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农世代看守女娲庙,庙底挖出女娲墓碑!难道女娲是真实存在的?

 lixj1028 2022-02-25

女娲,作为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历代以来深受我国人民的崇拜和喜爱。

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很多,有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等。

为了祭拜这位创世女神,我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女娲庙。

近年来,在我国陕西省平利县,发现了女娲墓碑。

女娲墓碑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人的兴趣,不少人纷纷慕名而来。

也有人不禁发问:难不成,神话里的女娲真实存在过?

文章图片1

女娲墓碑的发现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的治所。

这里属于巴山余脉,山地与丘陵相互融合,植被丰富,景色优美。

女娲的传说,更是给这里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作为曾经入选“中国最美乡村”的平利县,也因为女娲山吸引着不少人纷纷前来。

文章图片2

关于女娲山的起源,当地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女娲采金州南山五色石炼石补天后,就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土地庙。

从此,女娲娘娘就在此处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种桑养蚕、抽丝制绸的技术。

当地民众为了感念女娲娘娘的恩德,于是就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派人世代看守,供奉香火。

文章图片3

当然,这些都属于神话或民间传说,关于女娲娘娘是否曾在此地逗留,似乎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然而,在2004年7月13日,当地民众在对女娲遗址仅存的大殿进行保护维修时,却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这究竟是什么事,为何会令当地民众感到震惊?

仔细一看,原来大家在庙底发现了一块石碣、两通石碑。

石碣上刻着“中皇山碑文”几个大字。

文章图片4

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是清道光三十年刻上去的。

想必大家都会有疑问,中皇山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中皇山也就是女娲山,因女娲而得名,此后人们更多地称之为女娲山。

那两通石碑上又有着什么呢?

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中皇山女皇氏圣皇之墓”,这是清咸丰三年圣旨钦命刊立的。

碑上面还横写着四个大字——辛山乙向。

文章图片5

古代人信奉风水,“辛山乙向”就是阴阳五行里面的概念。

中皇山女皇氏圣皇又是谁呢?

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上古神女——女娲大帝。

另外一块石碑是光绪十二年刻上的,碑上刻着铭文“女娲山道路工程经事碑”。

这一碣二碑都是有关女娲娘娘的,这也就十分有力地证明了女娲文化的发祥地在陕西省平利县。

陕西省平利县,因为女娲墓碑的发现,从而广为人知。

文章图片6

陕西平利女娲庙的历史

其实,关于陕西平利女娲庙的历史十分悠久,女娲墓碑的发现更是证实了这一发现绝不是偶然。

早在晋朝时期,《华阳国志·汉中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汉中之东,古蜀汉谓之东三郡。……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

文章图片7

刘林先生作有批注,“作道”在今天陕西省平利县的东边。

而“九君”二字的小篆与“女娲”二字十分相似,所以有专家认为“九君”是传写中出现了错误。

由此可见,女娲娘娘是在陕西省平利县的东边捏土造人的。

文章图片8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陕西省平利县是女娲文化的发祥地。

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中也有记载,“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华、陕界黄河中有小洲岛,云是女娲墓。”

房州,也就是今天与平利县相邻的湖北房县,在西晋时期,平利是房州的管辖区域。

“上庸界”即现在的平利县。

这也就是说,女娲庙就在陕西省平利县。

文章图片9

除以上典籍外,《旧唐书》、《新唐书》,以及《九域志》等典籍中,都有着女娲庙就在陕西省平利县的相关记载。

南宋史学家罗泌杂史著作《路史》中对于女娲庙的地址有着十分明确的记载,“女娲始治于中皇山,继兴于骊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娲山,有天台鼎峙,今建女娲庙。”

除此之外,北宋诗人郭祥正《青山集·卷三》中就有《题女娲山女娲庙》诗歌二首。

这两首诗描写了女娲山女娲庙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风光,进一步说明了女娲山女娲庙就位于陕西平利。

文章图片10

女娲庙周围的建筑

平利县因女娲山女娲庙而闻名于世,在女娲庙的周围,有许多远近闻名的建筑。

在女娲庙不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座山峰,名为“偏头山”。

文章图片11

据当地的居民说,当时,女娲娘娘在炼成一块补天石之后,于是就奋力补天,可不曾想第一脚却用力过猛,将山踏歪了,往西南方向倾斜。

于是,“偏头山”的名字因此而来。

其实,女娲庙也与这个传说有关。

因为女娲娘娘的第二脚就踏向了我们所说的中皇山。

当地居民为纪念女娲娘娘,于是将山头西侧夷为平地,在平地上建了女娲庙,以此供奉。

文章图片12

在女娲山的附近,还有一个叫作“磨沟”的山沟。

这个山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原来,这与伏羲女娲两兄妹承天意“滚磨成婚”的传说有关。

相传,在一场大洪水之后,不少人被夺去了生命。

在这苍茫的宇宙之间,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相依为命。

后来,受神灵的暗示,伏羲和女娲结婚后才可以繁衍人类,人类才可以时代生生不息。

于是,他们两人就商议,如果这是上天的旨意,那他们就承天命,结为夫妻。

文章图片13

他们两个手里各持着石磨,向山下滚去。

两扇石磨在滚下去的时候,若是合在一起,那他们二人便结为夫妻,若是没有合在一起,那他们就分散。

他们将两扇石磨向下滚去,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两扇石磨紧紧地合在了一起。

可见,让伏羲和女娲两兄妹结婚,这是上天的旨意。

因此,承接上天的意愿,伏羲和女娲结婚后,婚后生子,人类得以继续繁衍。

唐代李冗《独异记》一书中就有这件事的记载,“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当使烟悉合,不使烟散。”

文章图片14

在女娲山的何家村,还有一座“三姊妹墓”。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张的一户人家,家中三个女儿诵经修道,悬壶救世。

三姐妹终身未嫁,死后合葬在同一座墓中。

石碑上刻有“三姐妹墓”的铭文,石碑中央,有墓志铭:“三品聚成封生而有品死而有品,一心浑相印来也无心去也无心”。

张氏三姐妹医者仁心,拯救众生,远近闻名。

文章图片15

女娲庙

说完女娲庙周围的建筑,现在,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在女娲庙上。

女娲庙的构建其实十分简单,它没有围墙大门,只有三个建筑构成。

辉煌气派的文殊菩萨大殿,相对较小的女娲老殿,还有一溜并不起眼的二层烂尾小楼。

文章图片16

游客一般来到这儿,主要是为了看看女娲大殿,向女娲娘娘祈福。

虽然文殊菩萨大殿是新建的,但许多人根本都不愿意去看它一眼,更别说那二层烂尾小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那破烂的楼房有什么可看的。

目前,女娲庙管庙的是一位姓杜的老人,据杜老人讲,自己已经七十来岁了,2007年的时候他来到了这里。

文章图片17

杜老人的家离女娲庙并不远,他白天看庙,到了晚上,就回家去睡。

据来过女娲庙的游客反映,杜老人是一位友好谦卑、勤快老实的人。

他怀着恭敬的心向女娲娘娘烧香作揖,他还告诉游客,“女娲娘娘殿里的香不能断,千灯长明。”

对待来这儿的游客,他也是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尽显地主之谊。

来到女娲庙,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女娲殿。

女娲殿共有两层,下面一层中间是门,两旁分别为长方形木窗。

文章图片18

上面一层有三个窗户,都是木制构造。

但当我们走进去时,其实会发现只有一层。

门口有块匾,匾上写着“女娲圣皇”。

门两侧是对联,黑底黄字,对联上写着“补天立极开浑元,抟土制簧启人文”。

文章图片19

走进大殿里面,迎面而来的就是女娲坐像。

坐像大约有一人高,汉白玉雕成,除胸前微微露出里面的黄袍外,全身都被红巾包裹着。

女娲娘娘的坐像头微微抬起,眼睛平视着前方,神情自若。

在坐像的后面,是宝葫芦状的壁画。

葫芦的边上分别有四个“山”字,最上面的两个“山”字中间还带有一竖。

葫芦的顶上是一块黑色的牌匾,牌匾上写着“人祖始母”四个大字。

女娲坐像的面前摆着供桌,以作供奉之用。

文章图片20

供桌的前方是一个台子,台子较供桌矮,上面还放着香炉和油灯。

坐像的两侧,有黄色布幔垂下。

殿门后面的墙上还挂着小夹子,夹子上面夹着粉红颜色的纸,这是用来抽签的地方。

粉红纸上都印着“女娲灵签第一”的字样。

这里的签有上上签,还有中上签、下下签。

每个签旁边都有一首诗,用来说明最近的运势。

如果抽到上上签,那就说明最近的运势很好。

但如果抽到下下签,也不必沮丧。

这只能说明最近的运势虽然糟糕,但并不代表以后的运势会一直糟糕下去。

只要我们多做善事,相信我们的运势终会变好的,坏运终归只是一时的。

文章图片21

太子坟

在女娲山的后面,有一座坟墓。

这座坟被称为“太子坟”,这座坟墓不太一般,是按照关中唐长安皇亲国戚的丧葬风格来安葬的。

文章图片22

为何在这偏僻之地,竟然有这么一座等级之高的坟墓呢?

这到底是何人的坟墓?

《新唐书》中,有着相关的记载。

女皇武则天执掌朝政后,将中宗皇帝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至房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丹江。

李显怀着郁闷的心情,从都城长安向房州出发。

一路上,舟车劳顿,人困马乏。

到了女娲山时,李显偶感风寒,身疲力尽,遂到女娲庙中休息。

从享受锦衣玉食的皇太子,到如今被贬为庶人,风餐露宿,荒郊僻壤,李显的心里十分悲愤,郁结成病,久病不起。

文章图片23

这时,幸亏庙里的一位小和尚悉心照顾,李显的病才逐渐好转。

李显感激小和尚的恩情,但现在自己处境堪忧,无法以厚礼报答小和尚,于是将小和尚收为义子,想着日后再报答小和尚的恩情。

后来,李显再次登基为帝,他对女娲庙中的小和尚仍念念不忘,于是派手下人去庙里寻找小和尚,想要封给小和尚一官半职。

可等到手下人去往女娲庙时,当时照顾李显的小和尚却不幸早已病逝,没能等到李显的报答。

李显于是颁布诏令,封小和尚为皇太子,命人将小和尚的遗体葬在女娲山后面的山丘上。

文章图片24

这座坟也因此而命名为“太子坟”。

女娲庙旁边“太子坟”的存在,也就说明了在唐朝,女娲庙附近的山川土地是朝廷赠予女娲庙僧侣的庙产。

在唐代,因为太子坟的存在,女娲山更受朝廷的重视。

文章图片25

女娲娘娘的功绩

说起女娲,大家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人类的始祖。

关于女娲创造人类的传说,共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女娲按照自己的模样,用黄土和泥捏造出人类。

另一种是女娲和伏羲结婚,婚后生育出人类,之后世代繁衍。

文章图片26

除此之外,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更是广为人知。

相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争夺帝位,共工大败。

失败之后的水神共工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一怒之下,撞上了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人间陷入一片混乱。

看到黎明百姓遭受苦难,女娲娘娘担起重任,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她练五色石补好天空,斩断神鳖的四足来支撑四极,平定了洪水,杀掉了猛兽,从此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后,伏羲和女娲夫妇还创立了文字、历法、音乐、占卜等,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图片27

可见,女娲娘娘的功绩卓越,因此人们兴修庙宇,用来供奉女娲娘娘,感恩女娲娘娘的丰功伟绩。

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那么在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女娲这个人?

女娲墓碑的发现,究竟能不能证明女娲曾经就存在世上?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有限,由此产生了原始崇拜。

最开始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是以氏族为部落,部落中的人聚居在一起。

文章图片28

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以原始的采集和狩猎为主,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就较高,女性更深受尊敬。

在原始的崇拜中,人们更加崇拜的可能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个首领。

在原始人的眼中,这位首领无所不能。

于是,人们就以这位母系氏族的首领为原型,创造出了女娲的形象。

女娲的形象,就是原始社会中先民对女性的崇拜和讴歌,是华夏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

文章图片29

参考文献:

《女娲山 女娲庙 女娲墓碑的发现》;《文博》;2005年06期

《女娲的足迹》;《大秦岭纪事01》;2014年4月

《陕西平利伏羲女娲庙》;《中华始祖太昊伏羲 下 中国远古文明探源》;2008年9月

《大神女娲山》;《远山古道:寻找汉水女神》;2020年6月

《女娲原型》;《古老心灵的回音 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心理学阐释》;1991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