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藕人手持一支喷枪,猫低身子,随着他们小心地劳作,一节节白胖的莲藕就浮出水面了。冯瑶君摄 下午两三点、结束了一天的挖藕工作,挖藕人将莲藕洗干净后准备搬上岸。 钟珍玲摄 挖藕人从泥水中挖出一条完整的大莲藕,开心地对着镜头展露笑容。张奕维摄 刚刚挖出来的莲藕在阳光映射下光润夺目。张奕维摄 老板娘将刚刚采摘上来的莲藕过称,装袋。钟珍玲摄。 夏日的骄阳下,挖藕人在冒着热气的泥水里工作,异常辛苦。张奕维摄 泥水中漂浮着一台机器,为水枪加压而喷射出的泥水有10几米高,这是挖藕人最信赖的工具。 张奕维摄 莲藕汤清甜滋补、焖莲藕松软美味、炒藕片爽脆可口…… 莲藕,是新会人餐桌上的宠儿。逢年过节,喜庆团聚,总会有一盘莲藕出现在餐桌之上。 嫩白的莲藕,其实埋身于淤泥,能够走上餐桌,全靠挖藕人的辛苦劳作。新会的睦洲、大鳌镇等都是传统的莲藕生产区,近些年,逐渐产生了专业挖藕人。 新会区到底有多少挖藕人?这个数据尚未统计,但仅在大鳌镇,就有约200人从事挖藕职业。 那么,挖藕人的劳作和生活是怎样的?跟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来揭秘吧。 走南闯北 月入过万元不是问题 对于挖藕人的印象,大家很可能都还停留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镜头——挖藕人纯靠手工挖藕,每天在淤泥里打滚。正值莲藕产季,近日,记者来到大鳌镇,却发现莲塘里忙碌的挖藕人,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约一亩的莲塘里,漂浮着三四台机器,马达声隆隆,机器伸出6支喷枪,挖藕人各持一支,俯低身体,小心地在水底慢慢移动冲刷,于是,一节节白胖的莲藕就浮出水面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莲塘里近3000公斤的莲藕采摘完毕。 那个机器,就是挖藕机!工人松伯告诉记者,用高压水枪采藕比人工挖藕快多了!顺利的话,一人一天能挖30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1.4元的劳务费,一天能赚个400多元。 松叔是大鳌本地职业挖藕人,挖藕20余年。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年到头都是背着挖藕机走南闯北,哪里有活就去哪里。他就曾到过湖北、安徽、西安等地挖藕。 “一年起码工作10个月,每天早上6点左右下水,下午两三点收工,日复一日重复工作。”松叔说,但辛苦是有回报的,勤奋一点,月入过万元不是问题。松叔就是靠着挖藕,供养一双儿女读书。看着家人生活改善、儿女有出息,松叔觉得很欣慰。 冬寒夏暑 每天泡在水中8小时以上 虽说现在有机器辅助,但是挖藕仍是一份很辛苦的职业。夏日的骄阳下,池塘水反着白光,挖藕人在冒着热气的泥水里摸索着。为了保证莲藕有完整的卖相,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地控制力度,用水枪冲刷莲藕附近的淤泥,还要不时地将半个脸都埋在泥水里。工作结束后,身上裹满淤泥。 沙堆镇的挖藕人芬姐告诉记者,夏天挖藕闷热,冬天挖藕寒冷。“夏天还好,热是热,但干活不是问题,但冬天下水的话,整个人都冻僵了,还要抓紧水枪挖藕,真的很不容易”。 “我每天都要泡在水里8个小时,甚至更长。刚开始挖藕的时候,我身上的皮肤都泡皱了,还脱皮,很痛。很多挖藕人因为泡水时间长,都患有关节炎、风湿等职业病。”芬姐回忆道。 年轻人加入 挖出人生第一桶金 新会区的职业挖藕人大多来自大鳌、睦洲、沙堆镇等地,都是十来二十个相熟的村民自行组队,前辈带后辈。他们的中坚力量是四五十岁的青壮年,但近年来,也不乏80后、90后年轻人加入其中,在淤泥中“淘金”。 华仔是一名90后,大鳌本地人,有叔伯从事挖藕职业。4年前,大专毕业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职业挖藕人。经过4年的锻炼,他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 华仔所在的挖藕团队共有12人,大多都是80后年轻人。“毕业后我也有尝试找工作,但到一般的工厂上班,工资每月也就3000多元。伯父是挖藕人,他告诉我只要肯干,够勤力,月入上万元也是可能的。我就想,趁着年轻,何不拼一拼呢。虽说很辛苦,但收入很不错”。 华仔说不会一直当职业挖藕人,他想要通过挖藕,积攒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后尝试做生意,实现自己的梦想。华仔的想法,也是很多年轻挖藕人的想法。 □ 文/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
|
来自: 绿云c1m9upmtd3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