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湮沦的易史 一、被历史湮没了的《三坟》 《左传·昭公十二年》载:“左史倚相,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春秋左氏传》也有类似的记载。《尚书序》亦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三坟》,传说是我国古代最古老的易书,但在唐之前的典籍中并无此书内容的记载。北宋元丰年间,张商英自称得之于民间,明时刻入了《汉魏丛书》。此书的真伪一直说法不一。 传说,《三坟》分《山坟》、《气坟》、《形坟》三篇。 《山坟》传说是先皇伏羲之易,取象于八种山,即:崇山、伏山、列山、兼山、潜山、连山、藏山、叠山;卦名分别为: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反映了古人崇山的思想和人的等级制度。 《气坟》传说是人皇神农氏(炎帝)之易,八卦的名称是:地、木、风、火、水、山、金、天,此谓之“八气”。八气的生成转化过程是按“归、藏、生、动、长、育、止、杀”顺序排列的,反映了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思想理念。 《形坟》传说是地皇轩辕氏(黄帝)之易,其八卦取象和卦名是:乾形天、坤形地、阳形日、阴形月、上形山、水形川、雨形云、风形气。将《乾》列为了首卦,反映了母系社会的解体和父系社会的确立,及崇尚阳刚之气的思想。 《三坟》的真伪尚不能定论。古籍记载有《三坟》,是否就是张商英所说的这个,尚有待考证、研究。但可以肯定地说,自伏羲之后,《易》并没有停止发展,这才有了夏、商之《易》。
上一篇:一段湮沦的易史 下一篇:已经失传了的《 连山》和《归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