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冬至到,吃水饺”的习俗,冬至是我国冬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等,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之后进入数九寒天,一天比一天冷,冬至是冬季最冷的时段的开始,吃饺子暖身驱寒已作为一种习俗传承了上千年。如今饺子已是一种节庆美食,广受喜爱。 饺子的来历多数人都知道,饺子来自于一个药名“祛寒娇耳汤”,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张仲景告老还乡后,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决定向穷人舍药治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冻耳的病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饺子传承了几千年,种类繁多,各地居民就地取材,丰富的智慧不断推陈出新,有荤有素,荤素多种搭配实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食物多样原则。经典的饺子有猪肉白菜、猪肉芹菜、猪肉茴香、牛肉胡萝卜、羊肉白菜、素三鲜、海鲜馅等,地方特色有山东的鲅鱼饺子、东北的猪肉酸菜等都很好吃。 根据形状和颜色又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如意水晶饺”、颜色鲜艳的“吉祥翡翠饺子”、造型独特的“四季平安饺”、皮薄馅大的“丰收水饺”等 饺子好吃,一吃就多是很多人的通病。糖尿病人群既想吃饺子又怕血糖升高,每次吃饺子要么吃多了,要么感觉没吃饱、没吃好。特殊人群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到底该怎么吃饺子呢? 营养师建议
家人一起包饺子、吃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既美味又温馨,包饺子需要和面、剁馅、擀皮、包饺子、煮饺子等工作,有人还吃醋和蒜汁,工作量大而繁琐,需要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其乐融融。 选用全麦粉或者混合杂粮面粉制作饺子皮,或将油菜、胡 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榨汁和面,做成七彩水饺。也可选绿豆面、海带粉、燕麦面、高粱面、玉米面和小麦面粉一起和面。这种杂面饺子皮既营养又不会快速升高血糖。尽量不选用精白面做饺子皮。饺子馅选材 尽量选用含膳食纤维多、热量低的蔬菜,如芹菜、白菜、萝卜、茴香、青椒等,也可配点野菜,如荠菜、蕨菜、海菜、海蓬菜、海带、紫菜、裙带菜等。 多选择脂肪低的牛肉、鸡肉、鱼肉、虾等,或是瘦猪肉搭配芹菜、白菜、萝卜、茴香等,也可添加菌类如香菇、木耳、蘑菇等,这样既减少肉的食用量,又丰富了口味、增加了营养。 纯肉馅不可取,部分人爱吃纯肉馅,这样脂肪超标既不健康,也不营养,建议荤素搭配最好。既满足了食物多样,又健康美味。 拌馅不要加太多油,每人每天25克以内,差不多两小勺,不要超标。建议选橄榄油、亚麻籽油、不选猪大油。 饺子好吃的秘密武器,对于有荤有素的馅,除了添加葱、姜、油、盐、香油、酱油、十三香以外,四人份的馅建议添加腐乳汁2毫升和豆豉3克,豆豉剁碎,搅拌均匀即可。这样拌馅煮熟的饺子香气浓郁,还增加了营养。 一般中等身材的糖尿病朋友和三高人群,建议一顿吃13~18个饺子(视饺子大小决定),建议边吃饺子边喝汤,如仍有饥饿感,可去皮吃馅。吃饺子时最好配上凉拌菜。大拌菜最佳。吃完饺子再喝一碗饺子汤,既增加饱腹感,又利于消化吸收。最后提示大家饺子可以蒸可以煮但不建议油煎。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觉得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