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苦之轮的方法

 昵称22313943 2016-12-18

藉由持续观察每一个感受(愉悦或不愉悦)的升起和灭去,你可以在业习杂染变得根深蒂固之前,就将它们拔除。根据十二缘起法(Paticcasamuppāda)的教示,当接触者和被接触的那一方、或称客体(外在物体)和主体(内在物体)一接触,(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就升起了(所以说触(phassa)生受(vedanā))。

受缘爱(Vedanā-paccayā tanhā)──对愉悦的渴望因感受而升起,由于心中渴望愉悦的感受;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苦受(dukkhā vedanā)就跟着升起了。苦受不断衍生另一个苦(dukkha),像这样,苦之轮运转不辍,无有间断。

《阿毗达摩概要》(abhidhammatthasangaha)提到──Dukkhamtebhumakam vuttam (欲界kāma、色界rupa、无色界arupa三界的运行无非是苦)。佛陀在《初转*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倡言:「Sankhittenapa?cupādānakkhandhā dukkhā」(简言之,五蕴聚合皆是苦);另外,《缘后说示》(Paticcasamuppāda desanā)中也提到:苦的聚合(evamet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为了让苦之轮停止运转,使根深蒂固的杂染不再增长,你应谨慎留意感受的升起;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禅修法门。要止息苦的运转,就要打碎感受的齿轮;将受缘爱(vedanā paccayā tanhā)转化为受缘慧(vedanā paccayā pa??ā),如此一来,杂染不再升起,面临无可避免的困顿痛苦(dukkha)时,你将更能忍受。

杂染由感受而生


每一次感受升起,贪、嗔、痴三个主要的业习杂染,就会依照各自的特质增长。如果禅修者无法以平稳警觉的心察觉它们,他就怎么也没有办法摆脱业习的束缚。

乐受(sukhā vedanā )衍生渴爱(tanhā)与贪欲(lobha)

苦受(dukkhā vedanā )衍生嗔恨(dosa)和悲伤(,domanassa)

不苦不乐受(upekkhā vedanā)衍生妄想(moha)与无明(avijjā)

因此──

应将乐受(sukha)思维成苦(dukkha)

应将苦(dukkha)思维成烦恼的根源;

应将不苦不乐受(upekkhā)思维成无常(anicca)

这些都是佛陀的圣教,要如法练习,以停止苦的轮回,让(贪、嗔、痴)三个主要杂染不再增长。

若禅修者未如法修行,贪(lobha)、嗔(dosa)将随之而至。《萨罗经》(Salla Sutta)中提到,要挑出一根刺进肉里的刺,必得用另一根刺才行;因此一个人会被两根刺所伤。当苦受升起,嗔(dosa)、忧(domanassa)也接踵而至。








每日一读

亲近师父

-------------------------------------------


欢迎分享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内观禅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