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祖《道德经》释义 (德经64-72)【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释义】

 smzhuo 2013-06-18

吕祖《道德经》释义 兴南子点校

其安易持章  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此章混合陰陽。收歛天地萬物。合周天之度數。滿卦內之爻象。返之於未有。與混元合抱底意思。

    念無念。心無心。情無情。欲無欲。物無物。我無我。如此纔能安。一毫著安而不持。萬緣不有。謂之安而能持。持字。不要看易了。要先難於安。纔能易持。

   兆者。了然明白。常常昏默。而若不明。其未兆明而不默。因其思也。思動則籌於心。言其太了然明白。而不若愚。故忠咨 脆者日夜不放。存心意於哂谩H蘸钠渌紕t心不下。謂之脆。脆則魔生。至於我之真。崩而裂之。其形易壞 微者。稍有心神。使我不下。此皆道之病也。無心則無病學玄者可勉之。如此病多。將何修之。默而為。斩亍o念而行。為之於不有。寂然無我。冥然無人。治之於未亂之先。無為心不亂。無作意不馳。無功情不種。如此始可以言道矣

    道乃何為。金也。木也。金生於水。木生於火。得水火而交併於土。交併者。不為不作。聽彼之天然隨氣之哂谩2恢蛔R。湛若天之清。冥若地之寧。聽生於毫末之初。發萌於無始之前。慎篤於我。謂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者。二土成圭也。還九之數。起於水。降於火。抱合而為圭。臺。即圭也。二氣交泰。累於中土。合成太極。從太極中。返於無始。即此物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譬言道之不驟。行則易敗。遲則難來要不閒。常常溫故。時時在念刻刻在心。不可須臾離也。臨物不著。臨事不染。亦不要死。死坐定。

    為者易敗。執者易失。全在著而不著於外。清心靜意於內。是以為作者。執著者。避陽就陰之病也。聖人無為亦無敗。無執亦無失。何也。因其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空空洞洞。二箇氣象。有有無無。兩段景象。聖人學道如此。民之者。氣也。若有則敗。若無成矣。從事。是有了。民之從事常於幾。故敗之。

    慎終如始。言其先靜而後靜中。雖有景象。從靜中而來。亦從靜中而返。本來面目。庶乎不失。聖人學道。全在於心。心靜故無敗事。心靜欲纔不欲。毫髮不生。謂之欲不欲。故不貴難得之貨。心靜故愚。愚故不學。謂之學不學。道從何學。亦從何傳。心靜似愚。即道也。將何學焉。故學不學。學不學。復我本來。與眾不同。故復眾人之過。生兮動兮。長兮滅兮。隨陰陽之氣。聽其自然之始。天地萬物。總不過二氣化育。故輔萬物之自然。因有敗有失。聽天然而不敢


古之善為道章   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國。國之佟2灰灾侵螄!D苤藘烧摺R嗫健D苤健J侵^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此章渾然自得。而得在寂然.自守而守成。窈窈冥冥。默默常存。與混沌符合。非以明民。民者。氣也。為道之士。非以明氣之往來升降之理。要混然不動。萬象皆空。自有一番景象。何必求明民之說耳。明中若愚。故將以愚之。

     如今修道之士。只求於說。不務無為。為氣之樞轉。自難主持。故民之難治可知矣。智者。明白了然謂之智。俗語有云。聰明反被聰明誤。學道者。愚而能篤。誠而能守。以智治國則國失。國者身也。太明為國之賊。似愚非愚。若不篤而誠者。是不同以智治國之人。身形健康。容貌溫和。三國內固而不泄。身享太平。無魔侵害。如天地皆春。長生不死。皆因湛寂窈然。空洞無為之道也。謂之不以智治國。為國之福。

    古之善為道者。故能知此賊此福之兩者。就楷式了。楷式者。清淨而安。高明而和。不言不動。無有無爲。湛然常寂。非白非青。真常堅固之體。金剛不壞之身。謂之楷式。與道同體然。如是能知楷式者。是謂玄德之道。

    玄德者。仰之彌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致中和之道。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古之善為道者。必慎其獨也。如此可謂深矣。遠矣。天地萬物俱從順生。惟道逆之。謂之與物反矣。如是乃至於大順。從逆而順。從順而生。復返於逆。歸於太玄。入於上清。保合太和。混沌之體也。謂之乃至於大順。嗟夫。善為道者。難矣哉


 

江海為百谷王章  第六十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章以退以弱以柔以和為主。

    江海者。水之聚也。言其水善下之。故百谷者。天地萬物也。水為天地之脈。為萬物之滋。是以借水而譬之。水之最退最弱最柔最和。天地萬物。不能強之。不能遠之。言其道與水同體。似退似弱似柔似和。故水為百谷王。

    道亦然之。何也。水之善下故耳。道之能逆故耳。水之體。柔而不絶。道之體。柔而長生。總而言之。清之靜之足矣。水能川流不息。故以水譬之。水之勢故然。

     是以聖人在上位而不驕。順乎民情。學道而不驕。順乎一氣。聖人故欲上民。先以下之。故欲順民。先以和之。故不重不害。居上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則民無變。道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則氣不驟。故無重無害。無重無害。則民不爭。則氣不散。以清以靜。居上之體。守道之要。

     譬言天地万物。道莫如水。道莫如氣。氣莫如心。心死道存。心默道守。安和泰山。穩如磐石。萬緣不罣。毫髮不染。莫如靜。靜則無爭。除水之外。道之外。莫能如是無爭。故莫能無爭。不爭則不害。不害則不重。不重則不前。而先後之不前則不下。不下則居上不驕。不驕則能為百谷王。能為百谷王者無他。言其善下也。善下者。為水為道。故以江海言之。是以聖人莫能與爭。


天下皆謂章  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此章言道之微末。

     世人罕知,皆謂之大。大不足以進道,微足以進之。天下指眾而言也,天下皆謂我大。故似不肖。不肖者,言我大而不微,殊不知正所謂道,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字,指道而言,細字,言道之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修道者。篤慎謹守,無不合道,何為道。

    我有三寶,篤慎之人,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者,惇厚也。儉者,素風也。不敢為天下先,退守也。仁厚和順,清靜無心者,能之忘物忘形者,能之,捨己從人者,亦能之。

    慈雖敦厚,內有勇存,儉有素風,其量含洪。後常退守,自廣自大,人莫能知。慈故能勇,無勇空柔,故不成。儉有素風,常素不強,空溫不成,退而不先,空守無益。若圖勇廣而不柔和,若圖先而不後,如是者,其器不長。器者,中宮也。勇廣而加乎先,死矣夫,豈不嗟乎。

    和柔退守而固。剛柔相當。陰陽合宜。乾坤有序。夫妻和合。子母不離。全在乎不肖。天可保也。以慈恆存。總不過退守灰心。柔和絶意。慈儉斷情。故六賊不侵。三尸無害。我以空防之。不假門戶。從何入來。故曰。清而慈。靜而儉。忘形物而不先,嗟夫。 道之大矣。微矣。人不知其微。而皆曰大。故不肖。不肖久矣。總皆謂之慈也。空虛若有。實中還無。故器成。器成不死。而曰道。惟守慈可以長生。慈者。謹慎篤厚。內和其光。外歛其形。內外貞白。是謂慈。眾皆曰。大而不肖。道成者。不肖久矣。


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此章以清更靜,以弱更柔底意思。

      善為士者。士字,作道字看。善能固守道者,似天之虛,地之寧,山靜水清而不武。不武者,靜極不動也。善為道之士,至清而不動。

      善戰者,聽天機之自然,不假造作,無繫於心,無關於情,無動於念。聽天機之自轉,無毫髮之染,故不怒善勝敵者。強則多敗,柔則尅之,以氣御氣,無種於情。不假乎爭,空中勝之,無裏爭之,以無以空故不爭。

      善用人者,人即是先天。到無為處,我不能用乎人,人不能用乎我,隨二氣之週流。任五行之运动,不用修為而為之下。如此者,是謂不爭之德。德者,道也。不爭之德,即是無為之道。如此者,是謂用人之力。

     靜極炁生,炁生神化,神化歸空,力者,道力也,如是謂用道之力。如此者,是謂配天。天以無為而治,道以無為而成,玄妙合天,謂之配天。古以淳化之風,道以淳化而成。天之高也,虛也,古之淳也,道之玄也。皆到至極精微之處,謂之配天。

      古之極皆從一善來,故能不武,善戰不恕,勝敵不爭,能用人之士,為下者故能配天,古之極。


 

用兵有言章    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此章隨天機之舒動。
陰陽之運行。不待造作而爲道。借兵以喻氣。言道無用心處。無著意處。用兵有言。起下文之意。修真者。不敢為主。主者。用心著意是也。客者。我真也。清靜天真。候二氣升。不敢勇於前而退於後。一段中和之氣。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乎精粹純一。常處中和的景象。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任天河之水流。仍無敵。待他生而我方迎之。執無兵。他雖勝。我以柔制之。我若以意迎之。心取之。是我輕敵也。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致崩於鼎。漏於真。大道失矣。皆因抗兵相加之故,而不能勝。衰弱退後者勝之。用兵無他,中和而已。

吾言甚易章  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此章我知我有,人知我無,我行甚易。人言我行難,大道貴於己知,不公天下。

     吾者我也。我非我之身,即我之神也。定於性,靜於神,定靜恆常,我難言妙。雖難,言易,而行甚易,謂之吾言甚易。

     道難乎知,知者易行。我知其易,天下莫能知。天下者一身也。炁生於混沌,入於冥忘,昏默之中,不知我存,故莫能知。怕默之中,無有运用,随天機之自動,我不能為主,故莫能行。

    言者口口相授。片言一語之中,指點一二,就有了宗旨,有了把柄,謂之言有宗。君者心也。萬事從心,心存意在,心死渾忘,渾忘之中,自有主宰,歷歷自驗,謂之事有君。夫惟無知乃能成道。

     是以不我知。獨修獨行,孤陋寡聞,坐如磐石,性似太陰,氣若長河,川流不息之中,惟我自樂。知我者,是以希,希我知者,是以自貴。古之聖人,是以被褐,而外若無為,內實懷玉。玉者,虛靈之至寶,無為之至真。我之懷我之寶,懷我之真,是以天下罕知者矣。


知不知章   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章是以無言開化。無為修身。
 聖人知道,實無所知。無所知。斯為真如。上等之人。不知其言。不知其修。故不知為真知。俱在先天中一炁运行。五行自转。陰陽無意而和。造化無意而成。如此觀之。有何知之。是以不知為知。

      真知者不知。真知之人。夙根清靜。謂之上。上不知之。溺心者。專意者。死死運行。是爲知病。夫惟二字。解作這個二字。如此死死運行。溺意轉意者不隨天機自動。靈神自舒。強為我知。是以病。这个才為真病。

    清心靜意者。忘物忘形者。立命於虛無。存性於空靈。坐如磐石。氣若流水。四時無寒無暑。人以我為病。如此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人亦病之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   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此章一團至理,一團玄妙,劈邪歸正之說。

     民者,先天至寶。威者,使也、用也。至道無使,至玄無用,冥然自生自化,不待做作有為之事,虛靈至極,明其心,見其性,先天自生,流貫天下。意不使,心不用,至寶不畏其威。如此大威至矣。

      狹者,限於所,存於處,大道無所處。待先天見,自有著落,命即存矣,謂之無狹其所居。先天見萬國九州,無不通透暢然,性命從此合一,歸於虛無之中。按天地之度數,合日月之儀,秉乾坤之象,符陰陽之氣,同四時之生,化肅殺之機,長長如是,不假間斷,謂之不厭其所生。

    夫惟,是者箇二字,这个不厌方是大道。是以道祖聖人,成道如此之不厭。不厭者,無止其所生,無厭其所化。自生自化,內合天地陰陽之理,外成山嶽不動之形;外靜自然之靜,內動自然之動,是以聖人自知其有,而不自見其形;自愛其道,而不自貴其形,是以聖人,去彼之形。而留此之真,血化膏,心化虛,形化氣;而成自然之真,去彼之假象,存此之真形。聖人修道,不畏威也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