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古人是如何治疗面瘫的

 滚滚车轮y 2016-12-14

面瘫,这个词医学病库中早已出现,早在古代,就有人有出现这个疾病病症,甚至于很多古典书籍中都有记载这一疾病描述。

唐代文献中,面瘫为“口僻/噼”、“口?僻”、“?僻”、“厥口僻”、“偏?”等称呼,读起来甚是拗口,后来在宋代,也为“吊线风”一词,在清代中则直接为“面瘫”一词,也就是现在的叫法。

“?”读wai,与歪同音。

面瘫患者常一觉醒来发现一侧面部筋肉呆板麻木,抬眉无力,不能蹙眉,露睛流泪,口角下垂歪向另一侧,刷牙漏水,纳食存食,味觉减退,听力放大。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出现病侧筋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筋惕肉等现象。

面瘫与年龄无较大关系,无论年龄大小,甚至小孩也会出现面瘫的可能

在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尤其是女子,如果面容歪斜不对称,对自身影响是极大的,毕竟如果你容貌受损,连婚嫁都成问题。而男子,如果有面瘫,对前途也是有一定影响。

那么在古代,想要医治好面瘫都有过哪些法子呢?其实法子还真不少!

众所周知,古代看病都是行中医,没有现在西医这一说。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根据一个人的身体体质,来断定病人适合哪一种方法来接受治疗,也就是对症下药。

针灸

《针灸摘英集》记载:“治中风口眼斜,………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针入四分。”

《针灸大成》“主偏风口,目不得闭,……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斜者,以正为度。”其中“取尽风气”指明治疗该病以祛风为主,是针对“风邪之中”这一重要病因采取的措施。

针灸穴位有:地仓,颊车,水沟,合谷,承浆,听会,太渊,列缺,大迎,上关等。

灸法

《灸经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其中对于面瘫的灸疗有描述:“哇鼻皱眼,当灸发际,灸耳上关,灸口勿,灸颊车髓孔,灸手阳明,灸五处,效。三壮后,日复三壮。后日舒手以粉著掌上吹之,粉去上善。不去至更灸三壮,以粉为验。”

在后人的研究中,文中提到的头针(发际)、局部(耳上关、口勿、颊车髓孔)、远端循经取穴(手阳明)组成了一介治疗面瘫配伍合理、严谨、少而精的穴组。

《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中风口?,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屎形,横安之两头下火”,此为小艾炷灸的描述,为最常见的灸法,在《扁鹊心书》、《卫生宝鉴》中也都明确提及。

施灸部位有头部的百会,面部的如:人中,地仓,颊车;耳部的如翳风、听会,苇茼灸的施灸部位即耳孔。

汤药

元·罗大益《卫生宝鉴》有记载治中风手足阳明经口眼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

升麻、葛根、甘草、芍药、人参、秦艽、白芷、防风、桂枝、白僵蚕、全蝎等不同中药都可对面瘫有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一切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问题可咨询神经内科中医健康顾问*微信号dsmzyysjn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