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

 鹰击长空186 2016-12-14

内容提要:中西文化和历史的差异之深层原因在于人生价值观。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源初性基点。中国人从天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中构造出人文性与现世性的人生价值观,由此演绎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与历史。

天人/价值/文化/历史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反思人的自身及周围世界。反思自身是直接为了人生,反思周围世界,最终也是为了人生。所以哲学说到底乃是人生哲学。中国古典人生哲学是直接的人生哲学,自孔老以迄近世,各家所论莫不以人生问题为中心。中国哲学之特色也由此而来,所谓实用理性、经世致用、人文主义,皆可由此得到解释。相应地,它也决定了中国哲学的优劣短长。人生哲学的中心是人生价值论,即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及如何实现这种价值。价值观的异同基本上决定了各家各派的分合:诸子之别,百家之分,在根本上是源于关于人生价值的分歧,而孟荀各执己见,程朱陆王互相攻讦,却基于人生价值观的相投,因而并列儒林。

从文化和历史而言,它是建立在人的活动的基础上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活动也就决定了文化和历史的状态、性质和演进。人的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而人的生存方式则是由人生价值观所决定的。因而,在根本上,人生价值观关系到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中西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人生价值观上找到根源,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正是其差异的最深层和最核心的部分。

人是什么?大千世界中,人居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人向宇宙及其自身首先要提出的问题,也是论一切人生价值的原点。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认为人在宇宙万物之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如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注:《老子·二十五章》。)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注:《孝经·圣治》。)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注:《荀子·王制》。)。董仲舒说:“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在宇宙万物中特别凸现人的崇高和优越地位,从而中国古典人生价值论的基调就确定下来。

在这种基调下,就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处理:其一,人与天(天地)的关系;其二,人与物(禽兽万物)的关系。中国古典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将人与天相沟通,以提升人的地位,这是“天人合一”;又将人与禽兽万物区别开来,以显示人的尊贵,此乃“人禽之别”(注: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人是小的,一种认为人是卓越的。前者以庄子为证。笔者认为总体考察庄子思想,庄子实际上并不是把人看作是藐小的,只是将人看作万物之一物而已。而且,这也仅是庄子的理论手段,在最终目的上,庄子还是要通过与万物为一而实现与天地并生。)。“天人一也”(注:《春秋繁露·阴阳义》。),“天人本无二”(注:《二程语录》。),“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注:《礼记·礼运》。),“人受命于天,故超然异于群生”(注:《汉书·董仲舒传》。)……。但天人怎样合一,人禽又如何别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