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成长学院执行院长筱雨老师 亲述
《非暴力沟通》,这不仅仅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改善人际互动的书,更是帮助人安静下来的一本好书。 在读书会分享中,我们发现,暴力沟通时刻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在我们与恋人之间、与父母之间、与儿女之间。当你稍稍留意一下生活中我们的谈话方式,遇到冲突时我们的应对方式,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非暴力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或消极无为,而是主张积极进取。《非暴力沟通》从四个要素,教给大家认知、练习的方法: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你是否喜欢,要说出大家所做的事情,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评价。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 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我们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 随着分享更深入,我们有了新的发现,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难的“四要素”,而仅仅是想表达“我的感受”就真的不容易,一开口便习惯性的统统是评价;讨论中,大家开始尝试将“评价”转变为“感受”,一遍遍的练习,红色信念不断的出现:“谈感受太难了,我根本就做不到。”而此时,我们就要用到积极成长中“积极诠释”的方法,当信念转变后,大家看到“感受”终于被表达出来的快感。 一位同学讲述了他与妻子的沟通改善过程,用人际互动风格分析,他是追求完美逻辑严谨的橙型人,妻子是随性乐观擅于表达的绿型人,当妻子遇到各种问题向他倾诉时,他用一贯理性严谨的逻辑思维出谋划策,他很用心,但是没想到,这并不是妻子想要的,妻子说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后,他决定给妻子一个抱抱,并且每天给妻子发感恩短信,至今坚持了2年。 虽然读书会上分享者只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但我们看到,每一个故事和昨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如此相似。分享者恰恰和自己的沟通对象是一国的,他用他的感受告诉了我,我的沟通对象原来真实的想法是这样的。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看到: 1,它不但让沟通更顺畅,还能保护自己,在遇到暴力沟通时不受伤; 2,它的精髓在于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有很多初学者,常常在学到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后,迫不及待的将其实施到身边的人身上,比如自己的伴侣、老板、儿女,大多的结果是碰壁,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太想去改变对方,而并没有改变自己。试着换个念头吧,只去想想,真诚的将自己的观察和真实的感受告诉对方,结果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我们既可以真诚、清晰的表达自己,又能够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作为春天成长学院学员的必读,每一次读书会都会让很多人受益。经由这些经典好书作为媒介,“阅读”到自己现有的生活模式,可以开启你的自我觉察之旅,并看到更多视角的真实。 今天,新一轮的《非暴力沟通》成长读书会已经开启。每周我们会聚焦1-2章,一起来练习。如果您可以看到一段你希望去改善的关系,带着明确的目标,跟我们一起来读书,来践行,您的收获将会更多。 春天成长学院: 春天成长学院以播种爱与希望为信念,用积极心理和教练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教育+自助+成长团体 PS: 想加入《非暴力沟通》读书会一起学习沟通技巧的小伙伴,请扫描下面二位码入群。(如扫码失败,请在留言区申请入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