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女生,有一千种痛经的感受。 以青年妇女较为多见,以伴随月经周期而发生为特点。 1、表现:经期前后、小腹疼痛、痛引腰骶 2、病机:先天不足 、起居失调、六淫邪气或情志所伤导致 ①冲任瘀阻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则痛 ②冲任脉虚,气血不足、冲任空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 有些人可能会问,我既不想吃止痛药,又不想疼得死去活来,还有什么方法可能缓解? 辨证论治:虚实寒热为纲 1.经前或经期疼痛 多属实证 2.经末或经后疼痛 多属虚证 3.疼痛剧烈拒按者 多属实证 4.隐痛喜揉喜按者 多属虚证 5.得热痛减加冷痛 多属寒证 6.遇热痛重加灼痛 多属热证 7.刺痛有血块 多属血瘀 8.胀痛有气体 多属气滞 痛在小腹两侧责之于肝,痛连腰脊者责之于肾。 实证型:经前经期绞痛、灼痛、刺痛拒按、量少质稠、色暗有块。 主穴:中极、地机、三阴交,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神门 调神止痛、重灸时长。 辨兼症 ①乳房胀痛、舌紫、脉弦--气滞血瘀 太冲、血海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②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舌黯、脉沉紧--寒凝血瘀 关元、归来 补气生血、温经散寒 施灸方法:隔附子饼灸,量大火足时间长,每穴灸8-10壮,经前一周施灸,连灸一周。 虚证型:经末经后隐痛、坠痛、空痛喜按,量少色淡。 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神门 安神镇痛,轻灸时长 辨兼症 ①小腹隐痛、喜按、舌淡、脉细无力---气血虚弱 气海、脾俞 补气养血、健脾养胃 ②绵绵作痛、腰骶酸痛、舌淡红、脉沉细--肾气亏虚 太溪、肾俞 补髓生精、强肾固本 施灸方法:温和灸,量小火微时间长,每穴小艾条灸15-20分钟,经前一周灸,连灸一周。 中极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地机 取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三阴交 取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足三里 取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更多必备知识点 ·END· |
|
来自: 新用户9362OW5Z > 《男科、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