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跌几乎没有,来就是大跌,一切都是杠杆惹的祸

 天道酬勤YXJ1 2016-12-22

闪崩事件年末屡屡上演

年初1月份A股创纪录的大跌让股民很受伤,尤其是1月初两次的熔断跌停提前收盘,让不少资金个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已经承受2个跌停板了,可以说随后11个月都是在将年初的大坑填上。而近期债市走势却相反,其12月月初的断崖式大跌让年初11个月收益都亏在了里面,且没有时间弥补,这就是市场的残酷,闪崩总是在一线间。小跌几乎没有,来就是大跌,一切都是杠杆惹的祸

玉名认为最近2年来发生了太多的风险事件,股市方面去杠杆带来的三次大跌,熔断跌停;债市方面的12月大跌,引发连锁的爆仓;期货市场的今年多次上演的涨跌停潮交替,尤其是在四季度曾出现过早盘涨停收盘,夜盘开盘后直接跌停的情况;还有基金市场,分级基金去年的集体下折,今年12月货币基金遭遇巨额赎回等。面对各市场越来越频发的闪崩事件,股民需要在年末进行思考和总结,毕竟辛苦赚得的利润更要保护好。

债市、基金年末重挫背后的思考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亏掉了前11个月的收益,甚至还赔钱了。这就是如今债市的情况。12月的债市闪崩带来了多米诺式的连锁反应,前11个月债市走势稳中有升,超过4%的债基比比皆是,有200只,甚至有的在10%以上(这一收益率可能让很多股票型基金都很汗颜)。小跌几乎没有,来就是大跌,一切都是杠杆惹的祸

就在大家以为可以好好收官,准备年终奖之际,12月债市连续下跌,12月12日之后更是大跌加速,债基市场风声鹤唳,行业平均收益率快速为负值,近半数的债基全年亏损,年内发行的次新债基更惨,6成跌破发行面值,有的成立不足2个月就已亏损5%以上。小跌几乎没有,来就是大跌,一切都是杠杆惹的祸

不仅是债市,因为年末钱荒效应。12月份以来货币基金普遍遭遇净赎回,几十亿到十几亿,一百来亿的都有。如图所示,一般申赎正常情况下,货币基金万份收益会比较稳定,但一旦出现较大赎回压力和债市大跌,货币基金不得不折价卖券变现应对赎回,造成万份收益阶段性大幅走低,从上周一些货币基金万份收益大幅走低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他们面临的赎回压力。

都是杠杆惹的祸

去杠杆是最近1-2年来最热的关键词。2015年资金杠杆牛市因为去杠杆而终结,爆仓、强平等因素直接和间接引发了三轮股灾。而2016年12月的债市的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也在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这背后也是债市去杠杆的因素所致。在牛市中,加杠杆放大收益,让多头看上去是无敌的, 而一旦杠杆去化开始,原先被放大的买盘就可能立刻变成堆积的卖盘,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且相互踩踏。在上周末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再度重申严控金融风险和抑制资产泡沫,中央的定调让中长期的资金面再度承压。小跌几乎没有,来就是大跌,一切都是杠杆惹的祸

综合来看,从去年疯狂集中投资创业板在股灾中遭遇流动性风险、疯狂发行分级基金遭遇股灾发生下折危机;到今年疯狂拥抱机构借委外冲规模,以及上周爆出的货币基金巨额赎回流动性危机,短短两年时间,风险事件频发。而想到年初的熔断大跌,去年的去杠杆股市大跌,无论是股灾,债灾,乃至各类基金风险,其中值得投资者反思的很多,上涨时掩盖风险,而时间久了会让投资者产生错觉,一旦集中释放就是闪崩,没有所谓的小跌,这是最近一年来最典型的走势,必须要注意。市场中钱是赚不完的,但却是可以亏完的,甚至负债,而且往往就是在一瞬间,将之前赚的钱赔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