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痛经,月月轻松!

 南北杂藏 2016-12-18


痛经


痛经的定义

  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或伴有恶心呕吐的病证。西医学中,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见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妇女;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口狭窄及阻塞等。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继发性痛经,应明确诊断原发病,进行综合治疗。


痛经的病因:

 1.受寒饮冷 

 2.情志不调 

 3.起居不慎 

 4.先天禀赋

 5.久病体虚


痛经的分类:

1.实证:经前或行经期小腹剧烈疼痛,痛处拒按。实证有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

2.虚证:行经期或经后小腹或腰骶部绵绵隐痛,痛处喜按。虚证有气血亏虚型,肾气亏虚型。



治疗

  中医主要根据其病机做相应治疗,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点,其一是不通则痛,其二是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主要针对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痛经,采取相应的方法使其通,则痛除。不荣则痛主要针对气血亏虚型,补养气血,使痛除。


艾灸篇


实证

治法: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穴:中极、三阴交、地机、次髎、十七椎。


中极

功效:补肾气,利膀胱。

定位: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三阴交

功效: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四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即是本穴。


地机

功效:运脾化湿,行气止痛。

定位: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次髎

功效:痛经的经验效穴。

定位:在骶区,正对第二骶后孔。


十七椎

效:痛经的经验效穴。

定位:在腰区,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以上所有穴位的操作手法如下:温和灸法,点燃艾条,距穴位2~3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5~1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1次。或用艾灸贴贴于此穴8h后取下。拇指点揉法,拇指指端按压穴位作旋转揉动,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每分钟50~100次,持续3~5分钟,每天1次。

提示:

艾灸虽然对痛经的缓解有很好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痛经都适合用艾灸疗法。若月经血色鲜红,量多属于血热者及阴虚发热盗汗者建议不要使用。


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期要防寒保暖,避免淋雨、下水

2.禁食生冷食品;

3.情绪稳定,精神愉悦;

4.膳食合理平衡;

5.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6.适度参加运动锻炼,但避免太过劳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