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遗珠18,一个专门讲段子的历史集锦 66、米芾巧妙“敲诈”皇帝 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他很幸运地遇上了一位同样是书法家、画家的皇帝——就是自创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宋徽宗喜欢米芾的书画,下诏任命米芾为书画博士。有一次,宋徽宗召米芾,命他写一幅大屏风。皇帝的御案上摆着端砚,米芾在砚台里磨好墨,挥毫写就。徽宗看了非常高兴。
米芾见御案上的那方端砚坚实细腻、不损笔毫,而且雕琢精美。他对这方砚台一见钟情。刚要离开皇帝书房时,米芾不失时机地捧起那方端砚,对徽宗说:“陛下,这方砚台被我用过,已经沾染了我的俗气,陛下不宜再使用。” 宋徽宗听了大笑,你居然敢敲诈朕,不过我很开心。于是,他很爽快地把端砚赐给了米芾。米芾这下赚大了。连忙跪下谢恩。 67、晚清政府为收税竟然鼓励农民种罂粟 为了有效防止白银外流,1836年,大臣许乃济向朝廷上书,建议把罂粟当作“经济作物”鼓励农民种植,以此挤占甚至代替鸦片进口,从而制止白银外流。虽然此建议没有得到道光皇帝批准。但是,有需求就会有供应。国内罂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朝廷看上了这块肥肉,为了收取鸦片税,1859年,清廷颁布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由此,清朝罂粟种植合法化。罂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据记载,以山西为例,农民“弃田之半以种罂粟”,且“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之硗瘠之区”。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陕西境内发生饥荒。饿殍遍野。一个叫吴庆坻的官员询问百姓灾情,一老农回答说:“自去年春夏乏雨,全境歉收,冬令饥冻,死者无算,其故由于多种罂粟。”罂粟种植究竟多到什么程度呢?老农说:“家有一顷地(100亩)者,必以五十亩种罂粟;有三十亩者,必以二十亩种之;即有五六亩者,亦以三亩种之。”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良田都用来种罂粟,粮食产量自然急剧下降。有学者据此认为,晚清频频饥荒,大面积种植罂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68、晋代殷浩耻为医生 医生救死扶伤,古往今来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但是在古代医生的地位并不高。韩愈就曾将医和巫并举。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期的殷浩擅长医术,但他耻为医生,只是自己作为兴趣爱好研究。一日,他的一个手下带着老母求他医治。此人跪在殷浩门前,诉说道:“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官一脉,便有活理,讫就屠戮无恨。”原来此人在殷浩手下任职,得知殷浩精通医术的秘密。老母病危,实在没办法特来求救。 殷浩替老人把脉后,开了方子,让属下照方抓药。药抓来后,殷浩又向属下讨回方子,然后扔到火里烧了。 殷浩并非害怕秘方外传,而是耻为医生,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精通医术替人治病,有损名声。 上一期:当一个清官的成本高不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