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海涛668 2017-06-05

汉代玉雕技法探析

中国玉雕艺术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汉代国力强盛、地域辽阔在文化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汉代玉雕艺术在中国玉雕史上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汉代玉雕在工具上除了延续之前使用的解玉砂、砣具之外还发明了水凳;在技法上独创了“汉八刀”雕刻技法,“游丝毛雕”、圆雕、浮雕等也有很大特色,缀连技术等加工技法也十分出彩。

中国的玉雕工艺历史久远,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代表。早在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期就出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古老的玉器。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精湛闻名世界,而玉石质地坚硬,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古代人是如何将坚硬的玉石加工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的呢?《礼记·学记》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诗句,《诗经·卫风·淇奥》中更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以制作玉器困难来比作君子修身,里面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就是古代人制作玉器的工艺过程。然而这“切、磋、琢、磨”又是什么意思呢?汉代的玉工们又是用怎样的工具对玉石进行“切、磋、琢、磨”的?

一、汉代玉石的采集

玉石是大自然的产物。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捡取不同形状的石头通过打磨石器制作生产工具,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玉石质地坚硬且美观,在河流山谷中人们开始寻找玉石制作工具、装饰品。古代的采玉方法有很多种,如:捡玉、捞玉、挖玉、攻玉等。西汉时期汉人击溃匈奴人,统治了天山南北把西域诸国纳入汉王朝的版图之中,并控制了昆仑山脉的玉料,使其源源不断运往中原。汉代的《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按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这是汉代正史中对采玉活动的记录,人们从河里捞捡到很多玉石,便沿河一直往上游走寻找河的源头,河的源头在于阗的昆仑山,山上有许多玉石,根据玉矿露出地面的位置沿矿脉挖出矿坑,开采玉矿。

二、汉代主要的制玉工具

构成我国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制玉工具,它是人们把玉石加工成玉器的物质手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制玉工具也开始慢慢成熟。新石器时期开始用解玉砂磨玉,然后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炼铁技术的发明,铁制工具也被广泛应用到制玉手工业中,再到汉代玉工发明了一种制玉的专用设备——水凳。汉代制玉工具是在之前工具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凳

古代玉雕工匠为了更好的制造玉器发明了水凳,它是一种脚踏转动的制玉设备。因为南北差异的不同,在北方称作“水凳” ,而在南方被称作“砣机”。水凳的构造就是一张大约有1米多高的像桌子一样的长方形木架,然后在它上面安装一根水平纵向的卧杆,砣具连接在卧杆上,卧杆转动带动砣具旋转对玉料进行研磨。水凳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铁质的砣具安装在卧杆上,然后利用卧杆转动带动砣具的旋转再加上解玉砂,通过摩擦对玉器进行切割琢磨。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二)解玉砂

解玉砂是用各种天然矿石加工而成的,这些天然矿石硬度都比玉石高。解玉砂在使用前要先粉碎然后再经过淘洗和筛选这三个步骤,筛选又被分为粗选和细选。选取比较合适的天然矿石然后再经过不断重复的加工、筛选,最后得到不同程度的颗粒、适合不同种类玉质和不同用途的解玉砂。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三)砣具

砣具是一种圆形的工具,可以连接到水凳的卧杆上通过旋转琢磨玉石。砣具可以用来切割、打孔、雕刻纹饰等。砣具有很多种类型,根据其形状的不同有不同的作用。

三、汉代主要的玉雕技法

汉代玉雕技法在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玉雕技法优点的基础上,又推陈出新,在造型、装饰及雕刻技法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雕刻技法除了“汉八刀”、缀连技术等汉代独有的技法外,“游丝毛雕”、圆雕、透雕等也有了新的进步。“汉八刀”多见于玉蝉、玉猪等一些小型的葬玉作品中。“游丝毛雕”则多见于各种平雕和圆雕作品中,多用来雕刻玉器的细节部分如纹饰或人物、兽类的五官、毛发、衣纹等。

(一)“汉八刀”

“汉八刀”是汉代独有的雕刻技艺,目前除了汉代还没有在其他时期发现这种雕刻技法。“汉八刀”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方面是形容雕刻人的刀法直接、简单,只需要大约雕刻八刀就可以把这个作品完成,说明雕刻者刀法熟练简洁,只需要简单几刀就可以雕出作品的造型和气韵;第二个方面的是因为这类的玉雕作品雕刻时十分讲究左右对称,雕刻后左右两条线槽好像是汉字的“八”字,所以才起名叫“汉八刀”。“汉八刀”出现在西汉时期,到了东汉时期对“汉八刀”的运用已经十分娴熟,它主要是运用在玉人、玉蝉、玉猪和其他一些小的陪葬玉器作品上。如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蝉形玉琀,长6.4厘米、宽3.3厘米,所用玉料是和田羊脂玉,整只玉蝉的质地晶莹剔透、纯净洁白。用“汉八刀”切出蝉的外形轮廓、头、胸、背、双翼等,最后又进行抛光使其光滑细腻。这只玉蝉的造型生动神似,线条干脆利落、苍劲有力,是“汉八刀”技法的代表作品。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二)“游丝毛雕”

“游丝毛雕”,在其它地方也被叫做“游丝工”、“游丝刻”或“游丝白描”,一般是指玉工们雕刻的阴刻线细的像丝一样,这种玉雕技法常用在玉器的细节部分。 “游丝毛雕”最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东汉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关于汉代“游丝毛雕”的描述,比较早的是明代高濂所写《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中的:“汉人琢磨,妙在双沟,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高氏观察入微,描述的十分详细、巧妙,应该是仔细欣赏把玩过实物之后的切身体会。东汉时期的“游丝毛雕”和春秋战国时期相比还有一些区别,东汉的“游丝毛雕”线条在精细程度上更胜一筹。如北京丰台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玉舞人,高5.2厘米、宽2.6厘米,所用玉料是白玉,玉器表面一些部位沁成黑色。作品整体为扁平型,用透雕技法雕出玉舞人的造型动态,用“游丝毛雕”技法刻出玉舞人的五官和身上的衣纹、长裙上的花纹褶皱,线纹给人干净利落、遒劲有力的感觉。作品的上、下两端各钻一个圆孔,可用来穿绳佩戴。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三)错金镶玉技术

错金银最开始是运用在青铜器上的一种工艺,其中最重要的工艺程序有:预刻凹槽、錾槽、镶嵌、磨错,后来经过玉雕者的加工被广泛应用到玉器、木器、漆器等工艺中。错金镶玉就是在金属器物上挖槽再镶上玉器并对其捶打、磨错,使其光滑自然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框镶玉卮,高14厘米、口径8.6厘米。铜框镶玉卮是一种用来饮酒的实用型器物。作品用9块青玉片、一个铜制框架和一个黑漆木盖组成,9块玉片均匀的镶嵌在圆柱形铜框上,再配上漆木盖组成一个盛酒器皿。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四)圆雕

圆雕是指完全立体的、可以通过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欣赏的、有三维空间感的玉雕作品,是玉雕最基本的技法之一。欣赏作品的人可以从作品的不同角度欣赏到作品的每一面,而玉工也需要对玉石的每一面进行精细的雕刻加工才能做出一件完整的玉雕作品。汉代的圆雕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历史新高度,创作出了一批令后人赞叹不已的传世之作。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五)浮雕

浮雕就是在一个基础平面上雕刻出高低错落的雕塑类型。根据高低起伏程度的不同,浮雕往往又被划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与圆雕的不同在于浮雕是在平面的基础上表现出空间前后,圆雕是在立体的基础上表现出空间前后,且空间感较强。汉代浮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舍弃了商周以来厚重严谨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大气、浪漫想象的美学新风。其包罗万象的史诗般画卷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构筑起后代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如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螭虎绕凤玉剑饰,直径4.8厘米、厚1.5厘米。玉剑饰呈圆饼形,是用高浮雕和阴线刻相结合的方法雕刻而成。玉剑饰的正面用高浮雕雕刻一只螭虎和一只凤鸟,螭虎身体弯曲盘成一个圆形,螭虎张着大口四肢弯曲前伸像是在行走。作品中心有一小个圆孔,凤鸟围着小圆孔缠绕盘旋两圈,尾巴伸出搭在虎身中部。这件作品原本是安在剑柄尾部的配饰。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六)透雕

透雕就是在浮雕的基础上把浮雕的平面底板挖透,有的只在一面进行雕刻,有的两面都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汉代的透雕作品作为体现人们身份象征的服装配饰己经进入大众社会,和以前的玉器透雕饰物相比.

(七)缀连技术

缀连就是连接、组合在一起的意思,缀连技术就是将一个个薄玉片用丝线编缀在一起,这就形成了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专用的葬服。玉衣由各种不同形状的薄玉片组成,因为在编缀玉衣时按照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丝线,所以玉衣又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如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妻墓所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刘胜玉衣用2498片薄玉片和1100克金丝编缀而成,总长1.88米;窦绾玉衣用2160片薄玉片和700克金丝编缀而成,总长1.72米。由于刘胜是男子所以刘胜的金缕玉衣比窦绾的长,而且刘胜的金缕玉衣有一个明显的大肚子十分贴合尸体。玉衣的作用是放置尸体,而且必须和尸体高度吻合,所以玉衣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需要十分精湛的手艺。

告诉什么是真正的汉代玉雕,学术级玉雕文章,玉雕大师徐瑜

四、结语

汉代在历史上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汉代国力强盛、地域辽阔,随着张骞开拓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便利了交通,和田玉也开始慢慢的进入中原,为汉代的制玉技术发展提供了充足玉石原料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和田玉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玉文化的主体材料,一直影响到清朝末年。汉代玉雕技法受到前人的影响又不断改造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干净、简单、潇洒、大气的雕刻风格,使得玉文化也受到其雕刻风格的影响。汉代玉文化继承周代以来特别是战国玉文化的风格和特点,蓬勃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使得中国古代玉文化达到自商周以来的新的高度。汉代玉器以其雄浑厚重、潇洒大气、自由浪漫的艺术魅力备受世人喜爱,其选择优良的材质,精细的雕刻技巧,巧妙灵巧的构思,别致的设计方式,华美富丽的纹饰使之成为古代玉文化中的光辉篇章,尤其是器物所体现出的动态美感和不羁灵气,使之在历代玉器中脱颖而出,风格独具。从汉代开始,玉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人们也走向追求审美和艺术的更高阶段。

在古代玉雕8000多年发展的过程中,古代玉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古代制玉工具上一个又一个发明,实现了雕刻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革新,始终保持着我国古代制玉技术和技术思想的先进性和领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