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冬日气温的进一步降低,迎来了深冬三九天。古人有诗句形容这个季节:“无情风雪偏欺老,经乱衣裘不御寒。”对于老年人来讲这个时期是各种疾病发生变化和波动的时候。医院的急诊人满为患,迎来了就诊的旺季,其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有抬头的趋势,不少中老年朋友的血压控制不好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从道理上讲原因并不复杂。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人体的各个系统也会随之进行变化,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就会产生外周阻力血管收缩的表现,血压会跟着升高,会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目眩,颈项板紧,全身乏力等变化,从医学角度讲不是自己的高血压病进展了,而是身体对外界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一般来讲,血压会至少升高10-20mmHg。有了症状难受不说,关键是对增高的血压对自己的身体会产生慢性持续性的损害,影响长期的寿命,因此,对这样的血压升高不能视而不见,不处理。下面,咱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急诊就诊的高血压病例: 张大爷岁数不小了,今年73岁,平时高血压病30余年,长期口服拜新同、科素亚等降压药,今年冬天比往常都冷,这次上午外出活动,老张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不听使唤,瘫倒在地,周围邻居看到后叫老张的家人把他送到了附近医院。急诊大夫检查老张时发现他血压高达214/102mmHg,心率96次/分,右侧肢体肌力III级。大夫告诉老张儿子,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了脑血管意外,需要做头颅CT。还好,CT结果未见大碍,大夫给老张开了静脉输注的降压药药物,经过治疗,老张的血压降至170/85mmHg,几天后症状明显减轻,右侧肢体肌力也恢复了。诊断考虑为高血压脑病,急诊大夫嘱患者注意生活习惯,并建议心内科门诊调整降压药的使用。 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那么,如何深冬时节如何进行血压的管理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时节,改变生活习惯: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要服老,减少户外运动,不要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勤测量血压,了解自己一天血压变化的规律。如上午9点测一次,下午2点测一次,晚饭后和睡前各测一次,把自己的血压值填写在自制的表格内,连续测几天就知道自己血压升高的具体时间点,这样有助于就医时有的放矢。另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多穿一些御寒的衣服,家里没有暖气的要准备电暖器或电热毯等生活用品,保证日常活动和夜间睡眠时不着凉。也要提醒中老年人饮食要注意,不要喝咖啡、浓茶等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的饮品;要禁食辛辣,少盐少油,清淡饮食;尽量不要喝酒,酒精可升高血压,多数来医院就诊的脑出血都是在大量饮酒的情况下发生的。 2、规律就诊,判断血压类型: 有的人是原发性高血压,跟遗传相关,最初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很高,冬天波动时也就升高10-20mmHg;有的人冬天血压升高合并了心功能不全,血压一升高就呼吸困难;有些人血压升高会胸闷,是有冠心病的基础;有的人是高压升高的明显,有的人是低压升高为主;有的人是早上高,有的人是下午高,不一而足,各种类型的都有。因此,不要自行判断,一定要来医院心内科就诊进行细致的检查,比如佩戴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给自己的血压号号脉,这是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根本保证。 3、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压:
4、明确目标,理性对待降压 理论上讲一般人群血压要降到140/90mmHg以下是安全的,对于有冠心病、肾脏疾病的患者最佳降至130/80mmHg,而老年人群由于广泛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降不到那么低,用药后血压在150/90mmHg左右实在降不下来也可以接受,这样的血压对维持稳定的大脑灌注也有益处,所以老年人不能降得过低。对于冬天容易出血的上述的高血压急症,用药后血压降30mmHg左右即达到了降压目标,血压下降这么多后患者的情况就安全多了。 编者按: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冬季进行血压管理的各个细节,旨在帮助非医疗人士认识深冬时节自己的血压特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好血压。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是高血压患者需要不懈努力的目标,度过深冬,迎来春天,血压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调整难度会大大降低。希望患者朋友的血压永远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一样在正常范围内起伏,早日获得并长期保持一个平稳的血压状态。 作者:贺玉钦 北京朝阳医院 急诊科 本期小编: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