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太炎重订三字经

 诗书之华 2016-12-13
《重订三字经》(2015-02-22 14:01:20)
1928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瞩目亲手重订的《三字经》全篇1596字,诵一遍大约9分钟的时间,的确是能使读者花费最少的时间,对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简约而全景性的了解,的确是能让儿童口诵心记的一部集中国文化之成的奇书。是的,此书的确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站在宏观历史文的高度对旧本《三字经》作了新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使之成为启蒙教材中的千古绝唱,使之成为既是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的极好启蒙读物。是的,是童蒙读物,很多高学历者未必了然。是的,“三字经”,“通人心”,“三字编成便学童,天人包括在其中,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一贯通”。是的,由此步入中国文化广宇,胜似博览群书。是的,此书的确具有“标明我民族固有之德行,使之力行;标明我民族固有之道德,使之实践;标明我民族集合之惯性,使之团结;标明我民族历史之沿革,使知治乱兴衰;标明我民族固有学粹,使知探索使之不忘本,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教育功能。是的,此书的确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缩影,其内容涵盖量非常丰富、全面虽有小疵,尚不掩瑜。是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有一本是一定要读的,那就是《重订三字经是的,以这里为标准逐渐丰富完善,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重订三字经题辞
  《三字经》者,世传王伯厚所作。其叙历代废兴,本讫于宋,自辽金以下,则明清人所续也,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观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较梁人所集《千字文》,虽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其启人知识过之,即《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余观今学校诸生,几并《五经》题名、历朝次第而不能举,而大学生有不知周公者。乃欲其通经义、知史法,其犹使眇者视、跛者履也欤!今欲重理旧学,使人人诵《诗》、《书》,窥纪传,吾之力有弗能已;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也。闲常举以语人,渐有信者。然诸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未具,明清人所增尤鄙。于是重为修订,增入者三之一,更定者亦百之三四,以付家塾。使知昔儒所作,非苟而已矣。中华民国十七年季春之月,章炳麟。
重訂三字經

原著:南宋 王应麟

重訂:民國 章炳麟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處【chǔ】

荀季和,有義方,教八子,名俱揚。 (明清本: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弟【tì】



.2.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弟【tì】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干【gān】 癸【guǐ】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  躔【chán】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燠【yù】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

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嶽,山之名。  華【huà】 嵩【sōng】

古九州,今改制,稱行省,二十二。  (今省級行政單位共34個。)

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

醫卜相,皆方技;星堪輿,小道泥。  泥【nì】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菽【shū】黍【shǔ】稷【jì】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豕【shǐ】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惡【wù】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紊【wěn】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或作“及白黑”)

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膻【shān】 臭【xiù】

宮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角【jué】 徵【zhǐ】

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匏【páo】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  葉【xié】

九族者,序宗親: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曾玄。

五倫者,始夫婦,父子先,君臣後,

次兄弟,及朋友,當順敘,勿違負

有伯叔,有舅甥,婿婦翁,三黨名。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齊【zī】衰【cuī】緦【sī】



.3.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故,明句讀。  讀【dòu】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論【lún】

孟子者,七篇是。辨王霸,說仁義。

中庸者,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大學者,學之程。自修齊,至治平。

此二篇,在禮記。今單行,本元晦。

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

六經者,統儒術。文周作,孔子述。

易詩書,禮春秋,樂經亡,餘可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謨【mó】誥【gào】

有國風,有雅頌,號四詩,當諷誦。  諷【fěng】

周禮者,著六官。儀禮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禮記,述聖言,禮法備。

王跡熄,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褒【bāo】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爾雅者,善辨言,求經訓,此莫先。

注疏備,十三經。惟大戴,疏未成。

左傳外,有國語。合群經,數十五。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撮【cuō】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種,脩文質。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4.

經子通,讀諸史,攷世系,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並頊嚳,在上世。  頊【xū】嚳【kù】(“並頊嚳”或作“號三皇”)

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禪【shàn】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禹【yǔ】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紂【zhòu】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共和,始紀年。歷宣幽,遂東遷。

周道衰,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說【shuì】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嬴【yíng】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都【dū】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趙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遼與金,皆夷裔,元滅之,絕宋世。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磧。  磧【qì】

太祖興,稱大明,紀洪武,都金陵。  (或作“都南京”)

迨成祖,遷宛平,十六世,至崇禎。

權閹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毀。  閹【yān】

清太祖,興遼東,金之後,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  祚【zuò】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廿【niàn】

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後漢三,國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證經,參通鑒,約而精。

歷代事,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漢賈董,及許鄭,皆經師,能述聖。

宋周程,張朱陸,明王氏,皆道學。

屈原賦,本風人,逮鄒枚,暨卿雲。

韓與柳,並文雄;李若杜,為詩宗。

凡學者,宜兼通,翼聖教,振民風。

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



.5.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橐【tuó】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論【lún】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火焠掌,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焠【cuì】(“火焠掌”或作“頭懸梁”)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蘇明允,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遊稷下,習儒業。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韞【yùn】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曷【hé】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習業,壯致身。上匡國,下利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於後。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籯【yíng】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转载]《重订三字经》未能通行的遗憾  作者:杨永权

    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在1928年出版后,也曾风行一时。基于他在社会上的大名如雷灌耳,及其在学术界的泰斗地位,人们会乐于买来一本阅读,并与旧版本作一比较。

    应该指出,当今的《三字经》通行本,还是以王相的《三字经训诂》作为蓝本。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仅为少数版本所采用。从学术角度而言,一部内容更丰富、知识含量更大的蒙学课本未能在社会上通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章本未能通行的原因,当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新敎育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对传统敎育冲击很大。“五四”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提倡白话文取得了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书面语言。及至章太炎《重订三字经》出版的年代,城鎭敎育的主流早已是正规化的学校,无论公立、私立,都采取现代化敎育制度,课本由敎育部门审订。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不可能再成为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充其量只是课外读物。由此,它只能继续在乡间私塾流传。

    章太炎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实。尽管他的《重订三字经》优于旧本,但同样不可能堂而皇之成为现代化小学的课本。所以他在序文中明确表示“以付家塾”。

    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当时交通运输尙未发达,章太炎的《重订三字经》也未必能够大批量进入广大的农村付诸家塾敎学,遑论边远的山区。职是此故,章本得不到有力的推广,难于后来居上,取代通行的王相注本的地位。

    一件似乎是有悖于常理,而又绝对眞实的趣事出自章太炎本人。

    学术界人士都知道,国学大师章太炎以语言文字学独步当代。他认为清代文化已被污染,汉语已经不纯净,觉得周秦汉唐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为此,他撰写文章喜用古字、冷僻字,甚至早已被弃置不再使用的字,艰深古奥,难以读懂,连门弟子鲁迅也称之为“天书”。

    这一怪僻还反映在生活上。章太炎为四个女儿都取了个单名,依次为章(汉语拼音[下同]  Iǐ,又读yǐ。古音读若丽)、章( zhuó,音茁)、章(zhǒn,古“展”字)、章(i,读若戢)。这些冷僻字试问能有几人认识: 堪可与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为四个儿子取名全用冷僻字相媲美(依次名为孙[音弯],孙[音觥]、孙壾[音莽]、孙[音褒])。

    章太炎崇古、复古若此,世人自然而然想到他肯定与浅俗绝缘。然而谁能想到,章太炎不仅对《三字经》给予很高的评价,还乐于为这部最为通俗浅白、“辞无藻采”的幼儿识字课本耗费精神,重新修订,所增补的文字与旧本风格相统一,难能可贵,不啻是文坛佳话。

    1985年,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敎育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谷城敎授,应湖南岳麓书社所请,为该社出版的《传统蒙学丛书》撰写总序,他充分肯定整理出版传统蒙学书籍,是“一件大有益于文化史硏究的事情”,“继承了近世王国维辑校《仓颉篇》、章太炎重订《三字经》的事业。”

    周谷城将王国维、章太炎两位国学大师从事普及敎育工作,热心蒙学课本的校注、修订视为事业,足见其评价之高。

 

《重订三字经》具有高度的现代性(2016-06-10 11:24:47)作者:张宾十三经

   应该重复指出,章炳麟先生就是集整个清代朴学之大成的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就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且对国学具有原创性贡献的”国学大师。简单地说,章太炎先生是开创民国的元勋;学问深湛,在高人林立的晚清民国,被公推为集整个清代朴学之大成的国学大师;总之,他虽有小疵,尚不掩瑜,值得我等,致以敬意!应该重复指出,他的《重订三字经》优于旧本《三字经》,具有高度的现。在对民族文化愈来愈重视的今天,《重订三字经》能使读者花费最少的时间,对祖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简约而全景性的了解,它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需求,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具有高度的现!应该重复指出,《重订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重订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纲要记在脑子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