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圣鬼谷子:21 方与圆的智慧

 笨小孩_2016 2016-12-22

谋圣鬼谷子:21 方与圆的智慧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人;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是说事物小到没有内部了,大到没有外部了。这是极言之辞。极言捭阖之道,可以运用于任何事物,不论它是多大的事或多小的事。这里也可以看做是对“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的一个说明。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这句话意思是,无论是要增加还是要减损,是要离开还是要接近,是要相背还是要相向,都可以通过变化阴阳来驾御、控制。“益损、去就、倍反”是说捭阖的目的或者方向,这是举例说,举例说有这三种,实际上不止这三种。这句话可看做是“对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人,无所不可”的一个说明。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这三句概括阴阳变化的规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的意思是说,阳发动的时候,阴就静止了,但阴不是不存在。它依然存在,只是“藏”起来了。为什么藏呢?因为它不发作用出来,或者作用不明显,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阳动而出,阴随而入”,是说阳的作用一发动出来,阴的作用也必然随着发出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要走向它的反面,这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谋圣鬼谷子:21 方与圆的智慧“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这句话是从一个行程看阴阳的变化。从一个行程看,就有一个终始。“以阳动者,德相生也“,阳的作用一发动,就是一个开始,德就在这儿产生了。这里的“德”字,是对着动的结果说。对着动的结果说德,这个德涵义很多,但主要是功德,即对结果有功之德。一些我们现在所说的恩德、品德、德性的意思,都涵在功德的意思之内。

德既生出来,就要把它留住,让它显现。“以阴静者,形相成也”,就是这个德,要靠阴静的作用,才能显出来。显出来,德才能成形,才能留得住。这是个终成的概念。在历史上,那些大的王朝开辟的时候,往往轰轰烈烈,但开辟之后,都要安静下来,休养生息。汉朝是如此,唐、宋、明、清几朝都是如此。总动荡不成的,总是动荡,你这个王朝开辟的好处在哪里呢?必须平静下来,才能让这个好处显现出来。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阴阳既然是同时存在于事物的两个方面,就有一个如何共存、如何谐和的问题。“以阳求阴,苞以德也”,这是从阳的立场说。站在阳的立场,对待阴,就要苞以德。比如在上位者为阳,在下位者为阴,上下级如何相处呢?从上级的立场来说,就要对下级苞以德。苞,是包含、包涵的意思。包含是从形式上讲,从形式上讲一个领导人要有容人之量,要容得下各式各样的人,有功劳不能独揽,要分给属下,这样你才能做个好领导。包涵是从心性上讲,从心性上讲就是要有容人之心,不能随便看不惯别人,更不能有嫉贤妒能的心理。“以阴结阳,施以力也”,是从阴的立场说。从阴的立场说,阴要和阳结合在一起,就要“施以力”。施以力,是说要施展出自己的能力。还以上下级的关系来说,下级办事得力,才能和上级相互配合。这样来看,无论从阳的立场,还是阴的立场,阴阳谐和,都要靠捭阖来实现。所以鬼谷子说:“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鬼谷子说,上面讲的这些既是天地阴阳之道,也是说服人的原则。天下万事都是由此开始的,所以把它叫做“圆方之门户”。

什么是“圆方之门户”呢?鬼谷子在下面《反应》一篇里有个解释,“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就是说事物在还没有成形,不显著的时候,要以“道”去引导它;既已成形,就要用具体的方法去处理它。鬼谷子的这个思想,和孔子在《易传》里所说“圆而神,方以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前面说鬼谷子的捭阖之道,上通于道,下达于术。上通于道,即是圆而神。圆而神,故虽未见其形,但可“圆以道之”。下达于术,就是方以智。方以智,故可在事物已成形后“方以事之”。

谋圣鬼谷子:21 方与圆的智慧鬼谷子说天地阴阳之道,也是说服人的原则。那么天地之道如何是说服人的原则呢?这里我们引个唐太宗的故事加以说明。

唐太宗李世民基本上是个圣明的皇帝。他这个皇帝的圣明,是因为下面有大批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样的贤明的臣属。臣属贤明,没有显出皇帝的昏昧,反而衬托出皇帝的圣明,这就是阴阳之道的玄妙处。

史称唐太宗善于纳谏,而当时最有名的谏臣是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经常搞的这位善于纳谏的皇帝下不了台。有一次,魏征和唐太宗当廷争辩,弄得下朝后太宗还气愤不已,说:“我真该杀了这个田舍翁!”田舍翁是骂人的话,相当于现在说的“乡巴佬”。长孙皇后听了就问他:“是谁惹陛下这么生气啊?”太宗说:“除了魏征还会有谁?他屡次和我在朝廷争辩,当着满朝文武折辱我,让我难堪啊!”长孙皇后听了太宗的话没再言声,退下后,穿上皇后的朝服站在庭前。太宗见了很吃惊,就问:“皇后你这是做什么呀?”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会忠诚。如今,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正是因为陛下圣明啊!我身为皇后,怎敢不向陛下祝贺呢?”唐太宗听了皇后的话,很高兴,对魏征满腔的怨愤一下子都消失了。

这个小故事被司马光郑重的记载在《资治通鉴》里。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长孙皇后一番话,能令唐太宗转怒为喜,她是用什么道理说服唐太宗的呢?这个道理就是“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君主圣明,臣下就会忠诚。一方面,你唐太宗要做圣明的君主,就需要下面有一批贤臣的辅佐,这是“以阳求阴”。“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你就要包容这个敢直谏的魏征。另一方面,魏征作为太宗的佐臣,向皇帝进谏是魏征的职责,这是“以阴结阳”。“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魏征敢于直谏皇帝的过失,这就是他在“施以力”,那正是他的忠诚。

我们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说人和天地阴阳之道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读《战国策》。《战国策》里每一篇文辞的背后,都是对阴阳关系的精辟分析。所以我们读《战国策》不能单纯的把它当作游说之辞来看待。读鬼谷子也如是。谋圣鬼谷子:21 方与圆的智慧

【感谢关注!每日更新,明天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