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

 率我真 2016-12-15

白砥书法学堂:

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祁 斌: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 信手烦推求”,苏东坡的这句话,被认为是宋书尚意的一个标志性口号。您认为东坡书法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吗?

白 砥:

东坡此言或许是出于自谦,或许也是他的书学观的一种表达。唐人尚法,尤楷法于碑刻规则者多,字字停匀,笔笔到位。对比东坡书,却见坡书意态多于法则。东坡楷书也从王、颜出,但往往行笔较多欹侧,像《前赤壁赋》之类,则为行楷。元代虞集曾说:“大抵宋人书自蔡君谟以上,犹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风靡从之,而魏晋之法尽矣。”蔡襄书端正,笔法、结构类王、颜书。苏轼则比蔡襄要自由灵活得多。如果我们站在法晋唐的角度看,东坡此言却有“革命”的意味,但若站在艺术发展的立场上,我们认为宋代尚意书风还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苏、黄、米、蔡”地位的排名,也证明了这一点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白砥 临苏轼尺牍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祁 斌:

东坡书有哪些特点?

白 砥:

从字形上看,东坡字扁、侧。山谷谓东坡书如“石压蛤蟆”,即谓其字形之扁相。其字之侧,则表现在左低右高的体势上。本来汉字从人的书写姿势及视觉上看,左低右高应为习惯,只是坡书之侧出于常规,故而有耸肩之习。东坡用笔,断非其自言“无法”“信手烦推求”,其“法”还是可? 的。东坡用笔速度适中,比蔡襄快,比米芾慢;动作过渡自然,提按明显;入笔多轻灵,但不薄,墨色滋润。后世多认为东坡书“媚”,此正从其笔而来。

祁 斌:

与黄庭坚、米芾比,苏轼是否更雅一些?

白 砥:

雅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标准。雅是与俗、粗等相对的概念,“粗”与“雅”较易分辨,“俗”与“雅”容易混同。但雅也是有层次之分的。秀雅、清雅、古雅,都是雅,但内o 有所不同。秀雅者用笔较轻,笔致顺畅匀缓;清雅相对深一些。东坡书可谓清雅。古雅有时较难理解,即有醇厚、纯朴、宁静、肃穆等意在内。米芾比于苏轼,则嫌粗率、通俗,这与米芾喜“刷”字及结字过于展势有关。山谷小字多仿东坡,有雅姿;大字受《鹤铭》影响,长枪大戟,显得突兀,但创意较强。从单段线条看,黄山谷草书也有古气,如《花气诗帖》等,但大草整体有时显得草莽。所以,东坡在宋四家中排第一,大概与其格调的“雅”有关。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祁 斌:

苏轼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气势磅礴,与平常苏字有较大变化,您如何评价它?

白 砥:

苏字也非一定都是清媚的。其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可谓纵横千里、力拔河山。它的空间安排也极尽变化,字大小相差数倍,与东坡惯写的路子不尽相同,而且,东坡一辈子的作品里面,也就数此作最能打动历史。

《黄州寒食诗帖》与平常苏书的具体区别在于:一、《黄》帖用笔劲健,甚至威猛,尤后半部分,但间有清丽,富对比性,而平常苏字则用笔清畅,少急越;二、字形疏密《黄》帖反差较大,空间布排亦甚,大小悬殊,但过渡自然,苏轼平常诗文、信札均少此起伏。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祁 斌:

在大气与雅之间,您更喜欢哪一种?

白 砥:

大气与雅其实是不矛盾的。前面说到的古雅,如醇厚、宁静、肃穆之类。也一定具有大气的品格。当然,大气本身需要大、厚、劲等审美因素的支撑。如果只是威猛、粗率之类的大气,显然不能入雅。《黄州寒食诗帖》线条劲健,结构开张,但其用笔骨气清朗,所以威猛而不粗糙,同时具有“雅”致。就我个人的审美喜好而言,我更倾向于大而雅,因为大而雅比小而雅要复杂难能得多。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 临苏轼《寒食帖》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 以苏字为基础的创作

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白砥书法学堂:走进经典碑帖之——清媚劲雅苏东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