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俞子明款浅绛彩小方笔筒赏析

 芝润斋 2016-12-21



晚清俞子明款浅绛彩小方笔筒

   清代后期至民国的六七十年间,景德镇艺人用一种较为淡雅的彩釉,直接在瓷上作画,然后低温焙烧。对这种新的工艺,人们称之为“浅绛彩”。

   浅绛彩瓷画具备了古代文人书画的特征,还留下了作者的名款。它浓厚的写意画面、题书和印款等,与纸绢上的书画并无二致,浅绛彩瓷的艺术价值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晚清俞子明款浅绛彩小方笔筒

   图中所示小笔筒,方形,高11.1厘米,所敷白釉细而白,制作规整。器口四边涂酱色釉线作装饰,四壁以绛色彩画山水、人物、花卉鱼草及诗书,署款俞子明,并有青花釉画的印记。

   俞子明,字静山,室名“友竹山房”、“友竹轩”,活跃于道光至同治年间,擅画人物与花鸟,偶尔也作山水,一任传统,书画根底很深,往往信手捏来即成图画。他以人物画作品传世较多,题材多神仙一类。

图中反映的浅绛彩画面,显然是从粉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瓷画,也称“文人瓷画”。这种瓷画侧重于写意,多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他的山水画风格源自元代黄公望的水墨山水画法;用淡赭色皴擦山石,浅草绿渲染春色大地等,这就导致瓷胎上也产生原来只有纸绢上才有的画面效果。笔筒另一侧所绘花草鱼虫,也生气盎然,灵性十足,吸取了宋元画风和海上画派的精髓。笔筒上的人物画亦与早期海派的人物画一脉相承,且多书童、渔夫和隐逸之士,有一种超凡脱俗、远离人世的气质。再一侧是行楷书法,从中可以看出俞子明的书法特征:自“王字”出,带“米字”风,凡行书运笔的轻重徐疾、用水用墨的枯湿浓淡和力度把握、章法结构等,均一气呵成,自然得体,很有根据和功力。这件浅绛彩陶瓷画完全摆脱了历代瓷画中不可避免的“工匠”气和以往粉彩瓷画中多人分工合成的情景,上面的书与画均由俞子明一个人完成。笔筒底部还有用青花釉画的一方自然形阳文印章款识:“子明印”,以小篆的形式出之,当也是俞子明所作。

晚清俞子明款浅绛彩小方笔筒   从这笔筒的内容可以看出,俞子明是晚清时生活在景德镇,以书画绘瓷器为生的一个文人书画家,有深厚的书画根底,他的作品是值得收藏的;同时这也反映出清末民初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发展趋势——它走上了与中国书画相结合的文人创作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