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法口诀也不会的学生,怎么教乘法运算定律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徐营小学 刘勇 邮编:277531 电话:13181252975 学生情况调查:在研究学生错误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现学生的错误特别离奇,以38乘6为例,学生的计算结果是168。当按我的思考,学生在乘法竖式中应该能运用乘法口诀得出三六十八,所以特别奇怪,这错误是怎么出现的? 可令我无法相信的现象还是发生了:学生明确告诉我,是三六十二!我震惊不已,因为早在上学期就已经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乘法口诀,甚至曾经给学生介绍游戏,也就是十八张卡片,分别写上一到九,每抽出两张说出积是多少。这个活动持续了近两个月吧,怎么还有不会乘法口诀的学生呢?带着这疑问我再次做了调查,结果才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在四年级二班约十人不会乘法口诀!而四年级二班共25人,也就是超过40%的学生连四年级的乘法口诀也不能熟练运用。一班情况似乎好点,但也有约30%的学生不会乘法口诀。 再次调查不会乘法口诀的数据,似乎也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学生连乘法口诀也不会,他们怎么能有信心学会四年级的乘法运算定律呢? 面对学生的现实,我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提问:2,4,6……(学生齐口答,8,10) 师制止齐答,让同伴互相说了下答案。结果有4位学生不能接着说下去。于是请同伴间互相说一下,一直说到18。 设计意图:不会乘法口诀,这已经成为相当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跨越!因为连乘法口诀也不会,怎么可能学会乘法运算定律呢?而学生对2、4、6、8……则比较熟悉,从而帮助这部分学困生建立乘法口诀。 板书:2、4、6、8、10、12、14、16、18 手指2,提醒学生这不就是一二得二吗?然后再指向4,就是二二得四,依次指下去就把二的乘法口诀全部说完了。 教学效果:此时我看到有些学困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乘法口诀这么简单?而同时我发现优秀生,与中等生则露出不屑的神情,这么简单的内容,今天这课算是白上了!看着这些学生的表情,我故作不知,进行下面的练习: 3、6、9…… 当这些数字出 现时,学生还想直接口答,我则提出同伴间回答,结果也是仅有四位学生不能顺利说到27。当我再用手指向这些数时,学生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一直说到三九二十七。不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明显可以听出两种声音:一是兴奋,终于可以参与到课堂中了,数学原来也这么简单哟!一种是无聊,是那种有气无力的感觉,今天老师怎么了?光教这些简单的内容? 现在再来一个简单的填空,我出示了5,10,结果这次学生的回答似乎特别熟练,一直数到45!此时我发现学困生的激情也完全调动起来了。这些在课前调查时完全不能说出乘法口诀的学生,此时顺利说出了五的乘法口诀。 二、巧用运算定律,探索乘法口诀。 (一)乘法口诀与乘法分配律 提问:假如你是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会六的乘法口诀,现在出现了6×8,你应该怎么办呢? 不少学生一脸茫然,也有学生跃跃欲试,可提醒:没有学习六的乘法口诀,但我们学习了五的乘法口诀呀!六?是不是可以分出五来呢? 6×8 =(5+1)×8 =5×8+1×8 =40+8 =48 终于有学生明白过来,可以把六写成五加一的形式,从而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六的乘法口诀变成五的乘法口诀与一的乘法口诀。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给出练习: 7×8 与7×9 这两个乘法算式,是不是能变成利用五以内的乘法口诀来完成的练习呢? 这里可以把七变成二和五;也可以把八变成五和三。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练习后,师生总结: 原来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索乘法口诀。如9×7,这样的应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把9大约看成是十,这样就是10乘7,再减去7不就行了吗? 师:把9看成十?请详细说明一下你的想法可以吗? 生:10乘7再减一个7,不就行了吗? 随着学生的话,我写下了算式:(10-1)×7=10×7-1×7 学生看到我列的式子,也笑了,对呀!10减1,不就是9吗?这不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吗? 教学效果:此时我发现优秀生也愿意参与了,毕竟背诵乘法口诀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不屑于回答也是正常的!但用乘法分配律来探索乘法口诀,对他们来说则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困生,原来那些认为自己无法学会的学困生,居然也能顺利使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探索活动。他们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不过也可以看出学生脸上露出神奇的表情:我怎么从来也没有注意过,乘法口诀的学习中也会用到乘法分配律呢? (二)乘法竖式与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自从接手这批学生以来,均发现学生对乘法竖式掌握不是十分理想。特别是最近的练习中,发现不会乘法竖式计算的学生居然超过了半数!无奈?困惑?我久久不能平复自己内心,到底如何面对这些学生?难道还要把乘法竖式再讲一次吗? 教学过程: 现在我们看一下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25 ×12 50 ——25×2 250 ——25×10 300 ——25×2+25×10=50+250=300 引导学生理解50实际就是25×2,250就是25×10,这个过程也就是25×2+25×10=50+250=300的过程。从而借助乘法分配律来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效果:在巡视中发现学困生已经理解了乘法竖式,并能用乘法竖式来进行计算。 (三)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5×12还可以怎么计算呢? 引导:25的好朋友是4,可这个计算过程中没有4呀,怎么办呢?可指点12,想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也就是把12变成四乘三,这样就出现了四,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来做这个练习了。(因为优秀生已经掌握,所以此处的练习重点针对学困生进行。) 变式练习:25×28,是不是能用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呢?(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效果:这节课,明显可以看出学困生的喜悦,他们听懂了,并尝试进行了部分练习。而对于人数同学来说,由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了探索活动,再做相关的练习时,明显能感觉到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