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觉得,摆正天坛地坛的位置,才能国运昌盛 | 地坛的故事

 金色年华554 2016-12-13

二、地坛略影

26、明朝的北京原来只有天地坛(现今的天坛),是永乐(朱棣)十八年(1420年)建的,与故宫、先农坛同年建成。皇帝会在冬至来天地坛拜谒天父地母,祈求平平安安过一年,拜完高高兴兴回宫去。如果遇到当年有旱涝灾害,战争瘟疫的发生,皇帝还会再来请罪,求上天的宽恕和怜悯。嘉靖认爹成功后,感受到了皇帝具备的力量,改祖制上瘾了,不改无以显君威,接着改,嘉靖决定把调整国家祭祀作为本届政府改革的又一个切入点。


27、嘉靖九年(1530年),做了重大决定:将原来的天地合祭,改为四郊分祀。所谓四郊分祀,也就是在北京城外分别祭祀天、地、日、月。将南郊的天地坛圜丘专以祭天(天坛),在北郊择地另建方泽专以祭地(地坛),在东郊建朝日坛(日坛)、西郊建夕月坛(月坛)。那时候的北京只有二环那么大,二环外就是荒郊野外。古人去趟天坛,算是郊游了,不过,去了也白去,老百姓不让进。改变祭祀活动是件天大的事,自然也会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有过前面的认爹示范效应,阻力小多了,当然,也有个别不识时务的大臣,坚决反对,嘉靖训斥几句,对方不听,立刻抓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28、咱们把日坛和月坛放一边儿,说说从天地坛劈出来的地坛。按北京的中轴线讲,地坛的位置在北京的东北郊,现在的地址是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供奉的主神是地祇神。根据当时对世界的理解,世界是阴阳一体的,万事是阴阳互相效力的结果。天地就是相互匹配的一个整体,地坛的建造体现了对地的哲学理解,但对地的理解,离不开天的参照。所以要理解地坛的建造思路,最好和天坛对比着看。古人觉得,摆正天坛地坛的位置,才能国运昌盛,永享福祉。上天对咱才会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29、具体到地坛建筑本身时,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个建造总原则。地坛位置的选择,是根据“天南地北”的原则。古人认为南方有阳光主火位高,象天,是为“天南”,所以在城南郊的天坛原地不动,祭天台用原来的圜丘;北方主水位低,象地,是为“地北”。因此嘉靖在城北郊建祭地的新坛,称为泽中之丘,用来祭地。办妥此事,天子成功地为地母找到了新家。天南地北的“地北”原则,还体现在的地坛的朝向上。地坛,以北向为正,这是很少见的。在古代的皇家建筑,大多是坐北朝南的,以南向为正,比如天坛、故宫、先农坛等等。就连皇帝上朝也是坐北朝南面相太阳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光照在皇帝的脸上,有光芒万丈的意思,那感觉——看不清大臣啊,所以故宫没装落地窗。


30、再按“天圆地方”的原则,规划地坛的整体建筑形状。中国古人认为地是方的,上有圆形的盖子罩着,罩着咱们的是天。要不在北京话里,出头保护小弟时,总有这么句:“别怕,有哥哥我罩着。”那就是拿自己当别人的天了。当初天坛是用于天地合祭的,所以建成了半方半圆形的,也是天圆地方理念在中国建筑上的一种体现。按照天圆地方的的“地方”原则,祭地神的坛台建成了方形。前面说过,古人五行分类时,北方主水,所以地坛刚开始的名字是:方泽坛。名字中涵盖了方位和形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