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岫岩玉,传承千万年——详解岫岩玉的文化价值

 昵称39120400 2016-12-15


原始社会结束后,在夏商至战国阶段,岫岩玉已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岫岩玉一直被历代所重,是历史宫廷和王室用玉的主要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两件属夏家店文化的出土玉器,一件为碧玉(螭)佩(公元前10~前11世纪),一件为青玉鸟兽纹柄形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经鉴定,均为岫岩玉所制。作品造型典雅,做工精细,在发现的战国玉器中前所未见。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玉器明显是红山文化遗留或改制,如出土的筒形器、镂花坠、雕花坠等都由岫岩玉所制并且工艺娴熟,不仅说明中国玉雕到商周时期已经成熟,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岫岩玉在夏商周时期已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殷商古墓,如妇好墓出土了玉器755件,类型丰富,制作精美,其中许多器物渊源于红山文化,这充分说明殷商时期岫岩玉或岫岩玉器已流传于中原地区,被王室所用或珍藏。

《逸周书》中说纣王以4000件玉器殉葬,又说武王伐纣虏获商王的旧玉价值连成,有大量岫岩玉制品。这说明岫岩玉在周代还是王室贵族选用玉料的重要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出现了由礼器转向佩饰的趋向,出土的这一时期玉器,以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墓等最为重要。黄君孟墓为春秋早期墓葬,其出土的玉器有环、璜、鱼、兽面等,其中有许多透明度较高的岫岩玉。在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古玉器中,也有许多岫岩玉。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科学技术与各类手工业的发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大批精美玉器的出土,尤其是玉衣的出土说明了汉代玉石产业的繁荣。

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两套金缕玉衣,距今2000多年,轰动了世界,被称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刘胜的玉衣由2498片玉组合而成,窦绾的玉衣由2160片玉组合而成。经鉴定金缕玉衣的玉片是由岫岩透闪石老玉所制,金缕玉衣的出土,证明了岫岩玉的开发利用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并被王室大量使用。

到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岫岩玉继续被王室大量使用,如东晋的龙头龟玉印、南北朝的兽形玉镇等,都以岫岩玉为原料雕琢而成。



唐宋到元明时期,有关玉器和玉石的名称屡见史书,并且在宫廷用玉中被用来“分尊卑,辨等列”。明中期以后,琢玉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北京、苏州、扬州三个著名的琢玉中心。

明代晚期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中关于玉的产地曾明确指出:“朝鲜亚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指新疆产的和田玉)美者无殊异”。著名考古学家夏鼎先生认为此玉产地就是现在岫岩产玉的地点。这说明明代岫岩玉不仅被开发利用,其上等羊脂玉还被玉石行业看好。我国著名古玉收藏家、鉴赏家杜心所收藏的出土和传世的161件历代古玉中,经鉴定,其中就有47件是岫岩玉。包括唐宋的兽首玉杯、元代的玉耳盖瓶、明代的龙头玉环等等。


历史进入清代,中国的玉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尤其是清盛世的康熙、乾隆朝,更以玉为重,玉肆作坊遍布朝野,用玉琢玉盛行于世。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再加之岫岩处于东北清王朝的发祥地,于是岫岩玉迅速进入较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清咸丰七年 ( 1857)所修的《岫岩志略》载:“岫岩石”(岫岩玉)“石具五色,坚似玉,......邑北瓦沟诸山多有之。道光初年,偶有玉工采制图章诸文具稍供清玩,后遂盛行于都市。好古之家,每雅意购求,往来士夫,亦必充囊盈(筐),争出新式,分赠知交,以为琼瑶之报”。由于清中叶,西北连年战争,导致西北玉路受阻,于是使岫岩玉迅速进入较大规模的开发时期。在现今岫岩玉两大主要产地,哈达碑瓦沟、偏岭细玉沟都发现了古玉矿遗址。一处为斜井玉矿,一处为露天古玉矿。椐有关史料记载,瓦沟荒沟东矿区,就是同治十三年,一王姓沿着古矿坑遗迹发掘发现并开采形成的。清末,在瓦沟有玉石采矿厂10余处。《满洲地方志草稿》中记载:“宣统年间岫岩城西北的瓦沟玉石场,挖掘面积为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丈,可见已具有相当规模。在与瓦沟相邻的偏岭细玉沟,人们则沿着沟内一条长约五公里的河床采捞河磨玉。由于岫岩玉被大量开采,关内一些玉雕匠人,纷纷到岫岩落脚,以琢玉为生,先后在瓦沟一带开设玉器作坊。后又发展到岫岩城内西大街,西大街因其遍布玉器作坊,故一度称为“玉石街”。上述情况说明,在清代岫岩玉或至少在清代以前,就形成了具有规模的矿山开采,并同时掌握了斜井开采技术。



正是由于这些辉煌的历史,奠定了岫岩玉在宝玉石界中华传统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岫岩玉在现代的辉煌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岫岩玉传承中国

神玉文化


无论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玉琮,还是几千年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金缕玉衣、玉玦、玉璧等都被古人当做通神祈运的灵物法器。岫岩玉应用的鼎盛也就出现在这个时期,这是中国玉文化里典型的神玉文化阶段。并且这种神玉思想也一直传承至今。

岫岩玉玉雕师自古传承北派玉雕工艺,花鸟鱼虫山水工艺尤为擅长,这些工艺也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岫岩,所有的玉雕作品都是围绕着美好寓意而设计制作的,无论价格高低,玉石作品完成后,都带有大祝福,大好运的美好寓意。

岫玉玉料,本无好坏之分,创作者通过生命感悟与艺术修养使其绽放独特生命。每块料都是绝料,与之对话,即是与天地人的沟通。因此,玉雕创作恰是“为道日损”,以减法为则,以简驭繁,化“腐朽”为神奇,表达生命之大美!由艺入道,与时代共鸣,玉雕艺术无止境……愿将心血化岫玉,成就天地之绝唱!近几年来,无论传统的绿色岫玉,河磨玉、老玉,还是颜色丰富极具特点的多色花玉,都被岫岩本地的玉雕大师合理利用。随着岫玉的稀缺,大家开始重视每一块玉石原料。可以说玉本身就有生命,创作者借玉雕工艺,以生命感悟生命,以生命交融生命,焕发其生命力而已。




每块玉料的形成,既有科学的自然规律,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色彩,所以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它的爱未有丝毫变化。

中国玉文化经历了神玉--王玉--民玉的三大阶段 ,而神玉阶段的典型代表就是岫岩玉。通过这些历史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皇权富贵,岫岩玉一直被作为中国人通神的灵物,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玉文化,几千年亘古不变,这才是岫岩玉真正的价值所在,是中国人无价的精神信仰!每一块能与我们结缘的玉器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分,相信每一块美玉也会给您带去无尽的好运吉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