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爱幸:指尖捏出的灵动世界

 老刘tdrhg 2016-12-14

作为北京人中秋节俗的重要标志之一,兔儿爷流传至今,已有不少于380年的历史,虽无从细细考究,但至少从明代起就已经流行,有关其传奇故事,也被历代人们久久传颂。

相传有一年,瘟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宫中的嫦娥看此不忍,于是派身边捣药的玉兔来为百姓们治病。由于路途遥远,玉兔向神仙们借来各种坐骑,从庙里借来武将衣服,走遍了京城内外,也最终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为了答谢玉兔的恩德,人们便用泥塑了玉兔,逢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摆上瓜果菜豆供奉,还亲切地称其为“兔儿爷”。

而今的“兔儿爷”,于现代人而言,早已十分陌生,但是对于林爱幸而言,从儿时开始,其与泥塑“兔儿爷”便早已结下不解之情。

林爱幸:指尖捏出的灵动世界

缘起

1969年生人的林爱幸,童年时期没有几件像样的玩具,能用碎铜破铁换上几个泥公鸡、泥哨、泥娃娃便已欢喜不得。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见女儿对泥塑玩具如此钟情,便时不时用胶泥为女儿捏上几只小猫、小狗。从那时开始,林爱幸就再也离不开泥塑带给她的快乐,直到现在有些许白发的年龄。

儿时的热爱决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1992年,林爱幸辞掉了泥人厂的工作,在家自己支摊从事泥彩塑的设计、制作,其作品中,兔儿爷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在有着民间博物馆之称的北京潘家园市场,林爱幸开始了自己新的创业阶段,一干就是十年,期间不断推陈出新。

“2010年之前,我的作品大多倾向于传统兔爷,后来慢慢发现很多买家开始询问有没有和自己属相匹配的‘兔儿爷’,既然受众有需求,那何不试着做一套?”经过一年的构思创作,林爱幸的生肖兔儿爷完美竣工。在林爱幸的巧手雕琢下,各个属相兔儿爷不仅形态各异,且寓意深远:羊兔儿爷被其做成了“三阳(羊)开泰”,马兔儿爷寓意“马上发财”,猴兔儿爷象征“辈辈封侯(猴)”,鸡兔儿爷则代表富贵大吉……

林爱幸:指尖捏出的灵动世界

对于创新,林爱幸坦言自己实际上常有顾虑,“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能好好地继承下去已实属难得,更不用说创新。即便有创作的冲动,也大多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最终放弃,而且最重要的是,害怕出来的作品失了传统的魅力。”直至亲眼看到客人买到钟意作品后的满意表情,林爱幸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越发感觉自己的付出值得。

探索

长年累月的泥塑创作,使得林爱幸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技艺也逐渐娴熟。在此过程中,林爱幸开始慢慢得到国内一些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的赏识,在泥人创作基础上开始研究脸谱等其他泥彩塑工艺种类。

2003年年底,经朋友介绍,林爱幸结识了双氏脸谱的创始人双起翔老先生。自此之后,勤奋的林爱幸便时常拿自己的脸谱作品请双老指点。林大气又不乏细腻的创作风格让这位传统的手工艺老人大为赏识,2007年10月的一天,从不收外姓徒弟的双起翔老人决定收其为入室弟子。“双起翔老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员、中国第一批文化杰出(泥彩塑)传承人、同时也是恢复北京兔爷的第一人。能拜得这样一位艺术家师傅,一辈子也值得。”谈起师傅,林爱幸不无得意。

在双老的指导下,林爱幸的泥塑脸谱有了明显进步,绘画的脸谱也十分讲究。通过研究寺庙泥塑造型及京剧脸谱,林爱幸将自己作品中人物的脸部肌肉及眼睛刻画得凹凸有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除此之外,在脸谱用料上,林爱幸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诀窍。为减轻作品重量,林氏脸谱的材料选用纸浆和成,画脸谱的颜料则选用了建筑颜料。“用纸做重量轻,不怕摔、不怕磕。建筑颜料不掉色,特别适合小孩玩儿。”在绘画脸谱时,为了使脸谱对称端正,林爱幸都是对着镜子来完成。在继承了双老脸谱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糅合自己大胆夸张的元素,林爱幸创作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长脸脸谱,看上去十分的独特新颖。

新生

直至听罢林爱幸的一番介绍,记者才知晓一件小小的泥彩塑作品,实际上要经过挖泥、晾晒、泡泥、澄泥、捶打、做子、制模、翻坯、打磨、上底色、彩画、上漆、装盒等多达十几道工序,而其中仅制泥的几项前期流程就要耗费至少一年的光景。问其如此辛苦却收入不多的事情,值不值得一干这么多年,林爱幸笑言,“因为爱,所以执着。”

而恰是因着这份执着与努力,让林爱幸的作品多次于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同时让北京市丰台区妇联关注到了这位心慧手妙的巧娘。区妇联的大力支持让林爱幸能够在发展传统手工艺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快更远,而除了给予林爱幸资金扶持外,区妇联还将她的作品作为外事活动的礼品进行订购,市妇联与全国妇联也时常会为其提供一些大型活动与参展机会。对此,林爱幸深表感激,“在市妇联领导带领下,不久前,我刚刚同几位巧娘赴俄罗斯参加完活动。此前还曾代表国家去过巴基斯坦、韩国以及法国。”

为了帮助包括林爱幸在内的更多巧娘发展业务,从而带动更大的劳动就业市场,北京市妇联在2011年联合众多单位发起了“巧手慧心网上行”培训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巧娘学会利用网络社会的便捷来拓展营销渠道,林爱幸成为了此项活动的第一批学员,学成后便即刻创办了自己的“双林坊”网店。“网店对我来说,帮助很大,在创办‘双林坊’之前,我还不知道网店能够迎来这么多顾客光顾。”

桎梏

而今,‘双林坊’的买家早已遍布全国各地,正当小店生意蒸蒸日上之时,林爱幸又在一次展览机会中有幸结识了喜爱东方文化的一群清华大学附中的师生,巧的是,学校恰好准备开设一堂东方文化与艺术课程。禁不住师生们的热情邀请,林爱幸最终走进了学校课堂教授脸谱艺术课。

在林爱幸的指导下,学生们的脸谱作品做的有模有样。记者到访之时,正逢林爱幸下课回家,问及学生们表现如何,林爱幸迫不及待地打开相机向记者展示。一张张脸谱,色彩明丽、线条流畅且没有雷同,丝毫不似一个初中生就能达到的水平。

林爱幸:指尖捏出的灵动世界

除此之外,林爱幸还通过区妇联结识了一家专门为社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温馨家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林爱幸的大部分网店作品都是在温馨家园里加工完成。“他们很朴实,做活也很细致,这样一个项目既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又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我觉得很有意义。”看到残疾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喜爱,林爱幸毅然决定放弃与自己合作多年的工厂,将自己的外加工订单全部转给了这些残疾人朋友。

只是,即便其他方面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一个困扰其创作的最大障碍还是久久摆在林爱幸的眼前——没有像样的工作室。

自92年成家,林爱幸便随丈夫来到丰台区纪家庙的一个平房小院中生活,一住便是十年,兔儿爷、脸谱也在这不足五十平米的房间中创作了十年。本不宽敞的小屋,被林爱幸挂着、摆着各种泥塑物件以及作品获奖时颁发的各类牌匾。“除了放这,就没别的地儿了。女儿做功课和休息都很受影响,但是没办法。”对于这种境况,林爱幸也很是为难。“即使小区拆迁,也只能有机会购买等平米的住房,这些物件儿还是没个合适落脚的地儿。”

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一份热爱,即便阻碍重重仍不言放弃,而又有多少人家世背景丰厚,却无所追求。林爱幸用自己的巧手和热情传承着历史文化,也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能开辟出新时代的致富光景。

文/段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