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又名酒剂,是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民间有“冬季一盅酒,春天可打虎”的说法,许多人都把药酒当做冬季时的进补良方。近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药酒的配制过程并不复杂,所以许多市民通常喜爱自制药酒进补,但中药材大多有一定毒性,所以医生建议,市民不可听信“祖传秘方”等宣传,想当然地配制药酒,自行泡制药酒最好先咨询医生。 “药酒也是药,尤其是中药在进补时更应格外小心,不可凭借自己对中药的一知半解便自行配制药酒并服用。”12月18日,淄川某医院制剂科的一名医生对记者说,用来制备药酒的中药材,必须经过中药专业人员的鉴别,确认是疗效确切的正品,切不可听信小商贩或者某些“祖传秘方”的鼓吹和宣传,随意拿一些不认识的药材泡酒,尤其是一些有毒的药材,在用酒浸泡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毒成分会融入酒中,如服用剂量过大,极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用来制备药酒的中药材必须事先经过加工炮制,除去附着在药材表面的杂质,消除或降低药材的毒性,才能保证药酒的安全性。 民间普遍的泡酒方法就是把药材放进瓶子里,再倒上60度以上的白酒,密封好,浸泡一段时间后,打开就可饮用,而且喝完了就继续往酒瓶里倒新的白酒,继续浸泡。但据该医生介绍,其实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占的比例很低,许多都用百分之零点几来计数,时间长了,后续浸出的有效成分微乎其微,而其他一些杂质却逐渐溶出,从而失去了药酒本身的保健效用,而那些药品内的杂质将有可能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自制的药酒工艺达不到标准,其保质期也无法确定,所以喝完了就继续用白酒浸泡的方法并不合适,至于一副药剂可配置多少药酒应视药品的种类谨遵医嘱而定。 正确的泡酒方法应为,将医生认可的中药材加工泡制后,置瓷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闭浸渍,每天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泡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和上清液合并,加适量蜂蜜或糖搅拌溶解,密封,静置至少14天以上,滤清,装瓶即可服用。儿童、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药酒,其他市民在饮用药酒时每天也不宜超过2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