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德人?

 红谷斋主人 2016-12-16

《庄子》优游自得的哲理

 

《外篇·卷五上·第十二·天地·四》

 

引言:何为德人?“德人”就是有道德的人。怎样才是有道德的人?实在不好回答。《庄子》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居无思”,就是不胡思乱想,不想入非非,不异想天开,不搞歪门邪道,正正当当做人。“行无虑”就是做事情不后悔,不犹豫,不瞻前顾后,不左右摇摆,守规矩,守纪律,堂堂正正做事。心里没有是非美丑的概念,没有好坏善恶的划分。

那不是一个糊涂虫吗?不是糊涂虫,而是心地纯正,单纯质朴,静寂淡泊。凝神端拱,才能寂尔无思;坦坦荡荡,才能光明磊落。“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有利于大家的事情,就高兴地去做,利益分给大家,心里就安适,快乐。“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因为你清心寡欲,不爱财,所以财就会有余;因为你不重享受,不爱厚味,不挥霍浪费,所以饮食就充足。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简朴充实,性命无求,富贵无求,贤达无求,不自称救世主,不假装道德高尚,不妄称是恩义之人,不想流芳百世,就是有德的样子。有担忧吗?也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惆怅是因为害怕婴儿失去母亲。有忧郁吗?也有,“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就怕自己背离了道。

德人是离不开道的,怀道抱德,物我俱忘,才能成为德人。把自己融化在道之中,与道浑然为一体,致命尽情,随遇而安,不尚贤,不使能,心地端正,没有坏心眼儿,做好事,帮助人,也不知道这是义:相亲相爱,也没有考虑是不是仁爱;诚实可信,不欺不妄,没有想是不是忠诚;利于大家就想去干,不利于大家自觉的反对,做好事不是悬赏的结果,不是奖励的结果。

没有人有无边的智慧,如果有,就是神人;没有人不犯错误,如果有,就是神人;没有人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是神人;没有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有,就是神人;没有人可以长生不死,如果有,就是神人;没有人形体不灭,如果有,就是神人。“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如此就是自由自在,悠悠自得的德人。

 

 

 

谆芒将东之大壑,适遇苑风于东海之滨。(“谆,淳也。苑,小风也,亦言是扶搖大风也。滨,涯。大壑,海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谆芒、苑风是《庄子》虚构的两个人物。谆芒要到东海去,在东海之滨遇见了苑风。苑风曰:“子将奚之?”曰:“将之大壑。”曰:“奚为焉?”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吾将游焉!”(苑风问谆芒,你到哪里去?谆芒说:大海灌不满,舀不干,所以我想去看看。这里说的大壑,其实是个比喻,比喻“道”。“道”,既不能增,也不能减;既不能损,也不能益;即不能多,也不能少。道是恒定的,不变的,永久的真理。)苑风曰:“夫子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愿闻圣治。”(“横目”指百姓、人民。谆芒要去寻找“道”。苑风问,你是不是不管治理老百姓的事了?)谆芒曰:“圣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治理老百姓,设官府,负起责任,选举贤能进行治理,如此就能“天下太平,彝伦攸叙,圣治之术,在乎兹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治理国家的事情,没有什么玄妙的,也没有什么复杂的,选贤任能就行了;励精图治,就行了;各负其责,就行了。)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根据情况进行处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顺物而行,没有干不好的。如此,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天下自然和谐,国家自然安定,人民自然安康。)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就像梳理头发一样,理顺头绪,找到脉络,弄清情况,抓住根本,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治理百姓,便不费吹灰之力,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四方就会宾服,就会有万国来朝的局面,这就是圣人之治。)“愿闻德人。”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什么叫德人?道德高尚之人即为德人。率真自然,就是德人;不胡思乱想,不想入非非,就是德人;不计较得失,无挂无碍,淡漠静寂从容不迫,就是德人;无美丑、好坏、香臭的观念,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就是德人。“妙契道境,得无所得,故曰德人。德人凝神端拱,寂尔无思,假令应物行化,曾无谋虑。”[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有利于大家的就高兴,利益分给大家就是安适。“怊,悲也。”[《说文》]悲怅的是婴儿失去母亲,害怕的是离经叛道。只有“怀道抱德,物我俱忘,岂容蕴蓄是非,包藏善恶邪!”[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此谓德人之容。”(财富有余,不知道哪里来的?饮食不缺,也不知道谁给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清心寡欲,不爱财,所以财就会有余;因为你不重厚味,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所以饮食就是充足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就是有德容。简朴充实,性命无求,富贵无求,贤达无求,不自称救世主,不假装道德高尚,不妄称为恩义之人,不想流芳后世,就是有德的样子。)“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既然知道了什么是圣人,那么什么“神人”呢?神人有无边的智慧,“虽复光如日月,即照而亡,隳体黜聪,心形俱遣,是故与形灭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因此你能够在命运安排之下,好好地活着,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活得很光彩,很自由,很舒适,总能逍遥自在,对人对物都是一片真情,就能融合于道中,浑然于道中,“视万物之还原,睹四生之复命,是以混吨无分而冥同一道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此人姓门,字无鬼。“赤张”是姓,满稽,名也。“武王伐纣,兵渡孟津,时则二人共观。”[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离此患也。”(“虞”指舜帝。赤张满因此得出结论,武王伐纣,不如虞舜帝以揖让和孝悌得天下来的有意义,无后患。)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乱而后治之与?”(是天下平安从而成就了圣人呢?还是圣人励精图治,换来了太平盛世呢?如果天下太平,还要圣人干什么?虞舜帝接唐尧的班,哪里不是“由尧年将减,其德日衰,故让重华,令其缉理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的结果呢。)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乱,不一定就是兵火战乱,不一定都是敌寇入侵,政治、经济搞不好,也会发生乱子。民族矛盾,文化冲突,也是社会上潜在的危机。认识是有先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矛盾是处处都有的,从无序到有序,就是治;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努力过程,就是治。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这就是天下太平无事的时候,人们还是推举圣人出来治国的道理之所在。)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病了就要求医,头上长了疮,不长头发,就要用治头疮的药来治理。“是以不病则无医,不乱则无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因为乱才有治,治理不好又会乱。天底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治了乱,乱了治。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太平常了,不值得大惊小怪。乱了不必紧张,不必害怕;治了也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放松,不能懈怠。)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无为而治”最好了,治是属于不得已,不是什么美事,不值得炫耀。比如父亲病了,孝子为父亲治病,还是好事嘛?还值得大张旗鼓的宣传吗?还要见人就吹嘘嘛!)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昌盛的、和谐的社会,各当其分,各安其业,各尽其能,还分什么贤愚吗?还分什么先进与落后吗?做领导的,“恬淡虚忘,犹如高树之枝,无心荣贵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普通老百姓,则淳朴勤勉,放而自得,和谐相处,就像山间的麋鹿一样,自由自在。世上还有比“无为而治”更好的吗。)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在“无为而治”的世界里,心地端正,没有坏心眼儿,做好事,帮助人,也不知道这是义:相亲相爱,也没有考虑是不是仁爱;诚实可信,不欺不妄,没有想,这是不是忠诚;有好事大家都想去干,有坏人大家都想去斗争了,并不是悬赏的结果,也不是奖励的结果。“君民淳朴,上下和平,率性而动,故无迹之可记。”[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孝子不谄谀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就是忠臣、孝子各守其礼,各安其份的盛世。)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凡是父母所说的都听从,父母所做的事情,都赞扬,好不好?不好。父母的话也有错的,父母所做的事情也有不对的,无论好话、坏话你都听,那是在陷害父母于不义,就不是好孩子。君臣之间也是这样,不是什么命令都是好的,不是什么行为都是值得赞扬的。你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主张,敢于大胆直谏,敢于承担责任,才是好的官员。)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听话的就是好的,说你好话的,就是好人,奉承你,吹捧你,你就舒服,就惬意,就欣欣然,是人大都是如此。这样的人不可敬,不可爱,不但不可敬,不可爱,你还要提放他,还要防备他,不能任用他。)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说你是个谗谄的小人,你肯定不高兴;说你是一个阿谀的小人,你也不会高兴,必然会勃然大怒。)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有人一辈子就是指望谄谀人过日子,就是靠捧臭脚过日子,靠拍马屁过日子,靠哗众取宠讨人欢心过日子。这样的人,表面与内心是不一样的,表里是不一致的,外表讨人喜欢,内心却另有盘算。)

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也,愚之至也。(“垂衣裳”,“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 所谓“垂衣裳”就是进入了文明社会。上衣下裳,象征着天与地;“设彩色”是象征着斑斓的云彩。“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下裳,以象天地,红紫之色,间而为彩,用此华饰,改动容貌,以媚一世,浮伪之人,不谓道谀,翻且从君谄佞。此乃与夫流俗之人而徒党,更相彼此,通用是非,自谓殊于众人,可谓愚痴之至。”[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不惑也。(知道自己愚昧的人,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不是最大的迷惑。)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最大的迷惑,是陷在迷惑中不能自拔,身在迷惑中不知迷惑;最大的愚蠢,是把愚蠢当作聪明,干傻事还不知道,被人家卖了,还帮人家数钱。)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响,不可得也。不亦悲乎!(三个人中有一个人迷惑,目的地还可能达到;如果有两个人迷惑,那就麻烦了,那位不迷惑的人,成了少数,成了另类,说什么别人都不听了。如果天下人都迷惑,即便是你十分向往的目的地,也不可能达到了。)

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咳然而笑。(“大声”高雅的音乐,正确的声音。高雅的音乐是进不了一般人的耳朵里去的。“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那些里巷小曲,则能引起众人的欣赏。“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玩狎鄙野,故咳然动容,同声大笑也。昔魏文侯听于古乐,怳焉而睡,闻郑卫新声,欣然而喜,即其事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宋玉对楚王问》]古今如此。)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那些真知灼见,高雅的谈吐,一般人是听不进去的;至理名言,也不可能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至道之言,淡而无味,不入委巷之耳,岂止众人之心!而流俗之言,饰词浮伪,犹如折杨之曲,喜听者多。俗说既其当涂,至言于乎隐蔽,故齐物云,言隐于荣华。”[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以二垂钟惑,而所适不得矣。(这里的“钟”字,本是“踵”字。比如坐在石头上,两只脚垂下来,不思前进,永远不可能达到目的地。“夫迷方之士,指北为南,而二惑既生,垂脚不行,一人亦无由独进,欲达前所,其可得乎!此复释前惑者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响,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如果天下人都大惑不解,即使有目标,有奋斗,有理想,也无法达到目的地,不如放弃。“迷惑既深,造次难解,而强欲正者,又是一愚,莫若放而不推,则物我安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个人奋斗行不行?行,又不行。行,是因为,有光就有影,有声就有响。说不行,是因为,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受到条件、时机等因素制约的。日本鬼子打来了,你还想当科学家,还能安心搞科研吗?你放弃了,放下笔拿起枪,成了一名好军人。这不就是“释而不推”吗。你一心打日本,驱倭寇,不去想当科学家的事情了,就没有当不当科学家的忧愁了。)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厉,恶人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丑陋的人生个儿子,很怕儿子继承了自己的丑陋;凶恶的人,生个儿子,怕自己的儿子也长得凶恶。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迷者自思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清·郭庆藩:《庄子集释》]“我无为而天下自化”是建立在良知未眠的情况下的,自己为盗,决不让儿子染指为盗;自己是赌徒,决不让儿子去耍钱。如果良知坏了,儿女都不认了,天理都不认了,又当别论。)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牺,刻作牺牛之形,以为祭器,名曰牺尊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长了几百年的大树,伐倒,劈开,雕刻成了精美的酒器,涂上青、黄色的美丽花纹,其余的则弃之山沟,而不用了。同样是一棵树,结果两样,一截美,一截臭,一截好运,一截殆运,一截天上,一截地下,虽然如此,无论好坏美丑走运不走运,都是失掉了这个树原来的的本性。)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盗跖,与曾参、史?,他们的行为不同,道德水准不同,同样是失去本性。“桀跖之纵凶残,曾史之行仁义,虽复善恶之迹有别,而丧真之处实同。”[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为什么会失去本性呢?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被各种各样的颜色弄得不知道东西南北了,花花世界,繁华竞逐,眼花缭乱,看不清楚了;第二种情况: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你耳边响起,有劝善的,有劝恶的;有好听的,有不好听的,有靡靡之音悦耳,有刮噪之音干扰,有吴侬软语谄媚,有夸拗之音直面,听不懂了,迷惑了;第三种情况:味觉丧失了,闻不出香臭来;第四种情况:尝不出味道来;第五种情况:偏好甜的,软的,滑润的,性情改变了。这些都是“伐命之刀,害生之斧,是生民之巨害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杨朱、墨翟这些人,追求的就是有为,能动的改造世界,创造新的世界,这不是我所选择的。人类的进步需不需要杨墨之流?当然需要,没有杨墨之流,没有不断地追求,不停地创造,人类的进步就会停止,人类社会就会倒退。没有永无止境的探索,人类就不会有舒适的住房,快捷的交通工具,就不会有千里眼顺风耳。然而人的心又是需要安静的,身体是需要安适的,就个人而言你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人总不能总是生活在竞争中,总是紧紧张张的,惶恐不安的,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失掉自我,因此坦然是需要的,静寂是需要的,恬淡是需要的,从容一点,散淡一点,还是有必要的。“无为”的思想是有用的,守道的思想是不能没有的。)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鴞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鸠鴞”就是斑鸠。斑鸠关在笼子里,不失为一件好事,它可以免去觅食之苦。)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鹬者,鸟名也,似鹜,绀色,出郁林;取其翠羽饰冠,故谓之鹬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做官好不好?好。不好,为什么人人都想做官呢?但是内心里装着声色狗马,装着男盗女娼,装着骄奢淫逸,作福作威,外面穿着体面的官服,扎着宽宽的腰带,手里拿着红头文件,体面得很,威风得很,其实这是一种诈伪,背无为之道,乖自然之性,与关在笼子里的斑鸠没有什么两样。)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脑袋里头是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就像一些烂柴火,外面却装作道貌岸然的样子,与反绑着双手囚犯的自由,关在虎豹笼子里的自由,自欺欺人人的自由,没有什么两样。)(峻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