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近期,我们正在致力于博物体验馆活动。为配合此次活动,我们将从这一期开始,按照历史轨迹,为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中标志性的文物。“以物见人”——我们一起从文物出发去探究过去的历史吧! 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出土地点: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 大小: 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看到这个盆,关于它的用途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让我们一步步来探究它吧) 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仔细观察它的纹饰,你能描述一下吗?为什么要将人物画成这样?是为了好玩吗?)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画鱼呢? 你猜到这些画有鱼纹的盆的作用了吗? 原来:人面鱼纹的彩陶盆被发现时,是用作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 知识补充 01/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我们知道的元谋人、北京人,它们是生活在更早之前的旧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02/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仰韶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由于遗存中含有彩陶,也曾称彩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和陕西省境内。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 半坡遗址:1953年发现,位于陕西西安市东郊,是黄河中游一处母系氏族社会聚落遗址。今天介绍的大名鼎鼎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03/瓮棺葬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个别成人也有用瓮棺的,一般用2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陆面下。(想一下,他们为什么要将人埋在居住地方的地下呢?) |
|
来自: 木头1018 > 《考古 博物馆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