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北黄帝陵天下闻名,陕南女娲庙还养在深闺人未知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3-01

在陕南秦巴山区的汉滨区、平利县之间,有一座山叫做中皇山,因为和女娲娘娘有关,当地人一直称呼此山为女娲山。

点击此处可以观看最新航拍平利女娲山风光

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相当于西方文化当中的上帝。西方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而在我国文化中,一直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出现了山河湖海,飞禽走兽,但是世界上还是非常寂静。女娲仿照河里的倒影,创造了人类。为了让人类繁衍下去,她还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让他们继续创造下一代。女娲不仅造人,还有一项伟大的功绩是补天。据说当时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

按照今天的科学观点,上帝造人、女娲造人都是不正确的观点。历史上是否有过这样的人物,目前考古上也没有证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总有一些伟大的人物,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她)们,修建各种祠堂庙宇供奉香火,顶礼膜拜表达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意。因此在全国,有许许多多的黄帝庙、炎帝庙、女娲庙。

平利县的女娲山,山顶有个女娲庙,是中国比较早流传女娲文化的地方。东晋编纂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平利女娲山为女娲《抟土作人处》;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载:“房州上庸界(西晋时,平利属上庸郡),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宋代欧阳修和宋祁编著的《新唐书(卷四·地理志)》在平利县条目下特别指出“有女娲山”。

残存老建筑

可见,历史上平利的女娲山,是有确切记载的。尤其是到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复建,一直到解放初期,平利女娲庙规模都非常可观,是当时全县第一大寺庙。庙内住僧人二三十余、居士若干。但后来在破四旧活动中被毁坏,现仅存一间正殿。

航拍女娲庙

女娲庙原有一块《中皇山女娲氏庙碑》(收藏于县城),系清雍正十三年修葺寺庙时由当任知县古沣撰文,博引古今文献较系统地阐述了女娲神话传说。庙碑高3.3米、宽1.3米,欧体楷书,由3块梨木精刻而制,工艺极为考究,系平利发现最大的木质碑刻。

如此有文化底蕴的一处遗址,目前入选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十几年,先后有几批投资商和县城洽谈,依托女娲文化,以及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打造旅游景区。

笔者近期实地走访了女娲庙。从安康市区沿着G346国道自驾车30多公里到老县镇,而后沿着锦徐路20公里到女娲庙遗址。虽然距离只有20多公里,但是这条路等级较低,路面较差,弯道急,坡度陡,自驾难度比较大。不过一路上都是中皇山美景,层峦叠嶂,空气清新。

看到雷达站的时候,距离就不远了。可以直接开车到山顶就是女娲庙遗址。目前女娲庙还开发还未成熟,不收门票。只有一两个本地人看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殿,上面写着“文殊殿”,据说是投资人信佛,规划修建了文殊菩萨殿。个人第一感觉是和女娲文化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转到大殿后面,才能看见仅存的老寺院遗址,只剩下一间正房,里面供奉女娲娘娘。

内有几通石碑,不过据介绍,石碑正品应该已经拿到县城了,这里是仿制品。

清代女娲墓墓碑

很朴素的女娲画像。

旁边的山头上,有一个太子坟。寺院的看护人给我们讲,这是因为唐代的一段故事。当时武则天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废黜了,流放到房县,当时到湖北房县,据说是要走子午古道,从平利过去。武则天去探望儿子路上,本地有一个小和尚,侍奉过一段武则天,因此被认作“干儿子”,等到武则天返回的时候,小和尚已经去世了,葬在此地,称作“太子坟”。

其实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觉得不靠谱。武则天不可能去湖北房县看望他的儿子,也不可能入住此地。不过看大叔兴致很高,也非常乐意让他把故事讲完。大叔给我们绘声绘色讲解了5分钟小和尚与武则天的缘分,仿佛在眼前看到一样。

回来在网上搜索,看到的段子却不是武则天和小和尚,而是李显和小和尚的故事。没有记载,算是民间传说吧。

这一带,是中皇山海拔最高点,生态环境非常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加上人文环境非常原生态,乡民依旧淳朴,具备发展旅游的潜力。

需要一个有理念,有眼光,有实力的投资人,加上大手笔、高定位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要素进行重新思考。政府也需要改善公共服务和外部交通,至少先把这条路提升一下,让游客可以方便到达,沿途增加观景平台、旅游厕所等设施,让游客可以更好感受中皇山美景。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