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时间》

 jiangmoting 2016-12-15
   
 
 
短时间通览《暗时间》这本书,虽然深究,但也受益匪浅,这是本锻炼思维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好书,最重要的是书中罗列大量参考资料,这下不用愁找什么书来学了。坚持读书,写笔记,写博客,像作者说的那样,善于利用时间,善于思考,善于专注,加油!以下是我写的该书的基本结构,完全参照作者来的,具体细节内容不久就会读书里的内容,最后附上他人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摘录):
读《暗时间》-谈问题 (2011-12-11 00:18:23)
标签: 暗时间 问题 it 分类:
读书笔记
跟波利亚学解题
解题的核心逻辑是从已知想可知,从未知想需知,然后双向逐步逼近和匹配的过程。这个数学上的解题方法完全可以映射到我们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现状和目标的差距即问题,现状即是已知,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已知,这些结合起来我们能够得到些什么?对于目标是未知,那么目标可以分解为子目标和问题,这些即是需知。如果两者在思考后马上即可以匹配,那么我们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学习。但是如果两者不能匹配,剩下的东西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的学习,通过大量的阅读,诊断,分析和验证,最终达成两者的匹配。
如果从这个方面谈,解决问题效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从现状你能推演可知到多远,这个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一个是目标如何分解和详细定义,这个也依赖已有知识经验积累;最后是不匹配的时候如何快速行动和学习。越到后走,快速学习能力越重要。
对于问题的思考,书里面提到了时刻不忘未知量,用特例启发思考,反过来推导,假设和试错,穷举,将问题泛
化等多个实践,对这些实践再做一个简单认识如下。
1.以前是否遇到过该问题?如果有则直接进行匹配分析。否则继续思考。
2.以前是否遇到过类似问题?这里面一个是抽象和泛化,一个是特例,如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性能问题,这个
的同类抽象是服务器性能问题,这个问题的同类特例是win操作系统数据库性能问题。
3.如果还是无,这个时候进行学习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么要决定的是如何进行快速学习?那么首先还是要对问题
进行分解,对分解后找到已掌握知识,分析出未掌握知识,找到影响问题求解的关键要素,然后对这些要素进行
学习。要注意这步一定是提出最优假设,然后根据最优假设进行学习。
4.在第3步允许试错,假设必须尽快创造条件并验证,如果不行即时退出。
5.在多次试错还是不行的时候,必须全面全路径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义,进行全路径诊断。
6.如果还是不行,尝试寻求协助。很多时候我们谈跳出自我约束,但是这个做起来相当困难,因为你的知识体系
就不足以支持你能够跳出盒子去思考。
7.在问题解决后对整个过程进行重新思考,找出思考中犯的经验型错误,找出知识欠缺点,然后进一步学习。
将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是隐性经验显性化的过程,这个的重要性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顺思考
的逻辑,进一步进行方法论和模式的抽象和归纳。为遇到新问题后在第2步提供足够的素材。
锤子和钉子
如果你有的是一把锤子,那么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心中有锤,就容易被奴役,必须要时刻考虑我们面对的
真正问题是什么?而不是仅仅我有锤子那么就只能敲钉子。但是工具又是基础,没有工具又万万不可以。这也是
原来我谈到过得,不要执指为月,更不要弃指求月。不用渡河弃舟,更不能上岸仍拽舟。
我们很多时候倾向于在既有的框架约束下去解决问题,而且在很多时候很难发现这种约束的存在。那么我们需要
的是跳出盒子和寻求突破。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思维本身无定势,即时很多时候给
你再好的方法论你也无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碰壁中自我总结出来的。由于是自我实践

的积累,所有是最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即如果你遇到的一个钉子,那么你看所有东西都可能成为锤子。知识的积
累,如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快速匹配并为自己所用才是关键。
简单的事情简单处理,但是简单的事情通过类别和抽象,会得出归纳性知识,即简单的事情复杂处理。复杂的事
情简单处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对复杂事物进行分解,而通过搜索进行了粗粒度的匹配。但是复杂的事情可以复
杂处理,复杂事情可以进行分类,分解,细化和演绎,可以提出假设和验证,可以分而治之,可以进行细粒度的
匹配,复杂的事情复杂处理积累的才是真正我们需要的思考的逻辑。
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应该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对于附属领域应知其然为主。毕竟知其所以然需要付出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可以先知道结果但是必须要逆向进行重新思考理清思路,思
考的过程往往才是最重要的,是形成方法论和经验的关键。
知识是一个树状结构,越往上走需要记忆的内容越少,但是我们强调的是这个别人给你的存理论和显性化的知识
体系,你并不能从顶点向下进行泛化。这个知识结构必须要自己通过实践,思考和总结形成。最后剩下的是知识
的索引和关键的经验模式。
一件事情即使解决了拿到结果,也要回顾过程,为什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在开始的思考中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犯了哪些经验主义的错误?刚开始选择正确的路线为何又被自己否定?解决过程中暴露了自己哪些外延和支撑知
识的欠缺?这些知识是否应该转化为自己的必备知识?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从来不认为得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结果最重要,而是思考的过程最重要,即使你思考的过程没有独立解
决问题和得到结果,你也可以在他人帮助你得到结果后反思你思考过程本身存在的缺陷。

读《暗时间》-谈思维
(2011-12-11 16:28:01)
标签: 暗时间 思维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在这里重读《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这个系列很早就读过,感觉很有深度,但是读完后最大的感觉还是无处可
用,或者说如何用?这个系列核心还是将我们思维的误区和偏见,类似主题的还有很多,包括拆掉思维的墙,批
判性思维,跳出盒子等。但是很多时候关键就在于看完了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还是无法逃出。或者说原来你没
有意识到墙存在,后面意识到了,但是还是无法逃出。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知见本身只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最终是要忘掉知见,能够
潜移默化的将知见应用到实践之中,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一种是我们根本没意识到监狱的存在,由于围城太大了,你感觉你仍然有充足的自
由,你期望的自由和监狱提供你的自由是匹配的。但是安迪不同,笼子是关不住真正的鸟的,他们羽毛太漂亮,
他们期望更加浩瀚的天空。还有一种是我们意识到监狱的存在,我开始想冲破牢笼,久而久之变化适应牢笼,最
终变化为以牢笼为乐,没有牢笼反而活不下去,如同影片里面的老布和瑞德。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追随的是什么?Follow your heart才是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划地为牢,这个牢房还不是别
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给自己的自我约束。很多时候谈无我和我执,先谈的却是无常和因果,只有理解
无常和因
果的道理,才可能摘掉自己思维中的有色眼镜,看清事物本源,原来你看到并不是事物真实的样子,你看到的是
加了很多你固有想法后的结果。
亲身经历才能明白
很多事情要亲身经历了才会明白,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亲身经历了才能明白,这句话也
没有错。学术点,即别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后,你实践后再隐性化为自我经验;但是别人隐性经验也存在直接的传
递路径给你,形成你的隐性经验,这条路确实存在,要意识到这点。
别人给你讲的经验和道理,一开始你并不具备实践领悟的机会,但是你听过后会进入到你的脑海,后续在实践和
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道理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线索。所以别人的大道理要听,也不要固执己见得认
为不适用,只是你还没遇到适用的场景。活学
活用是那些善于抓住事物本质,触类旁通,将道理外推到表面不相
似但是本质一样的问题领域的人。再简单点,即核心能力为抽象,泛化,类比匹配而已。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思维线索,一个是根据问题情境线从记忆系统中提供以往成功过的方案,如果能够
解决问题,就终止进一步的记忆搜索。另外一个即是先不对当前问题情境线进行展开和分解,而是直接找寻其他
类似问题情境线方案,进行跨问题域的匹配。举一反三是将一个地方领悟的道理推广到另外一个看上去很不一样
的地方,这本身也是跳出你思维固有的模式。即每次解决完问题经验的总结,每次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跨当前问题
本身知识经验的匹配。

亲身经历就一定明白吗?不是。因为自我实践过程中你没有关注过程,而只是结果,那你最好明白的仍然只有结
果,而不清楚方法。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偶尔失利,但是从长远
来看,好的过程总体上导致好的结果。亲身经历一定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总结,明白的是不是结果,而是解决类
似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不需要亲身经历也能明白,前面已经谈到过了,人类最大的能力是从社会中学习。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而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人类另外一个最强大的能力是归纳和推理,在你已有大量的实践积累情况下,别
人的道理和经验也可以进行归纳和推理,形成进一步的经验,而不需要亲身经历的转化。
视觉错觉到偏见
其实我们大家都没有错,只是我们的立场或先验性假设不同而已。当我们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如果该事物存在
二义性,那我们则根据自我的先验假设进行优先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时候需要消除我们的固有偏
见。
偏见:不同的人戴着不同的有色眼镜,对同一现象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解释。
立场:没有统一的公理,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追求不同的东西。
选择性关注: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关注点不同,根据是的是先验假设。
偏见对我们解决问题往往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要意思到我们的固有偏见其根源还是我们固有的知识缺乏,划地
为牢下的自我封闭和约束。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方法是开阔视野,增加广度,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
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否则就算抱着我可能是错的这种观念,你也不可能知道如何去证伪自己的一个猜测。
遇见二十万前的自己
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高级认知模块,但是我们的高级认知模块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重要,但是内心的另外
一个小声音却再万般的阻挠我们这样去做。贪婪,恐惧,嫉妒,欲望很多原始的本能往往更加发挥作用,而我们
的高级认知模块往往失效。
我们的大脑里面存在远古的自我和现代的自我,两者并没有完成协调。直觉和本能往往藐视高级认知模块所做出
的正确决定。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别人做斗争,而是和自己的斗争,自己本能欲望和客观理智的斗争。
这让我们又不得不走入自我的心理学,诸如听从内心的召唤;亲,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因为我们对外界
事物的专注和热情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情感系统,如果没有这个系统的支持,我们很难在一件事情上足够的专注和
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还不足以持续的专注,兴趣必须进一步提升为自我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
足以战胜自我本能陋习。外不着相,内心不乱,这样这样才能够保证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一念不生,万念具灭,
唯有专注和坚持。
理智和情感
我们理性的大脑非常善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判断。我们得出判断,但是我们往往并不知道
得出判断的真正思维过程。正如当你回答你最好的朋友是谁的时候?你立刻给出答复,但是你并不会进一步想如
何得出该答案,但是我们得出该答案一定有潜意识里面的思维在活动和总结。
理智要战胜情感,那我们必须有一个长久的价值观做支持。但是人本身是感性的动物,情感往往比理智更加重
要,如果一个人太理智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机器。这也是我们在谈时间管理,在谈GTD的时候经常谈到的,不要
因为时间管理把自己搞成一个机器人。
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让我们陷入麻烦,而是那些我们知道而实际上是错误的知识让我们陷入麻烦。理智要战

胜情感,要勇于质疑自己的判断,要懂得换位思考和多立场思考,即便最终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通过换位
思考你也能够进一步从别人思考的方法中获取到有价值的东西。
能够改变自我习惯,依靠的不是简单的自制力,而是我们拥有的知识。所以说,改变习惯不是简单的态度问题,
而是知识积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