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修订版世界卫生组织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

 金色的田野 2016-12-18

译者按:  BLOOD的综述文章虽然很重要,但有些地方存在明显不足,如T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T-ALL)增加临时病种早T前体(Early T-precursor,ETP)-ALL外还应剩下的不另作特定分类 (NOS)型T-ALL。相比较之下, Hematopathology, 2nd ed中相关内容在某些方面更为合理。

BLOOD的综述文章中无T-ALL,NOS

Hematopathology, 2nd ed中有NOS,而且直接标明引自2017年出版的WHO专著

ALL由形态学基本诊断到WHO的类型诊断图,引自即将发表在《临床检验杂志》的文章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在2008年进行过更新。由于在一些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相关的独特生物标志物的识别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主要归功于基因表达分析和下一代测序(NGS),可以明显改善目前列入WHO分类病种的诊断标准以及预后相关,而且还建议增加新病种。因此,需要修订当前分类。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类别的修订将发表在2016版的专著中,表现为血液病理学家、血液学家、肿瘤学家和遗传学家的意见达成的共识。 2016版分类不是一种全新分类,而是作为先前分类的修订,并试图吸收自上一版出版后新出现的临床、预后、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数据。在此介绍分类中的主要变化及其理由。

引言

在美国血液病理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协会的合作下,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分别于2001年和2008年出版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第3版和第4版分类,作为WHO肿瘤分类“蓝皮书”专著系列的一部分。2014年春,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00位病理学家、血液学家、肿瘤学家和遗传学家组成一个临床顾问委员会(CAC)提议修订第4版分类。修订版第4版遵循了第3和第4版的基本原理采用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来定义有临床意义的病种。第4版造血和淋巴组织分类是WHO“蓝皮书”肿瘤系列的第2卷,而该系列出版物仍在进行中。在第4版系列未完成之前,不能开始第5版系列;但经过8年,从科学和临床研究中已有足够多的信息和经验,对这些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标准进行修订被认为是必要和及时的。本次在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方面的修订受到了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最近识别的分子特征的发现,获得了关于提供认识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物学新见解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新视角。

(2)改进的特征描述以及形态特征的标准化帮助区分疾病组,尤其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增强了诊断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经过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现已证实了包括血液学、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的综合方法的WHO假设。

鉴于这些原因,正在更新第4版,但2016年分类不是疾病种类的大修。相反,它旨在吸收自2008版后获得的这些疾病的新知识,是该版分类的修订。本报告的目的是总结修订的WHO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的重要变化,并提供这些变化的理由。表1根据更新(2016)版WHO分类列出了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亚型。

表1 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WHO分类

骨髓增殖性肿瘤

自2008年第4版分类以来,MPN的种类未有显著改变,但新的突变的发现以及一些病种的形态学特征理解增加影响疾病病种的诊断标准。肥大细胞增多症因其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可呈惰性皮肤病也可呈侵袭性全身性疾病,不再属于MPN,现为分类中的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别。

大部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1阳性病例,在慢性期可以从外周血所见再加上检测到t(9;22)(q34.1;q11.2)或者通过分子遗传技术检测到更特异性的BCR-ABL1融合基因而得到诊断。不过,必须吸取足够的骨髓以用于完整的核型分析和形态学评估以确认疾病分期。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新诊断患者的寿命可接近正常,但必须定期监测BCR-ABL1的负荷和遗传学演化的证据以及TKI治疗抗性的发展,以发现疾病进展。在TKI治疗时代CML加速期(AP)已不太常见,其定义无普遍接受的标准。在修订后的WHO分类中,AP的标准包括血液学、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参数,这些通常由于遗传演化而增加另外的异常,以及表现为TKI抗性的证据(见表2)。在得到更多数据支持之前,后面这些 “TKI治疗反应”作为AP 的“临时”标准。诊断急变期(BP)仍然需要血液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或者髓外存在原始细胞聚积。不过,由于淋系BP发病可能相当突然,在血液或骨髓中发现原始淋巴细胞应注意是否可能将发生淋系BP,并迅速进行其他实验室和遗传学检查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最近几年出现的数据建议需修订BCR-ABL1阴性MPN的诊断标准,因为许多新发现已被证明具有诊断和/或预后价值:.

(1)除了JAK2和MPL突变外新的分子的发现,尤其CALR突变提供克隆性的证明、诊断价值且影响预后。

(2)CSF3R突变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强烈相关(也见于MDS-MPN)。

(3)使用第4版的血红蛋白水平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诊断可能不足,而BM形态学作为可重复性的标准用于PV诊断得到公认。

 (4)有必要通过骨髓活检形态学所见等其他特征区分“真正”的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纤维化前 /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包括发病时无网状纤维化等,且这一区别有预后价值。

(5)prePMF次要临床标准,可能不但对精确诊断,而且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需明确界定。

(6)标准化的MPN形态学标准是很重要的,以提高观察者之间形态学诊断的重复性(目前显示根据不同研究设计,一致率在76%和88%之间)。

表2 CML加速期的标准

CNL,PV,ET,PMF和prePMF修订的标准见表3,4,5,6和7,另外表8为BM网状和胶原纤维化稍加修改的分级。需要强调的是已证明在这组疾病中,准确的组织学诊断是预测预后的关键。

表3  CNL诊断标准

表4.  PV的WHO标准

表5. ET的WHO标准

表6. prePMF的WHO标准

表7. 明显PMF的WHO标准

表8. 骨髓纤维化分级

肥大细胞增多症

如上所述,肥大细胞增多症不再属于MPN大类。自2008年分类后,在肥大细胞增多症的理解上已经有了重大进展,而这些被新专著所吸收。表9列出了2016年肥大细胞增多症类别,其中2008年“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伴相关的克隆性非肥大细胞系血液病(SH-AHNMD)”在2016年称为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伴相关的血液肿瘤(SM-AHN)”。在许多病例中,AHN是种必须治疗的侵袭性肿瘤,而诊断应明确并将这种疾病的不同表现分别指向不同的诊断流程。

表9.肥大细胞增多症的WHO分类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或FGFR1重排或PCM1-JAK2的髓系或淋系肿瘤

诊断伴特定分子遗传学改变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增殖的标准被保留在分类中,虽然在一部分病例中可以不存在嗜酸粒细胞增多。2016年修订版将伴t(8;9)(p22;q24.1); PCM1-JAK2髓系肿瘤作为一个新的临时病种添加到这一疾病组中(表10)。这一罕见病种的特征是嗜酸粒细胞增多加上BM发现左移的红系占优势,淋巴聚集,并常有骨髓纤维化,有时酷似PMF。这种遗传学异常还可罕见于急性T或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且JAK抑制治疗有效。其他JAK2重排的肿瘤,如t(9;12)(p24.1;p13.2);  ETV6-JAK2和 t(9;22)(p24.1;q11.2); BCR-JAK2可能也有类似特征,但相当少见,目前不列为独立病种。此外,ETV6-JAK2和BCR-JAK2重排肿瘤主要表现为B-ALL,最好视为BCR-ABL1样B-ALL——一种新的急性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临时类别。?

表10.在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或淋系肿瘤中的分子遗传学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在第3版WHO分类中引入了 MDS/MPN类别,以包括一组在临床、实验室和形态特征上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MPN之间相重叠的髓系肿瘤。根据积累的科学证据,在MDS- MPN不能分类组中一种临时病种——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RARS-T),已被接受为一个正式病种,在2016年修订版中被称为MDS- MPN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对于这一类疾病的2016年修订的标准见表11-14。

在MDS- MPN中,染色体核型往往正常或显示在MDS中常见的异常。在髓系肿瘤中,靶向测序突变基因在高比例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以及其他的MDS / MPN患者中发现有突变。 CMML最常突变的基因是SRSF2,TET2和/或ASXL1( > 80%的病例)。出现频率较低的其他突变包括SETBP1,NRAS / KRAS,RUNX1,CBL和EZH2。疑难病例中,它们可成为有用的辅助检查,尤其是考虑到CMML常为正常核型,但由于其中一些突变可发生于健康老年患者,即所谓的未知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故不宜单独用作肿瘤的证据(在MDS一节进一步讨论)。 ASXL1是侵袭性疾病行为的预测指标,并随核型及临床病理参数一起被纳入CMML预后评分系统。值得注意的是,NPM1突变罕见于CMML(3%~5%),似乎也预示着较侵袭性的临床过程。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诊断CMML要求PB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 / L且占白细胞分类≥10%。由于所谓的“增殖型”(白细胞计数> 13×109 / L)和“增生异常型”(WBC <13×109 / L)CMML之间的分子和临床差异的发现,特别是与RAS / MAPK信号传导途径异常有关的差异,有必要区分这些CMML亚型。此外,首先在第3版提出原始细胞比例在CMML中有明确预后价值,后来在第4版中得到确定。最近的证据表明,用基于原始细胞的3个组可以获得更精确的预后:CMML-0的 PB原始细胞 <2%和BM原始细胞<5%;CMML-1的PB原始细胞2%~4%和/或骨髓原始细胞5%~9%;CMML-2的PB原始细胞5%~19%,BM原始细胞10%~19%,和/或有Auer小体。在修订版中将CMML-0吸收到分类方案。鉴于区分幼单核细胞(原始细胞等同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重要性,在CMML中其可具有异常特征,精确的形态学评估是重要的,并适当整合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

由于在做出CMML诊断之前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有病例应排除BCR-ABL1重排,而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者需排除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融合。在MPN诊断之前也通常排除CMML或其他类型的MDS / MPN。

表11. CMML诊断标准

不典型CML,BCR-ABL1阴性(aCML)

MDS / MPN的罕见亚型aCML的分子特征现已较明了,并可较容易地与一种有类似中性粒细胞增多特征的罕见MPN亚型——CNL相区别。CNL与CSF3R突变的存在强烈相关,而在aCML中似乎罕见(<10%)。相反地,1/3的aCML患者与SETBP1和/或ETNK1突变相关。在aCML中,通常缺乏所谓的MPN相关驱动突变(JAK2,CALR,MPL)。

表12.BCR-ABL1阴性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的MDS / MPN(MDS/MPN with ring sideroblasts and thrombocytosis ,MDS / MPN-RS-T以前称为RARS-T)的标准包括:血小板增多(≥450×109 / L)伴难治性贫血,BM红系病态造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占红系前体的15%以上,并有类似与PMF或ET的巨核细胞特征。自从发现MDS / MPN-RS-T经常伴有剪接体基因SF3B1突变(而这又与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存在相关)之后,现在有足够的证据支持MDS / MPN-RS-T作为一个完整的病种。在MDS / MPN-RS-T中,SF3B1经常与JAK2 V617F共突变,或较少与CALR或MPL基因共突变(<10%),从而对这种罕见髓系肿瘤的真正的混合性提供了一种生物学解释。不像MDS伴铁粒幼细胞(见MDS部分),MDS / MPN-RS-T诊断时SF3B1突变存在与否不改变铁粒幼细胞所需的数量。因为在MDS中术语的变化(见下文),RARS-T变为MDS / MPN-RS-T。

表13. 伴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以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系的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婴幼儿的侵袭性克隆性造血疾病,属于MDS / MPN亚型之一。大约90%的患者携带PTPN11,KRAS,NRAS,CBL或NF1基因的体细胞或胚系突变。这些遗传学异常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排斥的,并激活RAS /MAPK途径。与WHO第4版(2008年)相比,JMML的临床和病理所见基本上无变化。不过,分子诊断参数更为细化。更新后的诊断参数见表14。

表14.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修编自2014年Locatelli与Niemeyer提出的标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组以无效造血为特征,以造血细胞形态上的病态造血和外周血细胞的减少为表现的克隆性BM肿瘤。在MDS诊断和分类中,修订后的分类在形态学解释和血细胞减少评估上有了改进,并且讲了迅速积累的遗传学信息的影响。血细胞减少是任何MDS诊断和分类之前的一个“必要条件”,MDS命名包括提及“血细胞减少”或特定类型的血细胞减少(例如,“难治性贫血”)。不过,WHO分类主要依靠病态造血的程度和原始细胞比例为疾病分类,而具体的血细胞减少对MDS分类只有轻微影响。此外,在MDS病例中表现为显著形态学病态造血的系列常与血细胞减少的特定系列不相符。因此,成人MDS的术语已去除了诸如“难治性贫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等叫法,取而代之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跟适当的修饰:单系与多系病态造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原始细胞过多,或del(5q)细胞遗传学异常(见表15)。儿童MDS内容无变化;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仍然是这一类别中的一个临时病种。

在这一类别中,最大的难点是MDS与反应性原因引起的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的区别。虽然,定义病态造血的阈值仍为任一造血系列中病态造血细胞达10%,但已经认识到,在一些正常个体中,甚至更频繁地在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者中,病态造血细胞可超过10%。此外,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血液病理学家之间对病态造血的鉴定并不总是具有重复性。因些,MDS诊断之前应仔细考虑反应性病因的病态造血可能,特别是当病态造血轻微和限制在一个系列。有些病态造血改变,尤其是出现微小巨核细胞(可通过BM环钻标本巨核细胞标记物免疫染色来突出显示),对于骨髓增生异常具有相对特异性并具有高度重复性。

通过分类计数制备良好的BM涂片和/或触片和外周血涂片得到的原粒细胞百分比,在定义WHO MDS类别中起关键作用,并在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系统中作为风险分层指标(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R)。PB有1%原始细胞,BM有<5%原始细胞,定义了一种MDS类型——不能分类型MDS(MDS-U)。不过,由于作为单次观测结果1%原始细胞可能不具重现性,现在必须至少在两个不同时机得出这一结果,以根据这一标准来诊断MDS-U。红系为主的髓系肿瘤(红系前体占骨髓有核细胞≥50%)的诊断标准有重大变化。在更新的分类中,所有髓系肿瘤在计算原始细胞百分比时分母都骨髓有核细胞,而不仅仅是“非红系细胞”。这将导致大多数先前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红系/粒系亚型的病例现在被归类为伴原始细胞过多MDS,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未特别指明(NOS)的部分所讨论的(见表16)。

尽管在IPSS-R中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后阈值降到0.8×109 / L,WHO定义的血细胞减少仍为原来IPSS的阈值(血红蛋白<10g/ L,血小板<100×109 / 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8×109 / L);可在极少数血细胞减少水平较轻的病例中做出MDS的诊断,但至少存在一种血细胞减少才能作出诊断。应当注意的是,某些种族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正常范围可低于1.8×109 / L,如果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唯一的一种血细胞减少,应谨慎解释。MDS-U将继续包括单系病态造血或孤立del(5q)并有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在这些病例中, PB计数必须全部低于WHO上述阈值。

与2008年WHO分类中相同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甚至可在无诊断性形态学病态造血的情况下,在细胞减少患者中定义MDS。在这些病例中,必须通过常规核型分析证明异常,而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或测序技术。在无MDS的诊断性形态学特征时,仅存在 8,-Y,或del(20q)不能定义MDS。尽管在MDS中有预后意义的遗传学发现已有增加,del(5q)仍然是唯一一种定义特定MDS亚型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异常。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除del(5q)外,存在一种无不利影响的额外的染色体异常或可诊断为MDS伴孤立的del(5q) 病种,但单体7或del(7q)异常时除外。虽然细胞遗传学结果不用于定义其他MDS特定亚型,但与预后强烈相关,在IPSS-R方案中体现为5个细胞遗传学预后组;因此,在任何新诊断的MDS病例中一个完整的BM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关键的检查。

与所有其他髓系肿瘤一样,最近有大量的MDS重现性突变的数据。有限数量基因的靶向测序可以在80%~90%的MDS患者中检测到突变; MDS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SF3B1,TET2,SRSF2,ASXL1,DNMT3A,RUNX1,U2AF1,TP53和EZH2。重要的是,在无MDS的明显健康老年个体造血细胞中可以发生MDS中相同基因的获得性克隆性突变,所谓的“不确定的潜在的克隆造血”( 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 ,CHIP)。虽然有些CHIP者随后发展为MDS,这种情况的自然史尚未完全明了;因而,在这一分类中,单独的MDS相关体细胞突变的存在不被认为可诊断为MDS,即使是在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患者中,其中这些突变可能常见。这样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最佳管理和监测,并探究特定突变、突变等位基因片断或突变组合以及之后发展为真正MDS之间的可能的联系。罕见的家族性MDS病例与种系突变相关,这可以通过测序非MDS患者组织进行调查。

在MDS中,特定突变的数量和类型与疾病结果强烈相关,并且另外的突变数据改进现有MDS风险分层方案中的预后价值。TP53突变一般与MDS的侵袭性疾病相关联,似乎在伴del(5q)患者中预测对来那度胺反应较差。在伴孤立del(5q) 的MDS患者建议评估TP53突变,以帮助在这一通常预后良好的MDS病种中识别出一组不良预后的亚组。

关于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MDS( MDS-RS ),  最近发现剪接体基因SF3B1的重现性突变常见于MDS,并与环形铁粒幼细胞存在有关。MDS分类的变化之一即现将伴有环形铁粒幼细胞和多系病态造血,不存在原始细胞过多或孤立del(5q)异常的MDS病例纳入MDS-RS类别。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环形铁粒幼细胞和SF3B1突变之间的联系,后者似乎是MDS发病机制的早期事件,表现为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并与预后良好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任何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MDS病例中,环形铁粒幼细胞的实际比例与预后无关。因此,在修改后的分类中,如果鉴定出SF3B1突变,如环形铁粒幼细胞低至占有核红细胞的5%也可作出MDS-RS诊断,而在无法证明SF3B1突变的病例中仍然需要至少15%的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病例分为单系病态造血的病例(以前归为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与多系病态造血的病例(以前归为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虽然无SF3B1突变的MDS-RS病例比突变者预后差,多系病态造血与SF3B1突变对MDS-RS结果的影响仍有争议。

表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外周血、骨髓以及细胞遗传学所见

表16.红细胞前体占骨髓有核细胞≥50%的髓系肿瘤的诊断方法

伴胚系易感性髓系肿瘤

虽然大多数MDS或急性白血病的病例是散发病,现在越来越清楚部分病例与胚系突变有关,并有家族性。2016年修订的WHO分类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伴胚系易感性髓系肿瘤一节,其中包括素因性的胚系突变背景下发生的MDS,MDS / MPN和急性白血病病例。特定的潜在遗传缺陷或倾向综合征的存在应当注意作为诊断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胚系遗传学异常不是MDS或急性白血病患者所特有,并应意识到需对家庭成员筛查这些异常。此类家族性病例的主要类别总结于表17。

表17. 伴胚系易感性髓系肿瘤分类

急性髓系白血病

伴重现性遗传异常AML 

WHO继续通过专注于有意义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亚组来定义特定的AML病种。在AML中发现了大量的重现性、平衡性细胞遗传学异常,那些未被分类所正式承认的大多数并不多见。在儿科患者中,这些罕见异常中最常见者总结于增补表1,但并不代表新的病种。较小的改进与基因名称更新相关(例如MLL变为KMT2A),以及认识到inv(3)(q21.3q26.2)或t(3;3)(q21.3;q26.2)并不代表融合基因,而是远端的GATA2增强子重新定位致使激活MECOM表达,同时使GATA2呈单倍不足。PML-RARA融合除了见于t(15;17)(q24.1;q21.2)易位外,还可以是隐蔽的易位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重排导致,为了强调该融合基因的意义,有此融合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更名为伴PML-RARA APL。最后,增加了一种新的临时类别——伴 BCR-ABL1AML,以识别这些可能受益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罕见原发的AML病例。虽然,若无足够的临床信息,原发的伴BCR-ABL1AML和急变的CML的鉴别诊断可能很难,检测这种可靶向的融合的意义是保证发现这一临时病种。初步数据表明,抗原受体基因(IGH、TCR),IKZF1和/或CDKN2A的缺失可能支持新发疾病的诊断而非CML急变期。

虽然WHO作者努力探索如何把最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吸收到AML分类中,所有疾病类别的文本都被扩展以讨论各种基因突变的预后意义及其在不同AML亚型中的频率。更新的增补表2总结了AML中各种基因突变及意义。发现伴突变CEBPA的AML与改进预后相关的是双等位基因突变,而非单个基因突变,这导致该疾病的定义发生变化,要求双等位基因突变。另外,由于在无MDS相关细胞遗传学所见并有1个NPM1突变或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多系病态造血缺乏预后意义,现在在分类中这些突变取代了原来分类中的多系病态造血。最后,无MDS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新发的伴RUNX1突变AML病例作为临时类别被添加到分类中,称为伴RUNX1突变AML。这种新的临时病种似乎代表较其他AML类型预后可能更差的独特生物组。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 

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这一类别被保留了下来,但被细化以更好地吸收具有预后不良特征的病例。如上所述,当存在一个NPM1基因突变或有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时,仅表现为多系病态造血将不再分类为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在缺乏这些突变的病例中,形态学发现存在多系病态造血(定义为至少2个细胞系中病态造血细胞≥50%)仍是一个不良预后指标,足以作出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的诊断。 MDS的病史仍然是这一类别的纳入标准,存在一种MDS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同样也是,但有一个例外:del(9q)已从定义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中移除,因为它与NPM1突变或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相关,并且在这些情况下明显缺乏预后意义。表18列出了现在定义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表18 当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 20%且排除既往治疗时足以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

分类中,治疗相关髓??系肿瘤(therapy-related myeloid neoplasms,T-MNs)仍作为独立类别,包括那些在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发生的髓系肿瘤患者。t-MNs可进一步细分为t-MDS和t-AML,但是伴随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对于确定治疗和预后很重要,应在最终诊断中鉴定出来。许多t-MN病例已显示出在癌症易感性基因中具有胚系突变;在t-MNs患者中需要仔细调查家族史以发现癌症易感性。

不另作特定分类AML 

虽然,当病例根据NPM1突变和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状态分类后,不另作特定分类AML (AML,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ML,NOS)亚类缺乏预后意义,CAC同意保持AML,NOS亚类并有一点变化:急性红白血病,红系/粒系型(之前定义为BM红系前体≥50%,原粒细胞占≥20%的非红系细胞)已经从AML类别删除。在新分类中,原粒细胞始终计为骨髓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多数这种病例的原始细胞<20%,现在归入MDS(通常伴原始细胞过多MDS)。这一变化是根据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异常发现红系/髓系型急性红白血病与MDS的密切的生物学关系,以及非红系原始细胞计数的低重复性和试图统一所有髓系肿瘤中原始细胞比例表达的方式。红系细胞≥50%且原粒细胞≥20%通常符合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标准,应当作此诊断;≥20%原粒细胞不符合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或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标准的病例应归类为AML,NOS的其他亚型之一。纯红系白血病仍然作为AML,NOS的亚型之一,现在是急性红系白血病的唯一类型。表16总结了目前对≥50%红系前体细胞的肿瘤性骨髓标本的诊断方法。

髓系肉瘤

髓系肉瘤因其任一AML亚型的独特临床表现而仍保留在分类中。髓系肉瘤可表现为新发,可伴有外周血和骨髓累及,可表现为AML的复发,或者可表现为先前MDS、MPN或MDS / MPN的进展。虽然髓系肉瘤在分类中单独列出,但无骨髓疾病证据的病例应当全面的调查,以便可以被分类到一个更具体的AML亚型。

唐氏综合征的髓系增生

唐氏综合征的骨髓增生包括暂时的异常髓系造血(transient abnormal myelopoiesis ,TAM)和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白血病。两者通常有原始巨核细胞的增殖。TAM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天之内,1到2个月之内可消失;而髓系白血病发生较迟,通常在头三年内发生,事先可有或无TAM,若不及时治疗将持续存在。唐氏综合征的髓系肿瘤具有独立于原始细胞计数的类似的行为,不再细分为MDS或AML。TAM和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白血病都具有GATA1突变和JAK-STAT途径突变的特征,??在髓系白血病病例中发现有另外的突变。

系列未明急性白血病

在这一急性白血病亚型中没有新的病种被定义。不过,自2008年分类之后公布的一些研究已经确认了这一病种的临床相关性并将其细分为遗传学亚型。初步数据显示,伴t(9;22)易位的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对包括TKI的治疗反应良好。

用于定义MPAL的系列特异性标志物未变(表19),但现在强调在能分辨出2个不同的原始细胞群的病例中,不必要有特异性标志物的存在,只要每一群满足B、T或髓系白血病的定义。同样地,不考虑MPAL诊断的ALL或AML病例并不需要以严格的MPAL标准来确定系列;这些标准并不普遍适用于AML或ALL的诊断,仅适用于MPAL。现在还认识到,在一些典型B-ALL病例中,均一表达淋系标记的单一原始细胞群使用免疫表型分析方法可发现表达低水平髓过氧化物酶,而无髓系分化的其它证据。由于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建议低强度的MPO为唯一髓系相关特征者谨慎作出B系/髓系MPAL的诊断。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是用于识别MPAL的首选方法;当没有两个明显分开的细胞群时,大多数MPAL病例会显示异质性表达一些抗原,以至MPO表达在一些髓系标志物相对较亮表达而B细胞相关标记物低强度表达的原始细胞亚群。

表19. 诊断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命名标准

B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B-ALL)

在新分类中,增加了2个已认识的重要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新的临时病种,详述如下。此外,亚二倍体B-ALL的分类现强调低亚二倍体ALL和TP53突变之间往往呈构成性的独特关系。

伴21号染色体内扩增(intrachromosomal amplification of chromosome 21,iAMP21)B-ALL

这一白血病的特征是21号染色体的一部分扩增,特征性地由RUNX1基因的FISH探针检测到5个或更多个拷贝的基因(或者在中期FISH显示1条异常21号染色体上有3个或更多的额外拷贝)。这一异常见于2%左右的儿童ALL,尤其是低白细胞计数的年龄较大的儿童,成人少见。这一新病种预后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更积极的治疗克服。

伴涉及酪氨酸激酶或细胞因子受体易位的B-ALL(“BCR-ABL1样ALL”)

这一新近认可的病种已越来越重要,因为与不良预后相关,并且某些病例对TKI治疗反应;不过,难以在临床上定义。最初分别被不同研究小组描述为,显示基因表达谱类似于伴BCR-ABL1病例的一系列预后较差的儿童ALL病例,虽然用不同算法得到的同组病例中以同样的方式不能分类所有病例。BCR-ABL1样ALL的共同特征包括涉及其它酪氨酸激酶易位,或者要么涉及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ytokine receptor-like factor 2,CRLF2)基因,要么较少见的涉及导致截断和激活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重排的易位。CRLF2易位病例往往与JAK基因突变相关,并且尤其常见于唐氏综合征儿童。这一易位导致白血病细胞上的CRLF2基因产物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hymocyte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or,TSLPR)上调,流式细胞仪容易检测。

伴涉及酪氨酸激酶易位的病例,涉及许多不同的基因,包括ABL1(伙伴基因非BCR)以及其他激酶,如ABL2,PDGFRB,NTRK3,TYK2,CSF1R和JAK2。已描述超过30种不同的伙伴基因。有些患者,尤其是那些EBF1-PDGFRB易位者,甚至在常规治疗失败后,显示TKI治疗显著反应。

BCR-ABL1样ALL患者显示IKZF1和CDKN2A/B基因高频率的缺失,但这些缺失在其他类型的ALL中也高频率的发生。

T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 cell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 ,T-ALL)

虽然在过去十年中,T-ALL的遗传机制已有相当可观的研究,可以识别不重叠的T-ALL遗传学亚型,在一定程度上与分化阶段相匹配,但是实验测量还不标准且预后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大多数分化阶段的亚型没有正式包括在分类中。不过,一个具有独特生物学的亚型被承认为一个新的临时病种(见下文)。在第4版分类中简单提及的惰性T原始淋巴细胞增殖,现在更认为是一种可能酷似T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的非肿瘤性病种。它通常累及上呼吸消化道的淋巴组织,但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局部复发常见,而全身播散罕见。相关淋巴结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浸润并且有时被比通常T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不典型性较弱的原始淋巴细胞增殖所取代。虽然原始细胞具有一种不成熟胸腺细胞的表型,在淋巴结中可以通过TdT染色显示,该表型反映了一种发育正常,非异常表型且增殖不呈克隆性。后面的这些特征使该惰性病种与T-原始淋巴细胞淋巴瘤区分开来。

早期前体T细胞(early T precursor,ETP)ALL这一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和遗传组成表明仅限于早期T细胞分化,在免疫表型和基因水平都保留了一些髓系和干细胞的特征。根据定义,ETP ALL的原始细胞表达CD7,但缺乏CD1a和CD8,并表达1个或1个以上的髓系/干细胞标记物CD34、CD117、HLADR、CD13、CD33、C??D11b或CD65 。它们通常还表达CD2和细胞质CD3和可表达CD4,但这些不是定义的一部分。CD5常阴性,若阳性则见于原始细胞群的<75%。据报告在ETP ALL中髓系相关基因,如FLT3、NRAS/KRAS,DNMT3A,IDH1和IDH2突变频率高,而较典型的T-ALL相关突变,如NOTCH1激活突变或CDKN1/2突变很少。虽然最初小系列ETP ALL研究认为,预后很差,最近大系列研究显示预后意义不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