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淮夷文明钟离古国探微

 洁洁赢 2016-12-20

  钟离公柏季子康鎛钟 春秋(公元前770-476年)  2007年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

  在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一直是淮夷民族的分布地区。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王室在中原及周边地区封立了许多诸侯国家,这时夷人也在泗水与淮河流域维持着一些自主的小邦小国。如周昭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宗周钟》就有“南夷、东夷具见二十又六邦”的记载。至东周时期见于经、传者,山东境内有属于东夷的莱、奄、莒、郯诸小国,淮河流域及江汉地区则有属于淮夷的江、黄、道、柏、徐、六、蓼、英、钟离、钟吾、州来诸小国。

  徐国在淮河北岸,《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即淮夷也。”《诗经?大雅?常武》又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意思就是说顺着淮河沿岸,可以视察徐国的土地。

  江、黄、道、柏在汉水以东,即淮西地区。《左传?僖公五年》载:“楚斗谷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

  钟离、钟吾、州来、六、蓼、英诸小国则在江淮之间。

  鲁文公五年,楚国势力向江淮地区发展,吞灭了六、蓼两国。鲁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宋襄公的夫人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钟离,“钟离”一词始见记载。这一记载非常重要,它表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名叫“钟离”的这个国家,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地区。但是,这一点却很有可能被史学研究者们忽略,其原因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不过只是一个人名罢了。

  当是时,公、侯贵胄有封地者,有的以封地冠其名。如稍后吴国的季子,因封于延陵,就叫“延陵季子”;楚国的巫臣封于申,就叫“申公巫臣”。宋襄公的这个孙子,当是因为封于钟离,故而才世称“公孙钟离”。

  这说明,在公元前619年前后这一段时间,钟离国是宋的附庸国,或是被宋国占领着,为宋所宗主。宋国在春秋中期是大国,宋襄公时强盛至极,经常向外扩张。宋都商丘,距今之发现蚌埠双墩墓所在地仅有两百多公里:据考古工作者初步勘验,蚌埠双墩墓的墓主可能就是钟离国的某代国君。

  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楚国的流亡者申公巫臣来到吴国,帮助吴王训练军队,“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阵战,教之叛楚……吴始伐楚,伐巢,伐徐……”(见《左传·成公七年》)从这时起,江淮之间便成了吴、楚两国的战场。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吴人又大举侵楚,如《左传·昭公四年》载“冬,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箴宜昝城钟离,遠启疆城巢,然丹城州来……”

  这时钟离属楚,所以楚人箴宜昝才会在钟离筑城。但是不久钟离还是成了吴的附庸。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吴、楚战争又起,吴人则设防于钟离。

  第二年,钟离再次被吴国吞灭。此后,吴国进入吴王阖闾时期,强势向西北发展,又吞灭了好几个淮夷邦国,如《左传?昭公三十年》载:“冬十二月,吴子执钟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已卯,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携其夫人以逆吴子。吴子唁而送之,使其迩臣从之,遂奔楚。”

  钟离这个邦国的名义,在《左传》的记载中,前后存在大约超过了一百年。

  公元前473年,吴国为越国所灭,越国无意西取,江淮间遂为楚国占领,自此,钟离作为淮夷民族的一个小小邦国,完全丧失了自主权,被纳入了楚国版图。再往后,钟离这个地名还是长期地保存了下来。如《辞海》注云:

  古县名。本春秋楚邑,秦置县。治所在今安徽凤阳东北。三国魏废。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复置。安帝时改名燕县。北齐复名钟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