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十年,现在认为以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也称为半坡期,距今6000到7000年,所以这件人面鱼纹盆也至少有6000岁了。 人面鱼纹盆自打出土,就成了半坡文化的象征,更成了中国彩陶的象征,成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象征,成为新中国考古和建设的成就象征,选入各种书刊杂志和中小学的历史课本,从此深入一代代人的心中,成为国博史前展厅中知名度最高和最有人气的文物。 因此,人面鱼纹盆前,总有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对着孩子们深情地说,“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本上讲过的”。 人面鱼纹盆是以内壁用黑彩绘出的两组对称人面鱼纹而命名。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人面鱼纹盆的艺术水平很高,原始先民用很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心中的形象,有很强的图案性。盆内壁的绘画空间分布合理,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突出了人与鱼的平衡关系。构画手法大胆夸张,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引发了无尽的遐想。 关于人面鱼纹盆的图案内涵,自陶盆出土起就一直争论,目前总共多达36种说法,主要归结为三类,一是认为当时人对鱼的图腾崇拜,二是认为象征与生殖相关的人体器官,三是认为宗教色彩。 ![]() ![]() 现在得到认可比较多的观点指出,人面鱼纹盆是在半坡遗址的墓葬区发现的,是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因此认为人面鱼纹盆应该具有某种宗教色彩。 盆中所绘人面是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似乎戴着面具,可能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也就是说这个人面具有巫师的身份。因此,这类图画被认为象征巫师请鱼神附体,是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 类似内容的陶盆在半坡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也展出一个人面鱼纹盆,大小图案差不多,就是人面上面还有两条线和点组成的十字,另外破碎的也比国博的这个厉害,当年应该是把保存最好的收到北京了。 仰韶文化对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半坡时代是仰韶文化的重要阶段,彩陶是半坡的重要标志,而这件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的代表。因此,这件远离西安和半坡的人面鱼纹盆作为唯一的半坡文物,被列入了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