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简者不为繁碎 宽者不为苛急

 青梅煮茶 2016-12-19

    ■韦明铧

    从滁州到扬州

    扬州人对欧阳修怀有特殊的感情。在将近一千年间,欧阳修建造的平山堂,名声要比大明寺大得多。平山堂与其说是欧阳修在扬州留下的一座建筑,不如说是他从政思想的一个象征——他是以诗化的方式、宽简的态度,来对待繁重的政务,公务之余游艺文章。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怎么到扬州的呢?原来,欧阳修本来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巡视在外。因为他支持庆历新政,被诬为“朋党”,所以才被逐出朝廷,外放地方。庆历五年(1045)十月,欧阳修被贬至滁州。

    来滁州两年后,宋仁宗觉得对欧阳修处置不公,又对他有所启用。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欧阳修被授起居舍人,同时徙知重镇扬州。据仁宗的敕词说,因为欧阳修“智虑淹通,文藻敏丽,善谈当世之务,旋登近侍之班”,所以命他治理扬州府。欧阳修是这一年二月到扬州的。到了第二年正月,他因眼疾日益严重,难以应酬往来,自请移知小郡颍州。因此他在扬州的时间,总共只有十一个月。

    施政纲领—“宽简”

    在这十一个月中,欧阳修在扬州做了些什么呢?许多人考证过。然而考证的结果是,重大的政务活动似乎一件也没有,其他可考的事情虽然具体,却与政绩看起来没有多大关系。据欧阳修的公子欧阳发在记载他父亲生平的《先公事迹》里所言,欧阳修曾说,他主张的“宽”并不是放纵,“简”也不是粗略。“宽”是戒绝苛政,“简”是去除繁琐。所以欧阳发认为,在他父亲从政过的地方,人们是看不到任何治理的痕迹的,这正是欧阳修所追求的结果。正因为欧阳修治理地方达到了无迹可寻的程度,当地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不受惊扰,在他去后还追思不已,以至于滁州、扬州都有欧阳修的生祠——给活着的人造的祠堂。

    简而言之,欧阳修的施政纲领就是两个字:“宽简”。他每到一个地方,往往只用一两个月时间就把喧噪的官署治理得井然有序,犹如僧舍一般宁静。然后,让黎民安居乐业,官员也自得其乐。

    关于“宽简”的意思,欧阳修打过一个比方:治民就好像治病一样——那些有钱的医生到病人家去,鲜衣怒马,进退有礼,为人诊脉,都是按照医书来讲解病症,口若悬河,听来可喜,但病人服了他的药却没有效果,还不如穷医生。没钱的医生不带奴仆,也没有马骑,为人诊脉,口才笨拙,难以应对,但病人服了他的药病就好了,这才是良医。欧阳修的结论是:“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即是良吏。”在欧阳修看来,虚张声势,哗众取宠,于事无补。脚踏实地,对症下药,才能给黎民带来安乐。行医与当官的道理是一样的。

    平山堂 

    美泉亭 无双亭

    欧阳修在扬州任期内所做的具体可考的事情,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其实也有三件。他在给他的前任韩琦的书信里写道:

    广陵尝得明公镇抚,民俗去思未远,幸遵遗矩,莫敢有逾。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以至大明井、琼花二亭——此三者,拾公之遗,以继盛美尔。

    这里欧阳修还写了一个注解,说他在扬州所建二亭,一个在大明寺井边,名曰“美泉亭”,一个在琼花观里面,名曰“无双亭”。可见,欧阳修觉得他在扬州所做的超越前任的壮举,就是修建了平山堂、美泉亭和无双亭三件事。而这些功绩,他都归于他前任韩琦的流风余韵,并非自己的创新。

    美泉亭在大明寺里。所谓美泉,就是被唐人评定为“天下第五泉”的大明寺泉水。欧阳修在《大明寺水记》中盛赞此泉为水之美者,同时对陆羽的《茶经》和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提出异议。他认为水味尽管有美恶之分,但把天下之水一一排出次第,无疑是妄说。

    无双亭在琼花观里。所谓无双,就是指被韩琦誉为“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琼花。扬州人历来相信,琼花唯有扬州才有,故民间流传“扬州琼花无二朵,教场旗杆独一根”之谚。在琼花观里建无双亭,一直是欧阳修很得意的事。

    相比之下,平山堂要比美泉亭、无双亭更为著名。平山堂,意为“远山来与此堂平”。平山堂的所在地,原是大明寺的附属寮房。欧阳修在此建造了平山堂,作为消夏和宴客的别墅。不过欧阳修所宴之客,也并非俗流。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他在扬州度过的唯一的中秋节,是在平山堂与许元、王琪、梅尧臣诸人共同度过的。这一天,平山堂上击鼓传花,赋诗赏月,脂浓粉香,风流空前。

    在这几个人中,许元是欧阳修的好友,也是一位理财能手,但是诗词歌赋,非其所长。因而在宴会之前,欧阳修特意提醒他早作准备,这也是欧公的良善之处。王琪是一位诗坛老宿。他担任江都尉时,晏殊在大明寺与他邂逅相遇。当时晏殊说,自己有一句诗“无可奈何花落去”,好久未能想出下句。不料王琪听了,脱口说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深为赏识,立即荐授馆职,王琪跻身侍从。这次平山堂雅集,王琪出手最快,率先赋诗,欧阳修也回赠他一首《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梅尧臣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他和欧阳修是好友,都是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

    “扬州太守例能文”

    自从欧阳修倡导平山堂雅集之后,平山堂就声名远播了。沈括在《重修平山堂记》里说,欧阳修在扬州平山堂上所宴之客,皆天下豪俊有名之士,后世人之所以慕名而来,不在于堂榭之间,只是因为它是欧阳公之所为也。

    如今平山堂上悬挂的“坐花载月”和“风流宛在”两块匾额,大气而不俗。堂前楹联很多,最好的有两副,一副是: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另一副是:

    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每每令人诵之再三,不能离去。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州、润州、金陵隐隐若可见。但是现在已经不容易看到那种澄明的境界了,粉尘与高楼遮住了游人的视线。

    欧阳修在扬州的文学活动,是写了不少与扬州风物有关的诗文,如《咏雪》《赠歌者》《大明寺水记》等。这位看似无为而治的文章太守,在扬州呆了不到一年后,便迁任颍州,即今安徽阜阳。他在颍州写过一首《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他还是记得扬州的。到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已离开扬州任上七年,他仍然牵挂着平山堂。当他得知好友刘敞(原甫)将出任扬州知府时,有《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一词赠送: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从此以后,便有了“扬州太守例能文”之说。

    欧公祠与谷林堂

    扬州人也没有忘记欧阳修。扬州有欧公祠,是为纪念这位风雅教主而设。欧公祠又叫六一祠,因为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他在《六一居士传》中写道:“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的学生苏轼任扬州太守时,为了纪念他的恩师,特地建了谷林堂,堂名出自他自己写的"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诗句。苏轼与欧阳修同列唐宋八大家。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移守湖州,经过扬州时,特地登平山堂追怀已经仙逝多年的恩师。他的《西江月·平山堂》中写道: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想起来,平山堂也真配得“宽简”二字,既宽大,又简洁。每到平山堂,就使人想到欧阳修。一个官员,不孜孜以求显赫的政绩,不斤斤计算世俗的名声,有了如此散淡的胸襟,才能够赢得千载的美名。所以人们在平山堂上流连,能感受到他处没有的宽简之乐。

    康乾频颂平山堂

    欧公的品德,可以列举很多,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对欧阳修的评价是:“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这个评价是极高的,也是历代从政者最理想的境地。欧阳修认识到,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所以他身为文学宗师,毕生致力政事。他公忠谋国,直言不讳;胸怀坦荡,履险如夷;振奋精神,勤于职守;历练老成,稳当便民——这都是中国文人从政的典范。

    康熙虽然只写了一首《平山堂》,但立意高远:“宛转平冈路向西,山堂遗构白云低。帘前冬暖花仍发,檐外风高鸟乱啼。仙仗何尝惊野梦,鸣镳偶尔过幽栖。文章太守心偏忆,墨洒龙香壁上题。”除了这首诗,康熙在第五次南巡时特赐平山堂一方匾额,上书“贤守清风”四字,最为重要。

    乾隆写平山堂的诗,多达六十余首,其中多写欧阳修。如《平山堂》云:“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平山堂杂咏》云:“胜地谁名此,欧阳两字传。”都表明他游览平山堂,是因为崇敬欧阳修。

    欧阳修在平山堂击鼓传花的故事,常常让人难以用来佐证欧公的勤政和清廉。但是乾隆在《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中写道:“润含新麦绿塍宽,恰是淮东第一观。试想风流贤太守,讵因歌舞助清欢。”他认为,淮南大地的庄稼丰收,才是欧阳修招致歌舞的原因。

    平山堂与瘦西湖

    瘦西湖原是从蜀冈流向运河的自然河道,因为清代康乾二帝历次南巡都往返扬州,虔诚拜谒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原来的自然河道才华丽转身为举世艳羡的美丽风景带。乾隆从第一次南巡(1751)到第六次南巡(1784),其间经历三十年之久。他大多驻跸在城北天宁寺行宫,拜谒平山堂须乘龙舟沿水道前往。从天宁寺前御码头出发,沿河航至平山堂下接驾厅,然后弃舟登岸,登临平山堂。扬州地方官员和盐商巨贾为了取悦皇上,沿河两岸大建私家园林。由此可见,为什么瘦西湖景区是在扬州城西北部,为什么瘦西湖景点会呈临水带状分布,为什么瘦西湖主要亭台楼阁总是正面向水而建。因为瘦西湖最适合于水上游。

    由于清帝南巡,形成了从天宁寺到平山堂“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逶迤风光,并构成天宁寺—御码头—绿杨邨—大虹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熙春台—二十四桥—保障河—大明寺—平山堂的黄金旅游线。而我们今天可以说:先有平山堂,后有瘦西湖;没有平山堂,难有瘦西湖。不游瘦西湖,不算到扬州;不登平山堂,不算懂扬州。瘦西湖成就了扬州园林之美,平山堂却是后人心目中的文章高地、道德殿堂和政治丰碑。

    【评点】

    文章太守欧阳修,为官著文两不误,“扬州太守例能文”便从其始。何也?所谓“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欧阳修来到扬州任知州,政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推行“宽简”政治,做到不生事,不扰民,不求虚名,兴利除弊,杜绝表面文章,使社会相对和谐稳定,民众安享太平。这样做看似无为,实则有为,是不见政绩的政绩,故而才有朱熹的评价:“但民称便,即是良吏。”犹如中医之“治未病”,是为官之至高境界。

    欧阳修“不求声誉”,却愿为伯乐,提携后辈,为国荐才,王安石、苏轼、曾巩等都是在他的提携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政治家,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放心“宽简”,是与其知人善任、治理有序分不开的。

    故今观扬州平山堂,既是远山来与此堂平之胜景,也有欧阳修不争功名、镇静为本之心意。可谓“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文章太守当然要会写文章,而意义不仅在此,重要的是要写好为政、治理、亲民、廉洁的大文章。否则文章作得再好,却于事无成。欧阳修、刘敞、苏轼等却是文学有成就,政治有建树,名留史册,碑在人口,不愧为扬州历史上的文章太守。马家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