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带也不一定要歌唱

 素1125 2016-12-19

时光不饶人,连《六人行》中娇俏的“瑞秋”——珍妮佛·安妮斯顿都已经45岁了,前几天看到她接受电视节目采访,那曾经保持了二十多年的苗条身材,也稍见丰满。


安妮斯顿对此很坦然,“如果我是个超级苛刻的人,那么我会希望自己的体重再减轻5磅。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想要达到这个标准是比较困难的。”虽然曾经被选为全世界最美的五十人之一,她还是不愿意采用技术手段来保持容颜,即使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好莱坞。相反,她非常尊重那些能优雅面对老去的女人,并愿意效仿她们,“我有幸得知像格洛丽亚·斯坦能这么棒的女性,从来没有动过她的脸。”


安妮斯顿所崇拜的格洛丽亚·斯坦能是个深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她就是事实上的美国妇女运动领袖,“通过在运动中增添旨在改变社会的优雅和世故风格,她使激进变得时髦。”


斯坦能出生于1934年的俄亥俄州,从小生活在一个自由主义精神浓郁的家庭中,早年跟随四处巡游的父亲过着不断迁居的生活,母亲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新教徒,也是本地区的女权主义运动领袖,这令她从童年开始就极为推崇自由,敢于质疑权威,喜欢不受束缚的生活。


她最初的理想是当一个舞蹈家,上了六年的舞蹈学校,还赢得了当地电视舞蹈比赛。与麦当娜一样,她常常梦想自己成为纽约的一名摇滚舞星。父母离婚之后,这个愿望被迫搁置,她只能留下来照顾精神状态不稳定的母亲,转攻学业,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史密斯的政治学系。


毕业后,斯坦能拿到了两年期的印度学习奖学金,在加尔各答和德里大学学习。印度的贫困现状和女性地位的悲惨令她深为震惊,首次燃起了她的政治热情,她与“激进人文主义者”一起游行,写自由评述文章和印度概览书《一千个印度人》,还加入一个争取财富分配平等而战斗的小组,从此步入激进事业生活。


1960年,斯坦能来到纽约,开始写作生涯。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她专门采访社会名流,为《先生》、《魅力》、《时髦》、《纽约时代》、《世界主义者》、《麦考尔》和许多其他刊物写文章,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开始关注性别歧视和女权问题领域发起进攻,她逐渐从轻松地时尚话题转向严肃的政治问题。


彼时,美国女性地位依然不受重视,在一个妇女组织举办的抗议1968年纽约阿尔巴尼的流产听证会上,一位修女和14个男人为一个妇女是否应该允许对意外怀孕进行流产来论证,而没有一位当事者女性被邀请在听证会上发表这一纯粹“妇女问题”的意见。是斯坦能挺身而出,不惜公布自己曾经流产的深痛隐私,出来代表那些想流产或已流产过的妇女的利益。


上世纪60年代,在她和一些妇女代表的积极争取下,美国《民权法案》通过了关于禁止雇用员工时的性别歧视的条例,为女性争取到了同工同酬、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免于性骚扰,及安全合法的堕胎权。70年代,她与阿布朱格、切索姆和弗莱丹等妇女领袖一起组建全国妇女政治政策委员会,鼓励妇女竞选政府职位。她随后又成为妇女行动同盟的创建人,主张消除非白种人非中产阶级男女与社会、经济中的歧视。


在斯坦能之前,那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往往仇视男人、行事粗鲁、反叛性强,这极易招来男权当权者的反感。而斯坦能则正相反,她具有出众的外表,充满女性魅力,口才出众,举止谈吐很有教养,以争取同情、而非敌对的姿态与当权者交流,甚至约会,成为朋友,这使她的主张更容易被接受,也更能够引起公众的同情。“她最后的成功是因为她具有同情男人的能力,她争取随时实现的平等和权力,而她的姐妹只是提出需要……格洛丽亚比她大多数气势汹汹的姐妹更能作为社会改变和变化的促进者载人史册。”


1971年,《新闻周刊》称斯坦内姆是“集美貌、优雅和成功于一身的解放女性”,1983年又被列入“美国十大杰出妇女”。她身体力行地塑造了一个能自由选择命运的女性形象,是世界上所有有思想的开明女士的理想榜样。


她曾经应邀为许多妇女组织撰写纲领和目标,还设计了很多属于女权主义哲学的口号,这些口号在今年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比如:


“如果男人能怀孕,流产会成为一件圣品”;


“问题不在于我们所作出选择,关键是作出选择的权力”;


“妇女有生育方面自由”;


“真正的智慧来自消化良好的生活经历”;


“自由选择是爱的真谛”;


“妇女不能用迷惑来赢得伴侣”。


她高中恋爱,大学同居,一生中有一连串恋爱关系和同居经历,罗曼史包括好莱坞制片人马克·尼科尔斯,剧作家赫伯·沙琴特,奥运体育名星莱福·约翰逊和政治家泰德·索林森。所有这些男人都成为她的老朋友,即使在恋情终断后也如此。年轻的时候,斯坦能也觉得自己肯定会结婚,但随着参与女权运动,她为了事业放弃了婚姻,“我认为真理是挖掘自己更多的兴奋点和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这比罗曼史所能提供的一切都来得多”。


很多人都以为她永远不会结婚了,毕竟,一个终生未婚,并将所有精力都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女性意见领袖,更符合人们所想象的女权主义者形象。但出乎意料的是,在66岁高龄,她结婚了,她自己开玩笑说:“26岁结婚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做的事,而66岁结婚则是一个反叛者干的事。”


斯坦能一生反叛,但不激进,她非常享受女人的身份,坦然接受优雅老去,除了自愿放弃生育的权利。“没孩子我真是太高兴了。每个人都可以活得与众不同。”


女人应该有选择生育的权利,也应该有放弃生育的权利。这是斯坦能这样的女权主义者一直致力于为所有女性争取的权利。但在她奋斗了几十年之后,今日的世界仍然对女性的这种双重权利缺少尊重。在中国民间,骂一个女人是不下蛋的母鸡是最恶毒的话,在某些地方,生不出男孩还是女人的耻辱。


我写刘嘉玲,敬佩这个美丽坚强的女人始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有人在文章下评论,“那又怎么样,还是没孩子。”说这话的,也是一个女人。她们将生育能力作为自己存在的价值所在,也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女性的成功与失败。


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也没有孩子,因为养育孩子是需要责任的,她勇敢面对自己的缺陷:“我肯定是个非常糟糕的母亲,因为本质上我是个很自私的人,尽管很多人并没有因此就不养小孩。”


同样,安妮斯顿一直被传是因为不愿意生孩子而与布拉德·彼特,在谈到要生几个孩子、要男生还是女生的话题时,她说:“我不觉得人可以像在汽车外带餐厅点菜一样决定这一切。”


这些优雅美丽的女性都并不愿意作为生育机器而存在,子宫只是她们的一个器官而已。


斯坦能曾经说过,有子宫也不一定要生孩子,就像我们有声带也不一定就要当歌唱家。是的,有声带可以聊天、吟诗、低语,未必就要唱歌。


歌声自然是动听的,但世界还需要别的声音。




我的新书《你配得起更好》正在热销,欢迎广大读者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