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江潮涌创伟业 水乡花都展新姿

 Mr__smile 2016-12-15

编者按:

  过去五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53万老河口人民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开创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历史前进的新篇章,为建设“一区两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能量。

  未来,老河口将秉承“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133”工程为总抓手,奋力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精致宜居之城、改革开放之城、幸福安康之城、法治文明之城。

  “一区两城市”蓝图已绘就,前进的步伐铿锵有力。今日的老河口,曾经的“小汉口”,正破茧重生,精彩蝶变,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一颗绿色的明珠!

  “小汉口”的精彩蝶变

  风起荆楚,潮涌汉江。2016年,素有“小汉口”之称的老河口,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县域经济健步前行,国土绿化赢得赞誉,智慧城市缔造优势,胜利实现了“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

  政策激励“免督查”

  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老河口被予以表扬并获得“免督查”待遇,享受国家在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中央预算内投资沉淀资金下拨、企业债券申请发行、调度资金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6个方面的政策倾斜。

  老河口县域经济2012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14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县(市、区)第5名,多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城市发展开创新格局。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生态优先,大力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形成“沿河拾贝、一线串珠”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新格局。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产业优化迈上新台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以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农村工作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呈现新变化。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改革创新务实推进,体制机制彰显新活力。“丹河谷”组群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丹河谷”生态经济试验区列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民生支出稳步提升,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新增就业累计3.5万人。

  智慧之网惠民生

  5月6日,全省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老河口召开。该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经验与模式,成为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样板工程。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市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与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专项试点,“智慧老河口”总投资2亿元,于2014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2年多的精心打造,一张覆盖全市的智慧大网已经初具雏形。

  该市积极部署政务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智慧城管、智慧社管、农博士微信平台、智慧儿童安全监护、平安校园、掌上老河口等31大项259小项应用系统,覆盖政务、产业和民生三大重点领域,全面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信息化、城市管理精细化。

  打造城市公共数据中心,点击鼠标、敲敲键盘,全市1032平方公里电子地图和影像图,18平方公里三维实景、15平方公里市政道路街景和100多公里地下管网便会跃然眼前。这幅融合了统计、气象、公安、民政、卫生等众多部门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大图纸,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可感知、可透视、可量测和可控制,充分发挥了智慧城市的管理服务功能。

  全城动员齐造绿

  11月23日至24日,在老河口召开的全省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现场会上,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现任襄阳市委书记的任振鹤在实地察看老河口国土绿化取得的成绩后指出,老河口在“绿满荆楚”行动中,做法实、机制活、模式新、成效显,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对于绿色的渴求,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中。老河口以“项目化、市场化、景观化、产业化、资源化”的理念实现道路绿化,采取创新投资融资模式,把资源变资产,将资产转化为资本,解决绿化投入问题,力求打造廊道绿化精品。

  在美化乡村的同时,老河口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景观的内涵,体现乡村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绿满丹渠”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到“绿满荆楚”“绿满襄阳”行动中,老河口人奋战125天,让30余个树种、100万株花木布满丹渠两岸,完成投资1.17亿元,绿化渠道74公里,一条绿色之渠、生态之渠、美丽之渠已初具雏形。

  用今天百倍努力,留明天青山绿水。在“多途径增绿、多元化覆绿、多模式添绿、多层次铺绿”理念指引下,老河口正致力于打造一座山更青、天更蓝,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的绿色之城。

  开拓进取筑新城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发布通知,将老河口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近年来,老河口坚持以“产城融合、绿色智能”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为抓手,项目建设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紧盯千亿工业强市目标,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5%提高到14.5%,基本形成以再生资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策划包装了180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目前正在跟踪洽谈的项目有86个,预计今年可签约项目200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同比增长25%。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升级,以智能装备制造、再生资源、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绿色智能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互联网+工业”行动的开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环境优良化、生活便利化。

  回顾——过去五年令人鼓舞 信心满怀开启新征程

  过去五年,老河口市呈现出经济竞进提质、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丹河谷”组群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获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坚持新城南进东扩,建成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50平方公里。坚持旧城疏解,推动教育、医疗、交通、殡葬等资源调整,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坚持再造交通新优势,谋划推进老宜高速、河谷大桥、316国道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对外畅快、对内通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调整产业结构,建材冶金、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安全与环保瓶颈获得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幅拓展生态发展空间,推进全域绿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县域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连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预计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5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878元和16097元,位居全省前列。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产城融合理念,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形成了以特色产业支撑特色城镇、以特色城镇聚集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态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升级,以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林果、水产、花卉苗木、良种繁育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现代商贸服务业层级明显提升。坚持全域城镇化理念,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清花香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初显。

  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

  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15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75万元,是2011年的2倍多。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2平方米,比2011年增加5.9平方米。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新农合参合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市卫生机构达308家,每千人口床位5.5张,比2011年增加2.9张。大力推进精准扶贫,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

  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蹄疾步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乡镇综合执法改革、食品药品体制改革等“承接性”改革,在优化行政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上取得重大突破;大胆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多规合一”、林业产权制度和教育信息化改革等“试点性”改革,在坚持先行先试、争取政策优势上取得重大成效;立足实际推进“区镇合一”、教育“去行政化”、PPP模式、国有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等“自主性”改革,在破除要素制约、释放发展活力上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风政风、行风民风进一步好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率先在襄阳成立主体责任办,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细抓小抓实,见人见事见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党风廉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望——今后五年大有可为 砥砺前行谱写新篇章

  当前,老河口已经步入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重振“小汉口”雄风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打造现代产业之城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加快建设“千亿工业强市”,做大做强工业。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增强粮食产能,做强“中国有机谷”老河口板块,以有机水果、有机水产、有机蔬菜为主导,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种养结合、农牧配套,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做精做特农业。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法律、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做优做强三产。

  打造精致宜居之城

  用好用活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以“产城融合、绿色智能”为主题,以“沿江沿渠、统筹布局”为特色,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发展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老河口全域城镇化。

  完善新城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均衡布局,构建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大力推进市域路网建设,畅通城市出口,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促进旧城更新,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加快推进城镇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从便民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老年教育、环境维护和社会治安的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大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突出绿化美,彰显水韵美,涵养文化美,大力塑造城市特色。

  打造改革开放之城

  围绕强动能推进各项改革,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扎实推进自上而下的“承接式”改革,努力争取抢前争先的“试点性”改革,勇于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自主性”改革。

  围绕增活力推进创新创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方面的人才,为加快建设“一区两城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围绕聚资源推进扩大开放,明确对外开放路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主动融入“四个襄阳”建设,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重点地选择互补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来老河口发展。

  打造幸福安康之城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执政为民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实施各阶段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人人享有、保障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困人群的精准帮扶,改善民生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老河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履职尽责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擦亮“水乡花都”的城市名片,积极培育城市之魂,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教育引导民众增强自豪感。

  打造法治文明之城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营造安定团结、和谐文明的发展氛围。

  加快推进依法治市步伐,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家园,全面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策划:靖德兵 冯雨 组稿:刘明 王双全 刘兵 赵胜 图片:李溪 魏琨 丁建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