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你知道冬季热车是有道理还是在毁车!

 恒星wsc686c 2016-12-15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身边关于“原地热车”的争吵又开始不绝于耳,有人认为“都什么年代了,打着就走,哪那么多屁事”,也有人认为“冬天不热车无疑是在毁车。”好吧,今天,大师就要来终结这个话题!

  对于热车这个争议话题,一直是两拨人的争论点。

  一拨人说:汽车打着就该走,越热车越伤车!

  另一拨人所:发动不热个几分钟,那跟毁车没什么两样!

热车这个概念,源自于“化油器发动机”时代——20年前的国内汽车发动机,采用的化油器技术。而化油器没有达到一定温度前,不能将燃油很好的雾化稀释,会导致供油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容易使发动机转速不稳,严重时会熄火。就像喷水管,如果汽油喷射得越均匀,燃烧就越充分,发动机才能保证足够的动力。所以,在上路之前,那时的人们养成了“热车暖机”的习惯。

有人可能会问:我热车也是为了变速器预热啊,没发现刚发动的车换挡特别费劲吗!

  没错,冷车换挡时的生涩感,是因为冷车状态齿轮油都流到变速箱下半部,变速器齿轮未得到完整的润滑才导致的。

  但不管是自动挡,手动挡,还是CVT变速箱,原地热车变速箱的升温效率是很低的。因为原地热车时都挂在空挡或者P档上,这时发动机虽然开始预热,水温逐渐升高,但它与变速箱并没有接合,换句话说变速箱没有运转起来。所以,原地热车热了半天只是发动机进入工作温度了,变速箱还处于低温状态。

现在的汽车真的还需要“热车”吗?

  这里明确的告诉大家,上面这种“旧时代热车”不需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汽车都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化油器早就已经被淘汰了(2001年,国家禁止销售化油器汽车)。电喷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化油器完全不同,通过电脑控制,能够精确控制喷油量,也能保证良好的雾化效果,启动后极短的时间就可以稳定转速,外界温度对它的影响十分有限,所以不需要暖机。所以说,电喷时代完全没有必要专门去热车,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有不少害处。

 那么我们来说说热车的危害:

  热车危害1:费油

  你原地热车,发动机开着却不动,这首先就是赤 裸裸的浪费,而且,怠速工况下的油耗本来就偏高,简直不能忍。

热车危害2:积碳

  怠速工况下,发动机的进气量低,燃油燃烧不充分,这样就容易导致积碳,积碳又会导致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热车危害3:污染

  冷启动后怠速,不充分燃烧,再加上三元催化器没达到工作温度,导致废气中污染物成分猛增,排放十分恶劣,虽然这些你看不到,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于人于己都不利。

  真的不需要热车吗?也不是,只是要慢速热车!

  对于供油系统,我们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原地热车”了,但对于润滑系统,还是需要一个逐渐暖机的过程,但与原地热车的概念完全不同。在你上车点火后,可以立即开走,但请温柔驾驶一段时间,虽然发动机的电喷系统对温度不敏感,但润滑系统还是比较敏感的,低温环境下,机油的粘度高,流动性差,润滑能力差,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比正常驾驶的情况下要严重多。等油温水温都正常了,再“施展拳脚”,尽情驾驶。

  99%的人用错了方法:

  冬季气温降低,热车十分必要,但大多数车主认为一大早或长时间不用车,发动车子以后,以怠速原地热车,等个三五分钟再上路对车最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发动机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90%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因此,冬季、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原地怠速热车很容易伤害发动机,虽然热车很必要,但是原地怠速热车的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只有发动机在动,其余部分没动,动能无法转换,只有等上路后慢慢行驶一段时间才能改善发动机工况。

 目前热车的最好方法是:

  点火着车后在原地稍作等待(等待的时间取决于转速下降后相对稳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例如车辆刚着车时转速在2000转以上,约30秒~1分钟以后,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下降到约1200转(但此时还没降到正常怠速800~1000转),且已基本稳定无明显波动,车身也没有明显的抖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挂档起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