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玄老师讲神秘易经——历代皇帝的护身符

 清醒4321 2016-12-20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教授在《易经杂说》一书中说:“老辈们说《易经》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经》。有的人生了重病,枕边放一本《易经》,就可把鬼赶跑;又说《易经》一读,鬼神都不安,所以夜里不读《易经》”。

 

    历史上对《易经》的研究,代代相沿,从不间断,确是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

 

    不仅普遍老百姓喜研《易》,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王侯将相,同样喜欢《易》。但说他们怕鬼神,倒不见得。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喜《易》研《易》与用《易》的,在史书上有记述的,至少有几十位之多。


    汉武帝刘彻对治国方针全面采用文治天下的主张,《易经》被列入当时最高的学术地位,称五经之首。并且接受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作为五经之首的易经在儒术中更加得到广泛的重视。

   

     南朝武帝萧衍,他是最喜爱《易经》的皇帝之一。他在位48年,其本人博学多才,不仅喜读《易经》,而且雅好辞赋,提倡入学,大兴佛教。他不仅爱好《易经》,并且潜心研习,又授《易》入佛,以《易》理与佛理相比附。其解《易》的著作,大多糅合《易》佛。他著有《周易大义》21卷、《周易讲疏》35卷、《大易疑问》等。


    明成祖朱棣特别重视《易经》对国家管理的重要性,命胡广撰《周易大全》,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本。《周易大全》全面采用程颐《易传》与朱熹《本义》两家的注本。这体现出明朝统治阶层充分肯定宋朝对《易》研究的方向,并进一步发展《易经》的本体观念。


    而在宰相大臣中,汉朝的王凤,唐朝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就在皇帝身边推崇《易经》,提出:“不读易不可以为将相。”我们再翻开历史,辅佐刘备的诸葛亮,辅佐朱元璋的刘伯温……他们无一不是易学实用家。

 

    据《新唐书·本纪第二》记载,唐太宗4岁时,唐高祖请一善于《易经》的看相先生为儿子看相,见唐太宗后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壮,必能济世安民。”于是唐高祖便采用“济世安民”之语,为儿子取名为李世民。

 

    由于《易经》对封建帝王的统治管理国家,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历代帝王把《易经》作为维护统治,稳定地位的“护身符”。

 


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