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信仰与道德

 达天的天 2016-12-16

在一些非主流的基督教传播者看来,基督教乃至于宗教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道德,他们认为没有宗教人就没有终极道德可言,你不敬畏点什么,怎么会有道德呢?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看看道德是不是必须要宗教信仰。

 

首先我们看看事实,中国从周代开始,就早早进入了世俗社会,商代是色彩浓重的神权社会,但从周人得了天下开始,中国人的社会就开始世俗化。孔子尽管是个商人的后裔,但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是承袭了周人的文化传统,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也,孔子对鬼神的态度,就是存而不论,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是敬而远之。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其根源就是周文化,而这就是周人对待鬼神的主流态度,千百年来并没有大的改变,即使佛道二教间或得势,但世俗化的儒家一直是社会的主流,包括政治。那么,难道说,中国人从来都没有道德么

当然,这些极端的基督教主义者肯定会说,是的,中国人就是从来都没有道德,因为你不信神,你没有敬畏,你怎能有真正的道德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没有宗教信仰,到底能不能有道德?

答案其实很简洁----能!甚至,我们还要说,真正的道德,必须是抛开对外敬畏的道德。

为什么捏?因为,一切依赖于宗教信仰的道德,其本质都在于你对神的敬畏,换句话说,就是你害怕做了坏事被神惩罚,教徒为什么独处的时候也能坚守原则(当然这并不普遍),因为他相信有上帝在看着你,别以为你做的坏事没人知道哦。

这样的出于敬畏的道德,与专制社会小老百姓的“道德”如出一辙,他们并非真心想做个高尚的人,不过是害怕做了坏事被惩罚而已。

因此,从本体论的角度讲,出于敬畏而不做坏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道德?我们所谈的真正的道德,是出于你自己的意愿,没有人逼你做一个高尚的人,只有这个时候你仍然能够坚守道德原则,你才是一个真正高尚的人,既不是出于害怕法律的惩罚也不是出于敬畏上帝的权威。这就类似于孔子所讲的慎独,也就是自律。出于自律的道德才能有真正的道德可言,而出于敬畏不得不坚持原则,严格来说其实其道德性是要大打折扣的。这种出于自律的道德,归根到底,是人对自身的尊重,而不是出于对外在任何概念的敬畏

其次,就要讲现实层面了,也就是看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实现。宗教的一个好处是为社会提供一个约束人行为的办法,让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坚守道德原则,无论是不是出于自愿,至少敬畏点什么就易于对外呈现出一种秩序来,这在人类早期尤其是秩序欠缺、公权力缺失的时代很是重要。可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办法有很多,尤其是现代社会根本上的办法是两个方面:1. 从消极的角度来说,用法律上约束人的行为,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你违背了道德就要判刑,法律与惩罚的威慑将会维护一个社会道德的底线,这个路子其实与宗教所言的“敬畏”类似,但宗教的敬畏是虚无缥缈的上帝,而法律的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宗教信仰既不是唯一的办法,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办法,能够做到慎独的教徒并不多,哪怕是比现代基督教更激烈的伊斯兰教徒,在没有其他教徒相互监督、约束的情况下,别说道德,哪怕是能够严格坚守教规戒律的也未必有多少。

2.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公正的规则将更利于高尚者,让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逐步淘汰卑鄙者,而让高尚者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这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实现才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讲,如果一个社会的规则不公正,高尚者生存不下去,而卑鄙小人吃香喝辣三妻四妾,那么任何宗教信仰的作用都将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样的社会去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敬畏,只会造就更多的伪君子----表面都是翩翩君子,其实内里都是卑鄙小人。这个问题的详细解读见本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文化论vs制度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U2MjYzMQ==&mid=2247483671&idx=1&sn=eac5a27c76dc8cb262245febc6d2a7a5&chksm=ec71717fdb06f86985edff072388b49a9aaac12b1abc59dd3b657822e8eb65cc1ae14f22eefc&mpshare=1&scene=1&srcid=1214iOeRriIdnidhHveQlla6#rd

 

因此,如果我们从什么是道德来看,依赖于宗教信仰的道德,甚至不能算真正的道德;而从道德的实现办法来看,出于对神的敬畏也并不是唯一的办法,甚至是更低效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