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復雜筆勢(3)——黃簡書法二級課程第34集

 醉古齋 2016-12-16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二級課程「筆勢」


第三十四集|復雜的筆勢(3)


什么是雙竹勢、戈法




|筆記|


L2-34 復雜筆勢 03


二、重複兩次的筆勢:雙竹勢


繼續講復雜的筆勢。有些復雜筆勢,是重復書寫引起的,如雙竹勢。各位記得袞筆勢嗎?我在二級課程 11 課中介紹的。所謂袞筆,就是手腕連續一左一右,《玉堂禁經》說如草的“今”字。




王羲之《轉佳帖》這個“今”字,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我也給大家介紹過《陰符經》這個“所”字,這個字右下部的“個”字,也是袞筆勢。




袞筆勢重復一次,可以寫出一個“竹”字來,稱之為雙竹勢,如王羲之這個“竹”字就是雙竹勢。其實它左右都是袞筆勢,只是手腕左右的次數不同。




在行書中,左右滾動的次數就會更多一些,王羲之《蘭亭序》中有兩個“竹”字,都是雙竹勢。每一個字中,左邊比右邊簡單,右邊還要多一個或者兩個來回,練習的時候可以先寫中線。




“竹”是一個部首,用于字頭。如這兩個字,就是竹部的。但雙竹勢在書法作品中用得不多,《陰符經》中一個也沒有。為什么呢?




因為雙竹勢可以用其他筆勢替代。一是用烈火勢替代,如文征明這個“簿”字,原來是竹字頭,他沒有寫雙竹勢,而是取烈火勢。




傳為張即之所寫的“筵”字,原來也是竹字頭,但我們看見作者換用了烈火勢。


雙竹勢還可以用橫爻勢替代。




我們知道,秦以前使用篆字,篆字中的“草”字是這樣的,就是兩根小草的樣子。而“竹”字是這樣的,它表示竹葉的形狀。秦代出現了隸字,篆書圓轉的線條在隸字中變成了直線。這樣一來,“草”字和“竹”字都變成兩個十字了。所以在隸書中,一些竹字頭的字,看起來好像是草字頭。




如《陰符經》的“符”字,篆字上面是“竹”字頭,到了漢代,隸書《禮器碑》“符”字是這樣寫的。看起來怎么變成草字頭了?這不是草字頭,還是竹字頭。所以真書《陰符經》也寫得好像草字頭,這是跟隸書來的寫法。




又如“篇”字,篆字是竹字頭,隸書如《景君碑》寫成兩個十字,這個字損壞嚴重,但上面兩個十字還是看得很清楚。《陰符經》也是用兩個十字,所以我們說《陰符經》有隸意。


你可以看到,部首在書法中用處不大,兩個十字,書法中就是橫爻勢。無論草字頭還是竹字頭,都可以用橫爻勢來寫。




又如“等”字,原來也是竹字頭,但書法中經常換用類似草字頭的橫爻勢。




毛筆的“筆”字,既可以用烈火勢來寫竹字頭,又可以用橫爻勢來寫,在草書中,竹字頭還可以寫為兩點一橫,這是豎筆勢了。


三、戈法


本級課程 29 課中我簡略地介紹過戈法,就是一個“戈”字。完整的戈法由五筆所組成,就是勒、 磔、趯、掠和側。“永”字八法有八筆,戈法用了五筆,相當多。




戈法比較特殊,運用戈法這個筆勢有時會出現不完整的情況。單獨寫一個“戈”字,當然是完整的。但“戈”作為某個字的一部分,情況就不同了。


3.1 戈法借出筆畫


你看這個“戰”字,右邊的“戈”是完整的,一次過寫成的。




但王羲之這個“成”字,第一筆是左邊的撇,反引勢。第二筆是一折一轉,曲鉤勢。那么剩下來的倚戈勢加一撇,還有一點,這算什么呢?本來是好好的一個“戈”,現在的“戈”第一筆借給了曲鉤勢,結果戈法自己變得不完整了。




再如這個“武”字,在秦以前的古文字中,上面是“戈”,下面是“止”,看得很清楚。


但到了真書中,“武”字寫起來先取兩個橫筆,奮筆勢。然后寫“止”字,它全部由橫豎筆畫所組成,由豎筆開始,你可以認為它是豎筆勢,有三次抬筆。其實“止”字是三牽綰的一個化勢,三牽綰本來就是表示“止”字的。但剩下來倚戈勢再加上那一點,算什么筆勢呢?“武”字一開始的奮筆勢,是戈法中拆下來的,結果鬧得戈法不完整了。




還有這樣的情況,“我”字右邊本來是一個“戈”,但這“戈”的一橫,是和左邊共用的。有時候,這“戈”的一橫還會縮短了,好像《陰符經》這個“我”字,看起來左邊有一橫,右邊的“戈”沒有橫了。




有些書法家試圖保全“戈”字,如這幾個大書法家寫“成”字,看上去是先寫了一個鉤裹勢,然后寫一個完整的“戈”,兩個筆勢湊成“成”字。


但不是所有用到戈法的字,都可以保持戈法完整的。




古代講到“戈法”,有時候是指個“戈”字,有時卻只指當中的倚戈勢,就是紅色這一筆。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戈法最要緊是中間的倚戈勢。一個“戈”字,無論借出哪一筆,我用藍色虛線表示戈法已經失去的筆畫,只要倚戈勢還在,剩下部分還是統稱為戈法。




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咸”字,行書。左邊是反引勢,中間借用了“戈”字的一橫,組成奮筆勢。剩下的筆畫,我們還是稱它為戈法。




又如皇象《文武將隊帖》這個草書“戎”字,本來是“戈”加上一個“十”字(“十”字是古文“甲”字的簡化),但草書中,“戈”字一撇借給了十字,組成了向背勢,剩下的部分我們還是稱之為戈法。也就是說,這個“戎”字就是戈法加向背勢,用兩個筆勢就寫出來了。


3.2 戈法的化勢


接下來講講戈法的化勢,主要是用倒筆書的方法。




一橫還是老樣子,但一趯本來是向右的,現在改為向左。本來七號位的一撇,現在可以用九號位的捺。至于上面的一點,有時候是可以省略的。




舉“武”字為例,“武”字在草書中怎么寫呢?上面的“戈”是用倒筆書,寫出來就是這個樣子,下面的“止”字,可以用外略勢來表示,注意單獨寫“止”字,還要多一點,但用作偏旁是可以省掉的。這樣兩部分接合起來,“武”字的草書就寫出來了。這是皇象《急就章》中的“武”字。




戈法的倒筆書,較多用在草書,其他書法家也是這樣寫的。




放大一點看王羲之寫的草書“武”字,取勢是一樣的。戈法倒筆書,很像一個“寸”字,是不是?




簡言之,一個戈法倒筆書,它可以表示“大”字或“丈”字形,如歐陽詢“奄”字上部。它的一點可以點在右上角,表示“犬”字形,如王羲之這個“狀”字,左邊是豎筆勢,右邊是戈法倒筆書。它還可以表示“寸”字形,如王羲之《聖教序》“導”字下面。它可以當作提手旁,如王羲之草書“報”字左邊。如果有兩橫一豎,書寫次序是橫豎橫,如索靖《月儀帖》“才”字,也是戈法倒筆書。所以,戈法用處是非常廣泛的。


3.3 戈法的重疊:縮出法


兩個戈法重疊,古代稱之為縮出法。




你看兩個“戈”一上一下,如果這樣重疊,這里會出現一個空白,我們說字心松了,不好看。如果把下面的“戈”往上擠一擠,字心的空白就少了,但是下面的一點,和上面的一趯就會碰撞,攪在一起了。




《玉堂禁經》講到倚戈勢一共有四種,下面沒有趯,稱之為“禿出”,踆鋒趯就是“折芒”。


當我們寫兩個“戈”重疊時,上面的“戈”不趯,也就是用“禿出”,只有下面的“戈”踆鋒趯出。而下面的“戈”省略一點,只有上面的“戈”可以加點。




你看虞世南寫的“淺”字,就是這樣處理兩個“戈”的。


晉唐很多書法家都這樣寫,我把這個規則總結為八個字:“上戈不趯,下戈不點。




顔真卿《麻姑仙壇記》也是這樣。




柳公權有沒有遵守這規則?也有。《玄秘塔碑》的“淺”字,上戈不趯,下戈不點。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寫的,趙孟頫寫的“錢”字,他上戈倒是沒有趯,但下戈加了一個點, 這地方馬上就覺得很擠,這一點真是多余的。


簡言之:

縮出法不是筆勢,他是講字的結構安排。

三級課程“裹束”會詳細介紹。


好,復雜筆勢講完了,又要小結一下。




第一堂課講了五個筆勢:橫豎撇捺是三牽綰,其實是一個“止”字。一折一轉是曲鉤勢,另外還有三個耳朵旁,在左邊是阜耳勢,在右邊是邑耳勢,它們都有兩個室,如果只有一個室,是節耳勢。


第二堂課講了四個筆勢:反犬旁書法中叫竹籜勢,“勿”字形是柳箕勢,“示”字形是舞鶴勢,獅口中有四個點叫駝頭勢。


今天這堂課講了兩個:雙竹勢和戈法。


筆勢到此介紹完了,為了今后更好運用,我們暫停兩個星期,請各位復習并做好今天的練習。


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雙竹勢。

戈法。

復雜筆勢小結。


複習思考:



通常說“永”字有八個單一筆勢,但“永”字中有沒有復合筆勢呢?有幾個?


二級課程到現在,一共講了多少個筆勢?

你能把這所有的筆勢,整理成一張系統表嗎?






「黃簡講書法」

二級課程|筆勢

(点击标题即可观看视频内容)


01、笔势的基本概念1

02、笔势的基本概念2

03、點的筆勢n種

04、點的筆勢書寫示範

05、竖的笔势与化势

06、橫的筆勢與化勢

07、撇的筆勢與化勢

08、捺的筆勢與化勢

09、鉤裹勢和鉤努勢的考證

10、鉤裹勢和鉤努勢的用法

11、袞筆勢的本質

12、豎筆勢和奮筆勢釋義

13、豎筆勢和奮筆勢運用

14、“五勢”小結:書法“制度”

15、合點

16、何謂“排點”(1)

17、何謂“排點”(2)

18、何謂“排點”(3)

19、詳解“聯點”

20、點的筆勢小結

21、橫豎的複合筆勢(1)-抬筆与石楯勢

22、橫豎的複合筆勢(2)-蟠龍勢

23、橫豎的複合筆勢(3)-橫爻勢

24、橫豎的複合筆勢(4)-五種包裹

25、橫豎的複合筆勢(5)-馬樁勢

26、鉤趯的複合筆勢(1)-鳥雛勢、外略勢和蠆毒勢

27、鉤趯的複合筆勢(2)-折釘勢、冖頭勢、宀頭勢

28、鉤趯的複合筆勢(3)-斸鉤勢、打鉤勢

29、鉤趯的複合筆勢(4)-反引勢、倚戈勢、彎筍勢

30、撇捺的複合筆勢(1)-向背勢、交爭勢、鳳翅勢

31、撇捺的複合筆勢(2)-飛帶勢、瞑人勢、屈頭勢

32、復雜筆勢(1)-三牽綰、曲鉤勢、阜耳勢

32、復雜筆勢(2)-竹籜勢、柳箕勢、舞鶴勢,駝頭勢

(已刊内容,点标题即可跳转页面)


一级课程:用笔(已全部刊完)

点击此处浏览目录


編輯/老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