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逝在文化长河中的阴阳家是怎么回事?

 渐华 2016-12-19

先秦时期,能人辈出,诸子百家,独领风骚。在九流十家之中,阴阳家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阴阳学说却深深的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

消逝在文化长河中的阴阳家是怎么回事?

阴阳家简介

阴阳家出于道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位列九流之一。

邹衍,战国末齐国人,阴阳家的创始人,尊称邹子或作驺子。善于以天象和五德演化的变化,推演朝政的兴衰。主要有“大九州说”和“五德终始说”。

《汉书》认为:阴阳家最早出于传说中尧舜时代执掌天文历数,预测吉凶祸福的官吏,他们长期观测天象,掌握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用以预测人事变化、祸福吉凶。

消逝在文化长河中的阴阳家是怎么回事?

阴阳家的学说

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

五德终始说即阴阳五行。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消逝在文化长河中的阴阳家是怎么回事?

阴阳家的贡献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阴阳家的主要学术内容直到司马迁都是在这领域的主导,而司马迁则是这一学派的正宗传人。

司马氏祖传世袭的专业是天文历算,阴阳家则是先秦诸家中唯一专精于天文历算的一家。

事物本是皆有对立的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汉书·艺文志》云:“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汉初时,阴阳家还盛极一时,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阴阳家则消逝于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之中。

但是,阴阳家的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则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从此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了。

阴阳家的著作,现在已大都湮灭不存。仅在《管子》、《吕氏春秋》、《礼记》等书中,保留了《四事》、《轻重己》、《五行》、《水地》等篇。

阴阳家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性,则是具体化了自然世界对于人事的影响。这种想法,还可以在黄历或是农书、农历里看到。

我不是尚书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