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客人还是要靠盘子里的味道...

 曹雪南 2016-12-21

“厨师疯了”,你没看错,这的确是一家餐馆名。取这么出格的店名,我想不是厨师疯了,而是老板疯了!

朱剑弢是“厨师疯了”的股东之一,这家店由他坐镇负责日常管理。这并不是他们团队投身餐饮开的第一家店——以前既开了中餐馆“院八里”,也开了火锅店“红9老灶”。“院八里”第一家店于2013年5月在点将台开业,次年9月,又在菱窠路开了第二家店。“院八里”经营的是传统川菜,而餐厅都是按照川西四合院布局而建。凭借清幽的环境与可口的味道,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院八里”就成了成都院落式餐馆的代表之一,以接待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为主。
说到“院八里”的转型,得先提下他们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梁磊。梁磊工作后就有一个美食梦想,他在锦里开过餐吧,也跟人打伙开过火锅店。跟朱剑弢等人认识后,才有了“院八里”。“院八里”的成功,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运气成分,他们多数人都没开过馆子,比如朱剑弢原来在重庆电信行业上班。2006年,他辞掉了工作,只身到成都发展,也是在房地产广告公司上班。除了梁磊之外,其他人都只是把餐饮当成副业,当“院八里”走上正轨后,他们才把重心都放到开馆子上面。
为什么要从中规中矩的中餐馆转型去开个性江湖菜馆?朱剑弢告诉记者:“‘院八里’第一家店有600平米,第二家店有2000平米,开这类店初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没办法快速复制。而这两三年里,注重就餐环境的院落式餐馆在成都越开越多,不能再照搬旧模式。另外,成都的火锅店也是严重饱和,因此,只有想办法转型……”
有了转型的想法,却没有明确的方向,他们想过开面馆、串串香、冒菜,甚至是快餐外卖,但稍加考察后发现,这些项目要么是太多太平常;要么是物流成本高,最终都被否定。
在寻找项目的同时,他们也在找铺面。找铺面的事主要由朱剑弢负责,毕竟他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过。两个月内,朱剑弢看了两百多个铺面,每看一处铺面,他都会调查附近的居民或上班族的消费水平,以及考察周边餐馆的品类和味道。
在不断找铺面和考察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转型方向逐渐清晰。当他们决定租下新鸿南路的一处铺面时,就基本确定了经营的方向。“院八里”针对的客群较广,为了稳妥起见,卖的是中规中矩的川菜,以求左右逢源。而新店定位于江湖小菜,追求的是味道的极致,该辣的要辣够,该麻的要麻够,一定要个性突出,其目的就是不迎合所有人,让主客间进行双向选择。


芋儿牛柳


有骨气的干锅


疯辣双脆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梁磊团队的每一个人优势互补,各尽其责,有的在酒店工作过,就负责前厅管理,有的自己就是厨师,就负责味道。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做过餐饮,所以,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经常会脑洞大开。比如在给新店取名字时,最初,根据“磊”字取名“十三叔”,后来,又从“维多利亚的秘密”演变出“厨房的秘密”,但始终觉得不理想。“天才和疯子仅一线之隔。为了表达对菜品开发的执着和激情,最终确定了‘厨师疯了’这个名字。只有把厨师逼疯,才能让顾客疯狂起来……”关于店名的来源,朱剑弢解释道,“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厨师感受到压力,不安于现状,厨师疯了,不是让他们去店堂里耍酷跳舞,而是让他们脑洞大开,不受传统的约束。”

为了让新店的菜品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这群股东也是够疯狂的。他们频繁往来于重庆、泸州、自贡、乐山等地寻找做菜的灵感,最多时一个中午就要去五家馆子,一天要跑好几百公里。出身于重庆的朱剑弢对江湖菜情有独钟,他认为,高手在民间,因此,需要去各地的江湖菜馆寻找灵感,吃百家宴,尝万家菜。不管是花钱学技术,或者是采取销售提成的方法,总之要收集个性突出的经典菜。


鱼香蛋球疼


三顾炉骨

店里的多数菜都是股东团队定味定型定名,然后让厨师来具体操作。菜品总数量只有40多道,而他们又从中挑选出了13 道,命名为“十三道疯味”,而每一道菜都有其来历和故事,比如疯麻鱼,是在重庆来凤鱼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三顾炉骨”一菜,原名叫“三豆炉骨(主料是猪颈骨,配料是土豆、雪豆和四季豆),因为这道菜是梁磊专门飞到沈阳学回来的,故改了菜名。
这里的大多数菜都有一个疯狂的名字,“有骨气的干锅”是说,即便是一块猪排骨,也应该有自己的态度,要掌握好跳进煎锅时的角度、姿势以及火候,最终才能成就一锅优质的干锅香辣排骨。
“切猫儿拉黄喉”是道典型的自贡菜,“切猫儿”是自贡人对青蛙(店里用的养殖蛙) 的俗称,将其与猪黄喉搭配在一起,快速火爆成菜,以大量的鲜子姜和鲜小米辣调味,此菜一下肚,刺激的鲜辣味道就能让你连连呼气、高声叫辣。


辣小碗


公子鲫鱼


海鲜烫饭


爆炒雀胗

“鱼香蛋球疼”是从成都著名苍蝇馆子“三哥田螺”的鱼香虾球演变而来的。鱼香虾球用的是小龙虾尾的净肉,成本高,售价贵,而他们巧妙地用虾滑代替了虾仁,吃起来口感更脆爽,分量更足。
当厨师问卖多少钱一份时,一个股东随口答道:“赔本赚吆喝,赚不赚钱蛋球疼(川话,无所谓之意)。”因此,就有了这个菜名。
电影《饮食男女》里有一段经典对白:“我这一辈子不管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当然,吃到嘴里是酸甜苦辣,各尝各的味道。“辣小碗”就是领会了其精神创新出来的一道菜。胗肝、鹌鹑蛋、兔腰、土豆等原料煮熟后装进小碗,浇上相同的调料,却有不同的口感,想吃啥就来一份,一人一份也不会浪费。
店里多数菜都以刺激的辣或麻为卖点,但也有部分调剂口味的清淡菜点,比如“过桥乌鱼片”、“海鲜烫饭”、“三疯锅贴”等,让客人的味蕾从疯狂中回归平静。
取这些疯里疯气的菜名,主要目的就是吸引眼球,以便让客人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来主动传播。对于店堂装修,他们基本没有花心思,但是,墙上的一幅市井画却又把“疯度”发挥到了极致。股东团体和店里的主要骨干都成了画里的人物,每人都有一个绰号,代表店里的一道特色菜,这些都增加了传播点。
“不管是厨师疯了,还是老板疯了,不管装修如何变,还是营销如何取巧,最终能留住客人的,还是要靠盘子里的味道。”当朱剑弢说出这句话时,你觉得他们真的是疯了么?

九吃/文、图

微信搜索:四川烹饪杂志 为官方微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