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安医学:明清中医药的“硅谷”

 湖中书院 2022-08-15 发布于安徽
2017-11-02 18:01 来源: 行走观察

新安医学是产生和兴盛于古徽州地域,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华中医药史上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宋、元、明、清、民国以来,新安著名医家和通医者有950人之多,写下各类医著800多部,传世400多部,这一医学学术流派,医家之众,医籍之多,创获之大,影响之深,在中医学派的地域流派中,被称为“首富”。由于新安医学对中华中医的杰出贡献和地位及其影响,因而被称为明清中医药的“硅谷”。

张氏医学世家

新安早期医学家张扩、张师孟、张挥、张彦仁、张杲、张九万祖孙三代多人行医,是徽州最早的医学世家。张扩是北宋嘉佑、崇宁年间歙县人,幼承家学,远游行医,医术精进,“名满京洛”,著有《伤寒彻要》、《医流论》等。其次子张师孟继承父辈医学,医名也很高,其弟张挥、张挥之子张彦仁,都以医名世。张彦仁之子张杲,在医学实践中,专注于中华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理,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整理、增补修正,写成了我国最早的医史传记专著《医说》十卷,还写作了《秘方奥旨》一书,收集了许多古代的禁方、秘方。

陆氏医学世家

新安陆氏元代开始以医名世,明初形成以陆晓山、陆彦功、陆厚载、张政鸿、吴以顺等为代表的陆氏医学世家。陆彦功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通儒精医、专门研探伤寒病理的名医。他子承父业,在其父陆晓山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各名家医著,和其子陆厚载、外甥张政鸿、吴以顺等的协助下,三易其稿,撰成了《伤寒类证便览》十一卷。当时徽州各地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其门如市”。

余氏医学世家

新安余傅山、余淙、余时雨、余小亭、余仰亭、余幼白、余士冕、余之携、余昭令等,是明代徽州最著名的医学世家。沿续八代,代有名医。明代正统、嘉靖年间歙县余傅山工儒通医,著作有《余傅山医案》等医书,其堂弟余淙行医数十年,总结行医经验,也写有《诸症析疑》四卷,被民间称之为“苍生之司命”,他的子、孙、曾孙、玄孙余时雨、余小亭、余幼乐、余士冕、余之携都是当时徽州的名医。

歙县黄氏妇科

歙县城里黄氏妇科,从南宋至今二十五代,代有传人。宋孝宗时黄孝通就是御赐“医博”,其弟,黄氏妇科第十四代传人黄鼎铉精于妇科,曾奉旨为崇祯帝之田贵妃治愈血崩之疾,获赠“医震宏都”匾额。黄鼎铉的曾孙黄予石医术高超,名震江、浙,著有《妇科衣钵》,详记妇科各症,对“难产”的剖析尤为精辟。其后代传人承继家学,各有所长。这是徽州历史沿续最长的新安医学世家。

歙县郑氏喉科

歙县郑村郑氏世代业医。明代郑赤山以内科服务于乡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郑于丰、郑于藩两兄弟得江西南丰名医黄明生秘传,成为专业喉科,郑于丰创“南园喉科”,郑于藩创“西园喉科”,郑于丰之子郑宏刚著有《重楼玉钥》等医学著作,对防治白喉病理有独到的见解。其子郑承潮继续研探白喉病理,又著《重楼玉钥续编》,创制了专治白喉的“养阴清肺汤”,对白喉的防治有奇效。比1901年西方获得首次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德国学者冯贝林发明抗毒血清治疗白喉病要早一百多年。郑宏刚次子郑承洛承父业,著有《杳庵医案》、《烂喉风》等。郑氏后代一直在喉科医业上努力探索,为民造福,至今医名远播。

歙县吴山铺伤科

歙县吴山铺,清代乾隆间的程时彬和其兄程时享、程时中都精通伤科。以后子孙代传,民间称之为“吴山铺伤科”,至今已有十一代传人。吴山铺伤科不但擅治内外损伤、骨折脱位、慢性劳损,而且对骨结核、骨髓炎等也很有医疗经验,深得徽州百姓信任。

黟县碧山李氏内科

黟县碧山李文意,其子李寿昌,其孙李能谦、李能敬,是擅长治疗瘤病、疮疡的内科世家。清代曾为曾国藩治愈“时疫”。李氏内科名传四方,远近求治者众,被民间称之为“著手成春”。至今 已有八代传人。

古徽州还有哪些医学世家?

新安医学,家族传承特色突出,医学家族链强固而清晰。除上述几个代表性医学世家之外,宋代以来徽州比较著名的医学世家,还有:歙县蜀口曹家外科、正口王氏妇科、野鸡坞方氏外科、休宁西门桥汪氏儿科、梅林江氏妇科、舟山唐氏内科、绩溪龙川胡氏外科、黟县叶家湾吴氏儿科等等。

祁门汪机和《石山医 》

祁门汪机(1463-1540),是明代海内闻名的新安医家。他由儒而医,奇难怪病应手而愈,皖、赣、江、浙医名大著。《明史》称他“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尤其可贵的是,汪机医学造诣很深,为了普及和推介中华中医,他不倦著作,写了《石山医案》、《针灸问对》等医书13部76卷。特别是他对温病学说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大大推进了我国的温病学说理论的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江瓘和《名医类案》

明代歙县名医江瓘(1503-1565)、江应宿父子所编的《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医学名著。这部医书上到淳如意、华陀,下到元明两代名医的治验方案,都作了收集和评论,分205门,内容丰富。这部书江瓘和其子江应宿等家族成员,先后化了近四十年时间,收集补充,参校考订,五易其稿,在明万历间(1591)刊行海内,被世人称之为“海内第一医案”。

孙一奎和“固本培元”

明代休宁草市人孙一奎(1522-1619),专研医学三十年,博学勤访,游历三吴、沅湘等地,遍访名师。孙一奎曾为太医院御医。晚年著《赤水玄珠全集》三十卷等多部医书,全面论述人体生命观象,提出“生命运动在于气”的主题,阐发“固本培元”之说,是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流派”承传倡扬的功臣。

陈嘉谟和《本草蒙荃》

祁门明代由儒而医的陈嘉谟(1486-1570),是以医学闻名于世的新安名家。他著作《本草蒙荃》,开列历代名医总论和药性歌,编纂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及人十二部药物内容,收药物742种,详细记其产地、保管、主治、使用、配伍,且绘有图形。这是一部在李时珍《本草纲目》问世之前数百年间一部重要的中药学专著,在中华中药史上承前启后,影响较大。陈嘉谟写此书,七年五易其稿,八十岁才完成这一著作,得到了李时珍等名家的称赞。

方有执和《伤寒论条辨》

明代歙县灵山人方有执(1523-1594),因家人屡遭病魔摧残,在惨痛悲戚中发奋攻医,对于张仲景《伤寒论》名著残传错乱的简册,化了二十多年心力,加以精心修辑,重新考订,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力求恢复《伤寒论》本来面目,努力写成了《伤寒论条辨》八卷,万历二十年(1592)付刻,流传海内。方有执对前代医学经书错谬大胆革新,胆识超越前人,其医学创新精神带动了后人对《伤寒论》的创新性研究,方有执成为《伤寒论》重订错简派的代表人物。

吴昆和《医方考》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歙县澄塘人吴昆(1552-1621)弃儒而医,他好学勤修,游三吴、历荆襄、抵燕赵,遍访名医,求教“不下七十二师”。他医学无不贯通,成为新安医学风气之开拓者。他在行医中,有感于医业的诸多不求甚解之弊,专门选取古方七百余首,对病因、方剂、药物组、,功效、适应、方义、方剂加减、禁忌等等……详加考订,写成了《医方考》著作,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考释方剂学的重要医著。此书明万历十四年(1580)刊出后,很快流传到朝鲜和日本,先后有韩刊本和日刊本传世。

汪昂与《汤头歌诀》

汪昂(1615---1699)是清代休宁名医。他以“不为良相,必为名医”立志,刻苦撰著《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经络歌诀》等许多医书,这些医书对中华中医学的探讨、普及作用很大。《医方集解》发行以后,流行全国,1935年被编入《中国医学大成》,1959年后7次刊印发行。《本草备要》康熙年间(1694)刊刻以后,在国内外有七十多种版本发行。《汤头歌诀》则有二十九种版本,在徽州民间几乎家喻户晓。汪昂所著医书已有一百七十多种版本,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功在不朽。汪昂著医书立足于大众普及,着眼百姓需要,“其书浅显易解”,是清代医学科普和启蒙的代表人物。

程国彭与《医学心悟》

清代康、雍间歙县的程国彭,潜心研钻医学经典《内经》,对名医文献融会贯通,写成《医学心悟》五卷,把伤寒感染性热病概括为“表、里、寒、热”四字,归纳出治伤寒等病疾的“医门八法”。程国彭的论病“八纲”和治疗“八法”,已成为今天诊断学和治疗学上的“八纲”、“八法”,一直指导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徐春圃与“一体堂宅仁医会”

祁门名医徐春圃(1520-1596)是明嘉靖间北京太医院吏目。他于明隆庆二年(1568)在北京广泛联络医界同仁,集皖、苏、浙、湖、闽等地的太医和名医46人(其中新安名医21人),成立了一个“一体堂宅仁医会”的民间医学团体,这个团休,比意大利山猫学会还早77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间科技团体。这个民间医学团体,制定了会规22条,要求为医者以仁为本,诚意、恒德、忘利、恤贫、深戒徇私谋利之弊,善相劝、过相规、患难相济,存济世之心,关病人疾苦,对学术研探、技术精进都提出了要求,这个学术团体的建立,对京城及全国的学术交流和学术风气的促进,对提高医技、规范医德开创了一代新风。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是儒医多、医官众、医籍黟、科属齐、创获大、家族链、重师承。

新安儒医“一以儒理为权衡”,以儒学仁心济世观念治病救人,一般不以行医为赚钱职业,大多医德高尚,“一腔浑是活人心”。

新安医家大多不仅医术高明,“神医”、“国手”辈出,而且还能潜心医学医理研求,著书立说,对中华中医学多有创新,理论贡献巨大。

新安医家大多起自民间,关心百性疾苦,钟情“草根”,他们在中医药普及推广方面十分用心用力,作出了许多贡献。

新安医家特别重视医德医风,讲究“医以活人为心”,对医术精益求精,诊治一丝不苟。

新安医学所涉医学门类齐全,特别是对关系百姓的常见病:温病、伤寒、劳力、妇、儿、眼、喉等科目,尤其研钻很深,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奇方、秘方,深得百姓欢喜。

新安医学的地位和影响

新安医学是祖国中医药学中比较重要的地域医学流派之一,对中华中医不论是医学临床实践还是学术理论发展都有引人瞩目的贡献。新安医学的不少名著,当时和此后不少流传海内,甚至传播海外。日本丹波元胤所撰的《中国医籍考》,收辑中国医籍3000多种,其中就有新安医家63人所撰医著139种。许多新安医著,不仅在中华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不少至今仍是中医大专院校的入门教材。新安医学影响朝、韩、日等各国。明末新安名医程邦贤之妻所作的我国第一例小儿肛门成功再造手术,处于当时医学科学领先地位。新安医学在疑难杂症攻关、温病探索、中草药研究、养生学发明等方面的成果,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中医学的宝藏,推进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