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控” “颜王” “颜值爆表”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 身高同样成了一种烦恼 矮个子的烦恼尤甚 很多身材矮小的人,除了身高较矮外,没有其他任何不适症状,常常不被认为是病态的。其实,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低于该人群身高曲线的第三百分位(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这样的人按大小个子排队的最后三个人),在医学上就被称为矮小症( 别名:垂体性侏儒症)。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矮小症患者的最终身高具有决定性作用,越早治疗效果越好,3岁至12岁之间进行治疗是最佳时期。2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少于5厘米,就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我院儿保中心医师蓝小良提醒:人体的长高关键在于长骨的增长,当骨骺线闭合后,大多数人就不会再长高了。通常情况下,女孩骨龄超过14岁,男孩骨龄超过16岁,骨骺线就已经闭合。所以,治疗需在骨骺闭合前进行。 近日,我院儿保中心确诊了多名矮小症患者,并对5名4岁以上的矮小症患者进行了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进一步明确了其矮小的原因,并开展了相应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所以,孩子要想长得高一定不能忽略这“30%”的后天机会。对于后天机会的把握,父母能做的,首先就是要知道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的正常生长速率。只有知道每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该长多少,时刻注意孩子的身高,才能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生长迟缓危险。 儿童正常生长速率的参考范围是: 婴儿期≧25cm 生后第2年≧10cm 2岁至青春期前≧5cm/年 不论男女,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3岁。3岁左右,人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蓝小良医师建议家长每两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生长速率过慢——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立即去有资质的医院的儿保科进行矮小症筛查。 患了儿童矮小症还能长高吗?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当然,即便宝宝患了“矮小症”妈妈也不用过于担忧,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骨龄,骨骺闭合前均可以通过生长激素治疗法对孩子进行“拔高”。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是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经生长激素治疗,正常情况下,患儿每年可以长高约10~15厘米,小于胎龄儿治疗3个月后能长高3~5.5厘米。 引发儿童矮小症的原因 如何治疗儿童矮小症? 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 孩子长高的5大关键词 孩子长高主要受到生长激素的作用,它的分泌是脉冲式的,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之间,入睡后35—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因此最好在9~10点之前上床睡觉,每晚保证孩子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此外,睡眠时全身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关节和骨骼的伸展。 想让孩子长高,营养充足还不够,家长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食物中的动物性蛋白质是人体长高的主要原料,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供给。动物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鱼、虾等海产品以及动物内脏、鸡蛋、牛奶中,豆制品也是较理想的优质蛋白来源。此外,足够的钙质也是长高的必需条件。牛奶是最理想的钙质来源,每天应该让孩子喝300—500毫升,虾皮以及一些蔬菜中钙的含量也较多。各种微量元素对促进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锌元素,故应让孩子多吃新鲜水果和海产品、坚果类食物。 运动对儿童身高增长有明显益处,运动的儿童比不运动的儿童平均高2—3厘米。因为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运动还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应该多鼓励孩子多做些跳绳、打篮球等弹跳性的运动。 女孩来月经后身高增长速度就开始减慢,表明生长加速期已过,但是并不意味着不会长高了。有研究显示,少女从月经初潮到发育基本结束这段时间中,身材还在长高,平均身高还可增长5—7厘米。因此,“来月经就不再长高”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生长激素疗法并不是每个身材矮小的人都能用的,它只适用于以下情况: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矮小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矮小以及特发性矮小症。目前临床用的生长激素和人生长激素结构完全相同,纯度较高,一般不会带来任何有害的病原,也尚未发现任何有定论的、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对于那些适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病人来说,这种方法是安全的。 于立君 教授 主任医师 儿内科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本科医疗特色:体格发育异常:矮小、肥胖、性发育异常;脑发育异常: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及自闭症等;免疫力低下、营养元素缺乏的诊治、慢性头痛、昏厥;慢性腹痛、多动症及抽动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门诊一楼儿保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