,而且只有神才掌握最多的这类知识。其他科学和哲学相比的确更为实用,但任何科学都不如哲学神圣。  
三、早期哲学家关于事物原因的探索  
对于事物的认识开始于对于事物原因的认识。原因有四种:一是本因,即形式或本质意义下的实体;二是物因,即质料和载体;
三是动因,即事物运动及变化的来源;四是极因,即事物生成与运动变化的目的。以前的哲学家也曾经谈到过某些本原和原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早期的哲学家们大都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以质料为形式的。无论事物的表面发生何种变化,它的本性是永远存在并保持不变的。但在这种本原的表现形式和具体数量上,他们又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类学说的创始者泰勒士说这种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美尼与第欧根尼则认为气先于水,它才是最高的本原;而迈特庞图的希波索斯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之原;恩培多克勒则主张土、水、气、火是万物之原。克拉佐门的阿那克萨戈拉则认为本原是无限的。  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似乎万物的原因只有在质料形式下才可称为因。但这一原因并不能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木材不能自己变成床,青铜不能自己制造成型,载体自身不可能造成自身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探索另一种本原,即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原因。  
四、另外一些关于本原的观点 
 巴门尼德和赫西俄德认为,情爱及欲望是现存万物本原。恩培多克勒则把友爱与争斗当做本原,以此来解释自然中存在着的美与丑、善与恶等对立的事物。但这些人似乎并未注意到质料因和动因之外的其他原因,而且即使对于这两种原因,他们似乎也并不能很清楚地予以阐释,就连他们自己都几乎不用或者很少使用他们的原理。在这些人当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恩培多克勒,他首次把二分法引入了原因理论,即运动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彼此相对立的两个。此外,他的关于质料形式有四种的观点也是前所未有的,而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认为,充实和虚空,即存在和非存在才是事物的本原。差别也是事物的原因,这些差别有三种,分别是形状、次序和位置。 
 五、以数学为基础的本原论  
素以数学领先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所有事物的本质和偶性都是由数塑造出来的,数是自然万物之源,万物也都可以用数来说明,数的要素就是万物的要素。全宇宙也是一个数,宇宙的各部分在数的作用下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秩序。在他们看来,数才是事物的本原、质料或偶性。而数自己也有它的元素,数的元素就是偶和奇。  他们当中还有些人则将此观点延伸开来,认为本原有十对,依次为:有限对无限,奇数对偶数,一对多,右对左,雌对雄,静对动,直对曲,明对暗,善对恶,正方对长方。阿尔克迈翁的观点也与此类似。在他那里,事物都是成对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如白与黑,甘与苦,善与恶,大与小。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同的,他所谓的这些相反的东西相对随意些,不像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有确定的数目与内容。  
我们所能从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获得的也就这么多了,即存在物的本原是相反的,甚至对于这些相反的本原都是些什么,这些思想家们都给了详尽的阐释。但他们却始终没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他们所谓的本原和我们所要探究的原因如何才能联系起来。  
上述这些观点与旧观点中的“自然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说法如出一辙。但也有些人把宇宙的构成元素看成是单一的,这个“-”在他们那里是一种不发生变化和运动的存在。至于这个“-”究竟是什么,他们的说法又发生了分歧:巴门尼德所谓的“-”是原理的一,麦里梭所谓的“-”则是质料的一,克塞诺芬所谓的“-”就是神。这些人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巴门尼德的观点。他认为,非存在和存在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甚至毫无意义,所以断言存在就是一,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他还提出了两种原因和两个本原,即热与冷,也可以说是火与土。他把热归属于存在,冷归属于非存在。  
在此我们可以先总结一下这些古代哲学家们关于事物原因的探索。从一开始,人们就将有形体的东西,如水、火等当做事物的本原,尽管在有形体是一个还是多个上面,大家存在分歧.但都认同这些本原的存在形式是质料。一些人还在这种物因之外又举出了动因,即事物发生运动或变化的原因,这部分人中有的说动因只有一种,有的说动因有两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讨论也曾涉及物因和动因,但他们在此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他们认为有限与无限不是火或地或类似元素的本性,无限与“一”正是他们所谓事物的原因,而这就是数成为万物之本原的根据。  
六、柏拉图关于事物原因的观点  
柏拉图的哲学在大体上与这些思想家比较接近,但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他赞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即一切感性事物,也就是可感事物永远处在流变之中,而且想要认识这些事物是不可能的。柏拉图借鉴了苏格拉底关于用定义来解释事物的观点,但又反对将定义用于普遍事物。他认为,由于感性事物处在不断变动之中,不可能有一个永远适用于它的定义,因而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关于感性事物的。而这些非感性的东西在他那里被称为“理念”,那些感性的东西则需要用理念来解释说明。柏拉图用“分有”这个词来解释和理念同名的事物的存在。  
他还说,在感性事物与形式以外,还有数学对象。数学对象具有居间性,它们和感性事物不同,因为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它们和形式也不同,因为形式是单一的,而数学对象则不是单一的,而是数量众多的,且其相互之间往往类似。  
形式既然是其他一切事物的原因,那么形式的构成元素也就是一切事物的构成元素。从质料的意义上来讲,大与小是其本原;从实体的意义上来讲,一则是其本原。他同意毕达哥拉斯学派所说的一是实体,也同意他们所说的数是一切事物的原因。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即他认为无限不是单一的,它是由一个双数,即大与小构成的。此外,他还认为数离开感性事物而独立存在,这也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就是数的观点不同。他将一与数从事物中分离出去,又引入了形式来解释。他还认为,双数也是一种实体,是各种数目据以产生的基础。但这一理论并不令人信服。因为根据他的观点,形式是一次生成,而单一的质料却通过多次制作才能完成。众所周知,一个质料只能制成一张桌子,而根据桌子的样式却可以制作出许多桌子来。  
柏拉图显然只讨论了两种原因:事物是什么方面的原因,即事物的形式因;事物在质料方面的原因,即事物的质料因。质料因是就事物的载体角度而言的,形式因则是以质料因为依托,描述感性事物。他所采用的形式是一对,即大和小。他还像他的前辈,如恩培多克勒与阿那克萨戈拉一样,把善和恶的原因归结为两种。  
七、各家观点小结  以上就是前人关于事物本原或原因的探索,从中我们发现,所有这些关于事物本原或原因的探索都没有超出我们在物理学中的相关讨论而有所创意。他们中有的人把质料作为事物的本原,但对这些质料是什么又各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主张质料只有一种,有的人则认为不止一种;有的人认为是有形体,有的人则认为是无形体,如柏拉图所谓的“大与小”,意大利学派所谓的“无限”,恩培多克勒所谓的“四元素”(火、地、水、气),阿那克萨戈拉所谓的同素体的无限。有的人主张气、火、水中的一种为主要元素,另一些人则把某种比火密,比气疏的东西作为主要元素。  上述这些思想家只把握了这一个原因,而另外一些人则提到了动因,即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原因,例如有人把友爱与争斗,或理性,或情爱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有人把存在和一视为实体的原因,但事物却又并非因为它而产生存在。但对于事物何以是这个样子的原因,没有人做过清楚的说明。  
所有这些思想家关于原因的论述都证明了我们对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同时表明探索事物原因或本原都需要借用诸如此类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考察各家的观点以及他们在事物本原问题上的态度和所可能产生的疑问。  
八、各家观点评述  我们首先来看那些把事物的原因只归结为一种的观点。主张宇宙的唯一原因是某种质料,而这种质料又专指有形体的实体,这显然是误人歧途了。因为他们无视事实上存在着的无形体事物的元素而只讲有形体事物的元素。他们也关注事物生成、存在和消灭的原因,却只是从事物本性的角度试图予以阐释,却未从根本上涉及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真正原因。此外,他们在探究事物的原因时也并不涉及事物的本体。他们还轻率地将除了土以外的单纯实体都当做事物的本原,却并不探究火、水、地、气是如何互相生成的,而它们的相互生成关系恰恰就是决定事物先后的重要决定因素。  
人们一般认为,事物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物质合并构成的,而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应是属于实体中精细的微粒。基于这种观点,除了土这一明显颗粒太粗的质料不曾被当做事物的唯一元素之外,其他三种元素——火、水、气,则都有人主张其为唯一元素。但根据上述主张,那些认为地、水、气以及某种比气浓比水稀的物质为唯一元素的说法,都不如主张火是唯一元素的说法正确。但如果说物质的本性是在其生成之后产生的话,那么和上述观点相反的说法才算是正确,即应该是水的形成先于气,地的形成先于水。以上就是主张一种元素是事物原因的观点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而主张多种元素是事物原因的观点也是存在问题的。以恩培多克勒认为事物具有四种实体原因为例,这样的观点同样存在问题。如我们所见,事物处在互生互成当中,火并不永远都是火,土也并不永远都是土。至于事物发生运动变化的原因无论是归结为一个还是两个原因,都不具有说服力。按照他的论点,冷不生热,热不生冷,也就是说冷生热、热生冷的质变是不可能产生的。如果认为变化是可以产生的,就必须承认事物本身还具有与其本性正好相反的性质,如它能成火也能成水,而对于这一点,恩培多克勒是不承认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观点中也有关于两种元素的认识。但他所说的一切事物,在最初时都是混杂在一起的,显然是荒谬的,因为这并不合乎事物的本性。而且,根据这一观点,各种偶性都可从本体中分离出来,但如果真没有什么偶性可以从本体中分离出来,那么现存的本体似乎也就不是什么存在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