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闻 | 走进养心殿:朕就是这样汉子

 和尚大爱飘柔 2016-12-15

丙申年 月初




前几天去首都博物馆看了《走进养心殿》专题展览。

养心殿,清宫戏里出镜率最高的地方。这里在明朝是太监的值房,康熙时是造办处,是雍正把它开发成了现在的商住两用房。

别看紫禁城那么大,中轴线上三大殿、乾清宫那么恢弘壮丽,但对每天在这里生活的皇帝来说太不方便了,特别是对出了名的勤政皇帝“四郎”雍正来说,布局紧凑、功能齐全、生活办公方便的养心殿才是最爱。

从雍正到宣统,清代前后有八位皇帝把这里作为主要活动场所,直到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从这里离开紫禁城。现在,养心殿的布局陈设都保留着清帝起居最原始的状态。

这一回,养心殿的皇家文物第一次走出紫禁城,摆驾首都博物馆。往常你花60块大洋在故宫走马观花,在养心殿只能扒着窗户看个大概齐。

现在,可以免费预约,在首博零距离观察每一件文物!




上篇:养心殿的格局


养心殿是乾清宫西侧一个紧凑的院落,其中皇帝最常活动的空间就是前殿和后殿。前殿主要是白天活动的地方,后殿主要是晚上活动的地方。


▲养心殿在故宫中的位置



▲养心殿前殿后殿立体格局


本次展览,复原了前殿明间、西暖阁、东暖阁、三希堂、佛堂等的原大小空间的陈设,后殿主要是用照片展现。

首先吸引我的是皇帝的卧室图片,也是目前能够看到的唯一一处中国皇帝的卧室。这可是小主们天天盼望着被洗干净卷到培根卷里抬进来供皇上享用的地方!不过,我看了那么多次清宫戏,可从来没哪个剧组告诉我,原来皇帝龙床上还悬着一块牌匾:“又日新!”



▲后殿寝宫


这句话出自《大学》,是每天反省、不断革新的意思,但挂在每天换一个妃子的龙床上,嘻嘻,容不得以字取义的我一阵浮想联翩。

好了,还是别那么八卦了,来看看展览主体——前殿吧!



▲中正仁和殿


前殿明间,又叫中正仁和殿,最隆重正式的大厅,皇帝在这里召见官员。上边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御笔,下边的楹联和屏风上的字是乾隆御笔。



▲西暖阁


西暖阁,又叫勤政亲贤殿,皇帝在这里召见官员,讨论国事。上边的勤政亲贤匾和两侧对联是雍正御笔,中间的字是乾隆御笔。乾隆年间,在西暖阁西侧打了个隔断,装修成了一间私密的雅室,就是大名鼎鼎的藏了无数书画珍宝的三希堂。


欸?明间和西暖阁都是召见官员的地方,功能有什么不同捏?简单来说,明间是作表面文章的地方,比如跟一群官员开例会、对新任官员开展任前谈话之类的。而西暖阁,则是跟真正办事的大臣“搞事情”的地方。你可以脑补一下:领导在大会议室谈了一些指示后,说“张廷玉,你留一下!”然后对记者们说:“下边的就不要录了。”然后就拉着张廷玉到西暖阁去了。西暖阁东侧用10多平方米的走道与明间隔离,窗外抱厦用围挡遮蔽,也可见其私密性。


▲东暖阁


东暖阁,因是曾举行“垂帘听政”的场所而在近代史上闻名。东暖阁北墙明窗下是一通炕,摆着小炕桌,是皇帝日常舞文弄墨的地方。东暖阁东侧设有两重宝座,现在看来,如果把前边宝座去掉,会更顺眼得多。东暖阁北侧由隔扇分隔成休息室,作为皇帝休息或斋戒的场所。

下面,我们来结合《甄嬛传》画面复习一下刚才看到的空间。



养心殿正殿,横店影视城真是不简单,布置得跟真正的养心殿几乎无差。与展览相比,陈设器物更多,看上去更真实,毕竟展览不能把所有的物件都摆出来,就算摆出来,地板、天花板、墙壁也没法搬过来。



与展览相比,皇帝宝座后换了一架没有字的屏风,可见剧组为了防止穿帮还是很用心的。但是在这里与张廷玉讨论年羹尧倚功造作的问题,就不太得体了,还是在西暖阁比较合适。




养心殿西暖阁,与展览相比,三希堂的位置放了通壁的博古架和一个大书桌,透露着浓浓的现代中式装修味道。再看太后身后——咦,那不是乾隆的题字吗!直接把其中“乾隆”二字P掉,倒也不失为一个经济省事的办法。




养心殿东暖阁,余答应看雍正在北侧榻上睡午觉,就坐在南窗大炕上让小夏子剥核桃。这里没有用到东暖阁北侧的休息室,直接安了架屏风,从质地看,跟正殿明间的屏风是同一厂家出品。对了,“无不可过去之事”这幅对联(上联是:有自然相知之人),也是乾隆御笔。整个剧中,垂帘听政的东壁都没体现出来,从镜头角度看,那里应该摆的都是摄像机位吧!


从《甄嬛传》的空间设置来看,皇帝晚上睡觉有单独的寝宫,养心殿是白天吃住休息的地方,那如果皇帝白天想见妃子怎么办呢?小小答应就大咧咧地跑到前殿东暖阁伺候?失了宠的时候,还跪到养心殿大殿外唱歌?甚至剧中还有一个情节,甄嬛在养心殿外等着见皇上,年羹尧在里边跟皇上谈完事以后出来,正好碰上,俩人还在殿门口唠了几句!看来在《甄嬛传》里,养心殿只有一个正门。实际上养心殿是有后殿、有偏门、有穿堂的,皇帝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可以通过明间后边的小门过穿堂到后殿去。至于皇后妃嫔,则住在后殿两侧的体顺堂、燕禧堂,两侧还有28间围房,出入养心殿也是走殿后的偏门——除了这几个空间,皇帝的大小老婆们是不能跑到其他地方乱窜的。




▲把以上《甄嬛传》画面放到养心殿平面图中


不过《甄嬛传》已经是够讲究的了。像《雍正王朝》,皇上吃饭、批奏折、召见大臣,都是在东暖阁的炕上,好心疼四郎啊。像《还珠格格》,皇阿玛长年累月穿着明黄的朝服,屁大的事都在乾清宫谈,就更是没法吐槽了。


下篇:皇帝的日常


雍正一般每天卯时(5点)起床,洗漱后在西暖阁阅读历朝实录或圣训一卷,然后到后殿吃早饭。这时候,该翻牌子了——不,不是妃子的牌子,皇上没那么大精力——是翻大臣的牌子,俗称“叫起”,就是早饭后会见哪些大臣。从上午忙到下午,到了未时(1-3点),吃晚膳——没错,就是晚饭,这是东北老家的习惯,一天两顿饭。傍晚再吃点心,晚上垫补点士力架什么的,所以电视剧里皇后华妃心心念念等着皇上用晚膳,是等不到喽。


在展览中,还特意展现了雍正亲和随(dou)意(bi)的一面。一个是展示了很多有趣的朱批,其中就有著名的“朕就是这样汉子”出处,这是雍正二年给河南巡抚田文镜的朱批,原文是“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其余的还有很多,就不赘述了。




另外,还用微信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雍正跟一个下等官员的谈话,大意就是跟一个叫李景泰的新提拔的下等官进行任前谈话,李景泰是蓝翎侍卫出身,现在要放到云南做守备,雍正跟他讲了一堆诸如尽职尽忠的话。紧接着,李景泰提到自己老母年迈,恐怕不能同去,雍正就很人性化地给了一个近处的职位,后来是到山东胶州去当守备了。这个李景泰也真够贼的,也真够胆量,把老母亲拉来当助攻,一下子从偏远地区换成了京师近邑。



介绍到这里,我们还没有介绍到养心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三希堂呢!前边说了,三希堂是乾隆登基后在西暖阁开辟的一间雅室,别看只有8平米,但里边的稀世珍品可不少。最顶尖的就是三幅书法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哇,好壮观,仅三幅作品就占了一面墙!但是,别激动,真正的作品只占了三行到五行字不等,也就是一本16开书的的大小。其余的呢,都是历代收藏者品评画作时的弹幕!仅快雪时晴帖,乾隆一生作题跋七十三次之多,上边几乎把乾隆所有的印鉴都盖了个遍。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


乾隆一心要塑造自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形象,虽然自己资质不怎么样,但架不住壕啊!看看这幅《乾隆鉴古图》,命宫廷画师按古画《宋人人物册》而画,后边屏风上还有画中画,是乾隆的头像,而四周摆设的古物,件件不同凡响,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乾隆家自己的宝贝。这跟坐在宝马车里晒自拍的心理是一样一样的。


▲《乾隆鉴古图》


▲《乾隆鉴古图》局部


▲《宋人人物册》


另外还有一幅《乾隆帝熏风琴韵图》,又是穿着古人的衣服COSPLAY,更好玩的是,后边的屏风画上有“三希堂戏墨”的题字,还有乾隆“古稀天子”的印章,也是一种丹青游戏。



▲《乾隆皇帝熏风琴韵图》


除了三希堂,乾隆还在养心殿开辟了一个佛堂。乾隆笃信藏传佛教,佛堂里摆了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藏传佛教的造像一般是形象很奇特的,《西游记》里哪吒的三头六臂、二郎神的三只眼,都带着藏传佛教的风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佛像都是“男女双修”的体位,乍一看真是羞羞。在一大堆面目狰狞、造型奇异的佛像中,还有白救度佛母这样美丽清秀的佛像,蛮惊艳的。


▲铜鎏金上乐王佛


▲铜鎏金白救度佛母


养心殿是皇帝的办公室,也是生活区。在展览中第六单元,展示了吃、穿、用、玩等家常物品。那些精美的玉器、瓷器、金银器、如意等,就不胜数了,捡几件有趣的展示一下——



有一人份的小火锅,看得我想吃呷哺呷哺了。




一品锅,这个小锅是鱼丸,那个小锅是粉丝,那个小锅放金针菇,等等,土豆一会儿再下,爱粘锅……




诞辰忌辰单,写着历代皇上皇后太后的生日、忌日,忌日都要穿素服,这简直就是大清生存指南啊,这么多日子,一年里没几天能穿彩色的,千万记住喽,一个不小心就被赏一丈红了。


除了传统的中国物件,清宫对西洋玩意儿也是接纳度很高的。雍正年间,养心殿就安装了进口玻璃窗;乾隆元年(1736年)一年内,西洋画师郎世宁等为养心殿的六个位置绘制了八幅西洋风格的通景油画;1921年,养心殿安装了紫禁城里第一部外线电话。溥仪学会骑自行车以后,还让把故宫的门槛子都拆掉,他就可以畅行无阻了。


在这次展览中,最显眼的西洋玩意儿是各种钟表。



雍正年间的十二美人画,每个美人都有“观梅”“下棋”“品茗”“读书”等主题,再看这个美人的主题是啥?持表!




再看这幅冠架,挂帽子用的,顶上也是一块表。




展览中最华丽的一架钟表:铜镀金跑人水法转花钟。钟上有八幅彩色的西洋画,有圣婴、圣母等主题。




体顺堂的妃子们大概都是吃货,这大攒盒,比人的腰围还粗,里边分隔了很多小盒,可以放各种食物,瓜子、花生、沙琪玛、果丹皮、薯片……想放啥放啥。




看到这个画珐琅白猿献寿图攒盒,觉得好眼熟。


还有各种亮瞎眼的工艺品……




哈哈,这个物件,说明牌上写的是:白玉小太平车。这不是华妃用的按摩脸部的玉轮吗!不过,雍正时期的太平车还是有点素了,到了乾隆时期,就越来越华丽了。




突然,一个低调朴实的物品映入了我的眼帘。跟外面那些妖冶的贱货就是不一样!




看到它,我突然想唱起《武林外传》中,扈十娘的代表曲:四郎啊!你是不是痒的慌来,呀呼依呼嗨,你要是痒的慌来,请你就对嬛嬛讲,嬛嬛给你挠痒痒……(完)


小花絮

展览需要提前预约,并且每张票只能用一次,不能重复进入。检票的方式很有趣,就是在票的空白处盖一个“养心殿宝”印章。



观展中看到很多小朋友被老师带着参观,参观完后还要做作业。我瞄到有一张作业纸上是展品的照片,需要小朋友写上展品的名字。有个小朋友看到“铜烧蓝嵌料石勾莲双耳海棠式花瓶料月季盆景”,吸了口凉气:“我滴个妈呀!”不过,真是羡慕这些孩子从小有机会受到这样的熏陶,遥想我当年,像这么大的时候,大概也就只认识个痒痒挠了。



作者:十一姐微信公众号:十一姐的涂鸦馆(shiyimm_pk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