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方法与指导(1):朗读和默读,一个都不能少

 xyxwl 2016-12-14


提升语文力:

阅读方法与指导(1):

朗读和默读,一个都不能少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代文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怎么样掌握这两种阅读方法,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地说说吧。


(一)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

 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细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熟读:反复诵读,积累词、句、段;精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语气、语调,从而加深感知、领悟。

(二)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是阅读教学中任何方法都无法取代的。教师的适时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

如执教《怀念母亲》一课,我是这样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教师范读得:读到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可能是学生缺乏对作者失去生身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体会,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后,发现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没有慌,也没有作模棱两可的评价,而是作了一些作者的情况介绍,再进行有感情地示范朗读,让学生们明白该怎样读。

(三)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师的范读,还不能够完成朗读教学的全部任务,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朗读。学生的朗读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在有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还要和字词讲解、课文分析、教师范读、放声准备等系列活动结合进行。

指导朗读的要点还在于教导学生把自己从文中所理解到的,感知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正确地表达出来,使朗读起到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作用。

2.启发学生自觉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

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某些缺点和错误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错了,听我念。”然后就给学生示范一遍。

应当仔细研究错误的原因,错误的性质,然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地纠正错误。

3. 注重朗读读训练的形式。

要读懂一篇课文,必然要求反复读,但单调的读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师要设计好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根据课文内容变换不同的读书形式,如可以指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引读等等,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搞诗歌朗诵会、配乐散文朗读、等形式,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朗读水平。

4.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

在朗读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语调、重音、停顿、节奏之间的关系才能读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达到朗读的目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以使朗读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四)创设好朗读的情境。

有感情朗读,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那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知道,单调的朗读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因此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把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充分地朗读出来,读之前,用投影打出课文插图,同时播放火车启动的汽笛声和车轮声,听到一定的程度,再煽一下情,然后让学生齐读,效果非常好,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五)把握好朗读评价的方法。

不少教师喜欢对学生朗读情况直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得失,便于改进和提高,但教学中也需要运用启发评价。

文章表达的情感十分复杂,除了喜怒哀乐等“原始情感”外,还有由道德生活、道德观点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美感,由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理智感

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学生“读通”课文的,应该采用直接评价;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应该采用启发评价,即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或态语引导读者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感悟,自己体验,自己表达。

这样既引导了读者,有启迪了听者;既评价了朗读,又指导了朗读;既训练了读法,又训练了思维。

二、加强默读训练

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誉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因为只有全身心浸染于文本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明其趣、得其情、悟其神,默读就是实现学生全身心浸染于文本语境之中的最佳途径。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最多的阅读方式是默读。因此默读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一)、明确要求,抓住关键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平常我们所说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默读的能力和习惯。

小学默读训练,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中对各学段的默读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因此,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都离不开默读训练,知识要求上的区别罢了。

(二)加强默读的学法指导和训练过程。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的信息很多,有的重要、关键,有的是枝节的,无足轻重的。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面边读边想,进行有效地取舍,把有效的信息收入记忆库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默读。

但默读前提出要求并非只是根据教材内容,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层次,提出不同的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潜能,且为学生拓宽自读空间,把默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应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
  
综合上述可知,朗读和默读各有功能和作用,而且两者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朗读和默读两种阅读方法有机结合、熔于一炉!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我们携手果断地踏上既务实有效、又返朴归真的回途——朗读和默读,一个都不少

当然,关于读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在知识高度增长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后给学生提示与指导,在教学中应运用好读这一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