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甘子在藏医药中的应用

 和顺本真 2016-12-15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晶珠本草》中记载余甘子又名居如拉、巴丹、稀西、加折、其美、纳措居奈、居阿丹、阿玛拉、都孜奈均巴、索玛司拉、札木夏等。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取,以个大、肉厚、无果柄、酸甜味浓者为佳。余甘子喜光喜温,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等国家广泛分布,以印度和中国分布面积最大。在我国余甘子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地。

余甘子在伊朗、印度、阿富汗等17个国家的药物体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我国约有16个民族使用,其中藏族最为常用。余甘子作为常用藏药被《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录,是我国第一批药食两用品种。目前余甘子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化学、药理和质量控制,余甘子在藏医药中的理论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分析余甘子在藏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应用情况及在藏药复方中的地位,为余甘子在藏药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1 余甘子的性味与功效

藏医药性理论以三因学说(“隆”、“赤巴”、“培根”)为理论核心,五源学说(土、水、风、火、空)为指导思想,基本核心要素有六味(酸、苦、甘、辛、咸、涩)、八性(重、润、凉、钝、轻、涩、热、锐)、十七功效(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具有宏观辨证、民族地域特色两大优势。藏药的药性理论强调药和疾病都有其性,如藏医的寒、热既指药性,又指病性。藏医认为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以味为主导,性、效是因果关系。

藏医疾病按照三因学说主要划分为“隆病、赤巴病、培根病”三大类。藏医将三因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均分为“寒证”、“热证”两大类型,将藏药分为“热性”药与“寒性”药。藏医在治疗“寒证”时用“热性”药,治疗“热证”时用“寒性”药。隆病、培根病属寒性,赤巴病和血病属热性,黄水病和虫病为寒热并存,在治病时要综合考虑,辩证定性对症治之,即藏医所说的“对治”,“以寒治热,以热治寒”,寒热并存之病则以寒热药兼用。

藏药的六味是主导,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流,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八性是基于五源学说而形成的药物属性,是由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反应。寒与热、轻与重、钝与锐、润与糙相互对应。藏药的十七功效是指藏药对疾病具有17种功效。十七效亦源于药物的药味,味甘、苦、涩者属于寒性效能;威、涩、甘者属于钝性效能;酸、苦、辛者属于轻和糙的效能;辛、酸、咸者属于热和锐的效能。

余甘子味甘、酸、涩。“甘”对应藏药十七功效中的热性之效,甘味药物能增长元气和体力,使身体坚实,可对治寒性疾病“隆”病、“赤巴”病、体虚、肾虚、咳喘等症。“酸”能增胃阳、健脾胃、助消化、散寒、顺气,用于治疗胃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医治热性培根病、体衰懈怠等症。“涩”可清热、凉血,治疗疮、血热症、赤巴病、疮疡久溃不愈。“酸、涩”,属于寒性效能,“对治”热性疾病,如赤巴病、血热血瘀、高血压、消化不良、咳嗽、喉痛、口干、热性水肿等,见表1

1 余甘子藏医药中味的效能及功效

余甘子性凉,锐,藏药的“凉、锐”能够通精血,使身体坚实,用于治疗培根病、赤巴病的。根据藏医药性理论,余甘子具有热性、寒性双重效能,能够清血热、健胃消食、生津止咳,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血热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消化不良、腹痛、咳嗽、喉痛、口干、热性水肿、尿频等。

2 余甘子在藏药复方中的作用

藏医临床组方基本上是根据藏药六味、八性、十七效的理论,辨证对治三因失调导致的各种病症。藏药以“君药、大臣、王妃、士兵”配伍,“君药”是指方中主药,“臣药”是方中主药之臂,这两味药在方中占主导,“王妃”、“士兵”药则根据主导药的味、性、效配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质量标准》(藏药第一册)所收载的205种藏药复方中,有67种复方含有余甘子,占总数的32.68%。余甘子作为主药的复方有5种(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二十五味余甘子散、六味余甘子汤散、七味消肿丸、三果汤散),作为辅药的有62种。含余甘子的藏药多具有清热,镇痛,消食,止咳的作用。作为主药时主要用于清热凉血、利尿,肝胆疼痛,降血压等;作为辅助药时其功效与解毒、降压功效一致,有清热解毒,调合隆、赤巴、培根的平衡,燥湿的作用。

余甘子常与诃子、毛诃子组成大三果为藏医常用复方,是治疗“赤巴病”的常用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养血等功效,用于瘟疫热症初期与后期,劳累过度。它不仅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众多常用藏药复方的基础方,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藏药复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质量标准》(藏药第一册)205种复方中含有三果的复方有45种,占21.9%。其中三果作为主药的复方有6种(二十五味儿茶丸、巴桑母酥油丸、二十味金汤散、清肺止咳丸、三果汤散、十味诃子汤散)。

藏医药明辨疾病的性质和病因(即主因和诱因)、明确病性和药性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组方,根据疾病的属性来决定主方中所使用药物的性、味、效。大三果中余甘子为“君王”,味酸、涩、甘,性寒,具重、钝、柔、润等功效,可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生津止咳;诃子为“大臣”,味苦、酸、涩,性平,具重、钝、糙等功效,增强“君王”的清热解毒功效,同时具有利咽敛肺的功效;而毛诃子为“妃子”或“士兵”,味苦、涩,性平,具重、钝等功效,助“君王”清热解毒,此外还可以用来收敛养血、调和诸药。因此含三果的藏药多具有清热,止咳,安神,消肿,止血的作用,在复方中发挥重要作用,见表2

2 藏药复方中余甘子的作用

含有余甘子的藏药复方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血虚证,血隆病,高血脂,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胃溃疡出血,酒精性肝病,治疗肺内感染,冠心病,心绞痛,镇痛抗炎等方面。现代药理实验证实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抗菌和抗炎,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治疗糖尿病,增强免疫力,保肝,利咽,生发,调节物质代谢等。

3 小结

藏医根据余甘子的味(甘、酸、涩),性(凉、锐),效(热- 寒、钝- 锐、重- 轻、润- 糙)理论,辨证对治“隆、赤巴、培根”失调导致血热血瘀,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病等疾病。余甘子在藏药复方中占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目前对藏药复方的研究很少,根据藏药的“君药、大臣、王妃、士兵”配伍理论对含余甘子藏药复方进行药效物质和配伍规律研究,为藏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