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出现很多关于“仰卧起坐可能会导致瘫痪”的文章。一时间,对于这项我们熟知的锻炼项目,质疑声越来越多,那么简单的“仰卧起坐”真的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吗?中小学生在做仰卧起坐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体育教师,寻求权威解答。 体育特级教师: “瘫痪说法”太夸张,可适当改变仰卧起坐的练习方式 由于动作易学,且不需要太多辅助手段,仰卧起坐一直是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考项目。按照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仰卧起坐的标准姿势是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左右,两手指交叉于脑后。记者从市区一所小学了解到,双手抱头是为了防止学生用手撑地借力,但孩子们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做得并不标准。体育老师们表示,由于这个动作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短期内改动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他们在教学中对动作的要求已经有了改变。 “其实,对于‘仰卧起坐导致瘫痪’的言论并非现在才有的,家长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我市唯一、江苏省最年轻的体育特级教师杨浩指出,早在若干年前就有体育学者提出过,不正确的抱头用力方式可能会压迫颈椎,导致身体损伤,这个提法与目前网络流传的“仰卧起坐导致瘫痪”的段子有相同之处,且明确指出了危害的来源——不正确的用力方式,所以,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练习方式是体育老师要做的。 但杨浩也指出,仰卧起坐这一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至少有几十年的学校考试历史,并未见到多少相关伤害事例,即使是台湾发生的那起瘫痪新闻,也仅仅属于小概率事件,“简单地把伤害事例归结于仰卧起坐,可能有点证据不足,没有说服力。”为了证实此事,杨浩还专门发微信向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原主任、研究员郭建军请教,“郭老师也表示这种言论不科学,危言耸听,缺乏实质证据。” 因此,杨浩强调,广大学生和家长大可不必对此言论产生太多的恐慌,反而应该更加认识到仰卧起坐锻炼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腰腹肌力量对于女性的作用更大。他指出,在这样的认识下,适当改变仰卧起坐的练习方式,用多种多用的形式来练习,提升躯干核心力量应该是不错的解决途径。如改变两手放置的部位,将抱头改为放在两耳处,这个就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练习过程中错误的手部用力方式;更多的练习卷腹动作;以及提腿与左右旋体等动作,要及时提醒他们,做这类动作时候应该是腹部用力,这些就是一种健身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练习,更要懂该练习的内涵,可能就是避免运动伤害的最好方法。 “如果采取双手抱头,有可能有不当用力的方式会造成压迫颈椎;但即使是抱头,使用了正确的方式,也不会造成伤害。错误的用力方式则是抱头后起不来,用手拼命拉头,这是不可取的。”杨浩如是说。 医学专家: 年纪太小的孩子、腰椎病患者不建议做仰卧起坐 据报道,早在2014年,台湾就有一名25岁的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动作后,发生颈部以下全身瘫痪。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是非常偶发的,往往是病人本身有椎管内动静脉血管发育畸形,存在“动脉瘤”。 “颈部的过度屈曲再加上胸腹腔的压力增高,造成椎管血管压力增高,血管自发性的破裂,但是动硬脉畸形的人群比例还是很低的,正常人做这样的动作,是不会导致瘫痪这样一个急性的后果。”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孙郁雨认为,对于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来说,仰卧起坐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年纪太小的孩子或者腰椎本身有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做仰卧起坐。 孙郁雨还指出,无论是两腿伸直的仰卧起坐还是小腿弯曲做仰卧起坐,脊柱腰椎的负重都达到3350牛到3500牛,长期练习,再加上保护不当的话,劳损是必然的,“建议做一半,不要将整个动作做完,就是不要竖起来,只需要卷卷小腹。” 记者冯启榕 [责任编辑:来源:江海晚报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