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岐黄之道 弘扬新安医学 ——记新安王氏内科传人王键教授(1)

 逍遥仙人9d7bfq 2016-12-21


传承岐黄之道,弘扬新安医学


——记新安王氏内科传人王键教授


新安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发轫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时衰落,建国后再次兴起。新安医学发展的比较繁荣的时期大概有八百多年,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家八百余人,医学名著八百余部,名医名派,名药名方,璀璨纷呈。新安王氏内科传人王键教授多年潜心研究新安医学及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对中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深刻的理解把握和独到见解。

今天开始分期连载“传承岐黄之道  弘扬新安医学—记新安王氏内科传人王键教授”一文。原文刊载《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5辑。








人 物 简 介




王键(1956—),男,安徽歙县人,中共党员,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身新安王氏医学世家,学识渊博,德艺双馨。具有扎实的医学、文学及哲学功底,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源溯灵素,广探汉唐,尤对明清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深有研究,并致力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可谓学验俱丰,称誉杏林。他长期潜心于《黄帝内经》、新安医学及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与实验研究,对中医药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深刻的理解把握和独到见解。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立志传承光大中医的胸襟抱负,深刻地影响着他周围的人们。王键教授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1996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1997年被确定为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被遴选为安徽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评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现为教育部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科技部“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终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国际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等;省部共建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学科、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以及安徽省高校新安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新安医药研究与开发”带头人,王键教授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系列成果荣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一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名门世家,当代儒医


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北倚风光秀丽的黄山山脉,新安江水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域内山奇水秀,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文风昌盛,名贤辈出。发源于此地的新安医学,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明显,学术成就突出,历史影响深远,为中医药学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古就有“天下名医出在新安”之说。徽州更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宋代理学家二程、朱熹的故里,故新安医家信奉儒学,习医行事“一以儒理为权衡”,同时又能融儒、释、道于一体。历代医家在传承的基础上又都能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名医云集、学派纷呈却又都能和谐融通,使得学术精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当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教育家、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键教授,就是新安歙县王氏医学流派的传人。


新安江山水画廊



风景如画的古徽州


歙县“新安王氏医学”又称“富堨王氏内科”。起源于1820年,其始祖为新安歙县王学健(名履中),受业于清嘉道年间的名医程敏之,子王心如、孙王养涵得其所传。王养涵传子王仲奇,王仲奇光大家学,为徽郡名医。王仲奇传医术于三弟王殿人、四弟王季翔、七弟王弋真,子王樾亭、女王蕙娱、女王燕娱、侄王任之等。王季翔传子王乐匋,王乐匋传子王键,至今相传六代。


王履中为歙县王家宅人,冯塘程有功弟子,长于杂病及虚劳病治疗,晚清重臣张之洞、左宗棠常约其治病,名著江、浙、皖、赣间。《王氏家乘志略》载:“据《歙县志》载,冯塘程思敏医术精湛,名重一时,门弟子受业者数十人,履中公最为先生所赏识,立雪程门,代应诊务有年。


王养涵秉承家学,医名卓著。民国方志学家许承尧先生所撰《歙县志》载称:“研习经史子集,独精于医,远近求医者皆归之。”


王仲奇幼承家学并能博采众长,其学远宗张仲景,近效程杏轩,旁及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诸家,对李东垣、王好古、徐灵胎之学,用功甚勤,而于乡先辈吴谦服膺尤深。平昔诊务繁忙,无暇著述,所遗医案由后人整理成《王仲奇医案》出版。擅治内伤杂病而驰誉沪上,与寓沪名医丁甘仁并称为上海医界“丁、王”二氏,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言:“唐代神医孙思邈尝说胆欲大而心欲小,今日科学家所用方法有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之说,即是此意。仲奇先生家世业医,我曾观察他的技术,有合于此者。”


新安医家王仲奇先生


王殿人从二兄王仲奇学医,悬壶歙县,后在杭州行医,多受病家依赖。在歙县以治时邪为多,在杭州以调理内伤为著。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评价云:“谒然其容,医道活人,世业克隆,新安望族,武林寓公,宇量高雅,器范可风。”


王季翔早年行医屯溪,后迁旌德。除继承家学而外,于徐洄溪、叶天士两家用功最勤。尝以《兰台轨范》诸方治内伤,卓有成效。又善于运用叶天士调冲和络法治妇人经带胎产,每建奇功。且文笔犀利,宣传抗日,抨击汉奸卖国行径,在泾县、旌德、绩溪一带群众心目中,不仅视其为名医,还被称为“文化人”。时乡里所谓“文化人”,乃指有底蕴、有思想、学养深厚而受人尊敬之人。


王弋真行医于浙江湖州。1929年受吴兴中医界委派,与当地名医许佩斋、宋鞠舫等代表三次赴京沪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取消“废止旧医案”。


    王任之为新安王氏医学第五代传人。因属“广”字辈,其父王殿人取“仁以为己任”之意,取名王广仁,字任之。曾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兼中医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医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致力于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弘扬,大力加强后继人才的培养,毕生坚持临床,诊病不分亲疏贵贱,誉满杏林。




王乐匋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国内新安医学和温病学科带头人之一,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际医学教育基金会林宗扬医学教育家奖,在中医内科学的开拓发展上卓有建树。主编的《新安医籍考》《新安医籍丛刊》《续医述》等,均是中医学术界瞩目的传世之作。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被后学收集整理成册,出版有《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乐匋》。其创制治疗心悸的新药心肌尔康和治疗中风的新药脑络欣通,临床疗效显著,为王氏医学领头人。




王键教授为王乐匋之子,幼年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成年后随父亲王乐匋和伯父王任之临证学习并研读中医经典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接受正规院校教育并获得中医硕士学位,从事中医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长期致力于新安医学发掘整理和新安王氏内科流派特色治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他熟读中医经典,精研现代医学,努力汲取前辈经验,得以嫡传,学验俱丰,并有所发挥,临床治疗以中风为代表的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新安王氏医学”父子相袭、兄弟相授、祖孙相承,每一代传人都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临证各擅其长,既有师承影响,又有自己的探索;诊断重脉诊,审证重求因,立法重温补,用药倡轻灵,做到传承“新安王氏医学”之衣钵,创新发展家学理论之精髓,善取诸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论。


治学广博  根基厚实

王键不仅出身于“新安王氏医学”世家,而且父母双方都是医学家庭。童年王键除了父亲王乐匋的亲炙外,还是跟随行医的外祖父长大的。而外祖父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医,师从于丁甘仁之孙丁济万先生。实际上,王键自幼受到“新安王氏医家”和民国另一位“海上名医”丁甘仁两派根基的熏陶。家风熏陶,乡儒发蒙,王键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喜爱医籍的良好习惯。还是在小学的时候,王键就在父母和外公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背诵汤头歌诀和药性赋。据其本人回忆,童年时清晨即起,自己自觉地带上一只小板凳,迎着一轮刚刚升起的红日,坐到小河边上去背书。一个可爱的蒙童,一只低矮的小凳,一条清沏的小河,一缕和煦的阳光,此情此景,恰似一幅山村水乡里的书香童蒙晨读早课的经典画面。但凡经历过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心中生发出一丝惜惜相怜的情愫和感动。




到了读中学时,王键的父母和外祖父又提高了要求,嘱咐其诵读《灵》、《素》等经典医籍。《黄帝内经》等之所以能作为经典留传下来,是几千年历代先贤不断筛选所作出的智慧选择。“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非舟莫适”,熟谙和研习经典,是医家成长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也是历代新安王氏医家传承下来的一项基本功。谨命长辈的嘱咐,少年王键晨诵暮读,不知甘苦,由此练就了一身的童子功夫,至今他背诵起药性赋、汤头歌诀、《黄帝内经》原文来,仍然熟稔于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也说过“不记则思不起”,虽然当时背诵未必能完全理解,甚至是囫囵吞枣、先死记硬背下来再说,但熟读熟诵为其今后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王键教授认为,经典文简、意博、理奥、趣深,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每每重新温习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直到走向教学、临床的工作岗位后,他还每每反复熟诵经典,细心参悟,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至今不忘,受用无穷。在其临证治案中常引经据典、加以引伸说明,思路十分清晰。



“新安王氏医家”学医还有讲究抄录整理医书的传统,王键父亲王乐匋就亲手抄录过《丁甘仁医案》、《陈良夫医案》、《张聿青医案》等,装订成册。受父亲影响,王键养成了读书学习手抄笔录的习惯。1973年下放农村,除了继续系统研读《内经》《伤寒》《温病》《本草》等经典著作和知识外,他还在父亲和外祖父要求和指导下,从《医学心悟》和《医宗金鉴》入手,往往先用手抄一遍,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曾先后完整地抄录了《医学心悟》《叶熙春医案》两部书,以后在实践中逐渐烂熟于心。由此形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凡看书有得即随手记下。在他的书柜里,随手翻开其所读过的书,以往所做的读书心得和批语依晰可见,或阐发己见,或引证前人之论加以评析,字里行间,极见功力。其中许多成熟的见解,已经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并融于自己的医学实践之中。


 



未完待续。。。。。。



原文刊载《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5辑,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安王氏医学】微信平台编辑转发

编辑排版:周 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