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那些正在死去的中国小吃

 鸿蒙心尊 2016-12-22

看着《舌尖上的中国》,你是否觉得无论是美食,还是美食背后的故事都是一出难得的好戏。就如同人与人的相逢,有时候错过,就是一辈子。美食也是一样,那些快失传在世间的美食,可能是永远追不回来的遗憾。

若干年后,能够让“昨日重现”的,除了文字,只有那一道道菜品。咂摸着它们,仿佛咂摸着历史,夹杂着旧时日的情趣与才思。

寻访失传的美味,民以食为天。吃,原是一件顶大的事情。

尝遍了大街上各式早餐,却找不到小时候路边摊的味道;

见识过了山珍百味,脑海还是有家乡小吃的身影;

一旦有人提起地域美食,会一行行找到家乡上榜的食物,巴不得转给每个人看。

我们都曾在某一刻,无比的怀念某些小吃,恨不得马上尝上一口。但不经意间发现,那些身影越来越难找了。

此时才知道,太晚了,有些味道可能再也吃不到了。

你想不到的:一些曾随处可见的小吃,正快速消亡,数量庞大难以统计。

名称:宋楼火烧

主要分布: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

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宋楼火烧为夏津名吃,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宋楼镇的特产,已有百余年历史,系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为原料制成。每个折六层,层层刷涂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香酥可口,每只重量仅七钱。故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入选“到山东最想品尝的100种美食”。

宋楼火烧可贮存3年而不变质。开水冲泡滑腻可口,且易于消化。若切成细丝加精肉或鸡蛋焖烩,吃起来柔软松散,别具风味。

在很多老人看来,曾经的年货无非就是称几斤猪肉,买几瓶白酒,再要几斤瓜子和糖果。在夏津,除了这些,以前很多人还会买上几挂宋楼火烧,老人用热水一泡,搁点香油,软绵易食;小孩饿了,直接捧起一个就吃,伴随着“嘎嘣”之声,面香四溢。宋楼火烧的工艺之复杂--完全靠人工制作,无法实现机械化。由于年轻人对宋楼火烧“不感冒”,这个老手艺只存在于极少的民间老厨师中,面临失传的危险。

名称:葱油粑粑

主要分布:湖南长沙

巴掌大小的粑粑金黄油酥,用手撕开时呲呲作响,酥脆蓬松,伴着葱香,再配个豆腐脑,元气瞬间唤醒。这便是曾风靡长沙的寻常早点,葱油粑粑。

但现炸现吃、不能久放的要求与都市节奏格格不入,这道堪称贯穿 8090 后童年的小吃日益难寻。

名称:纸包炸鸡

这道菜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道名菜。菜本身不难做,纸包炸鸡,顾名思义,就是将整鸡用纸包住,入油炸。然而问题出在了纸上。“纸包炸鸡”的点睛之笔在于纸。“那纸必须要用春笋作为原料,采用最原始的蔡伦造纸法制造。”厨师这么说道,但很早以前,这种纸便已经失传了,这道菜也就逐渐消失了。

名称:糖豆角

主要分布:山西

有人吐槽《百鸟朝凤》:电影好看,但唢呐实在不好听。糖豆角就如小吃界的 ' 唢呐 ',有历史、有盛名、有艺术般的制作过程,但在新式糕点的冲击下,却无力抗衡。

酥脆的小外壳,完美包裹着晶莹蜂蜜汁的糖豆角,已走过 2000 年的岁月,但仍逃不过濒临失传的命运。

名称:铁锅蛋

铁锅蛋是道快要失传的河南菜。吃鸡蛋的方法很多,白煮蛋炒鸡蛋最简单,而这道烧烤鸡蛋则需要些硬功夫,首先需要特别定制铸造的厚铁锅和铁锅盖,而且据说,现在会做这样的厚铁锅的师傅也越来越少了。用铁锅的妙处在于铁吸收热和保温的能力超级强,这样会产生足够的高温让鸡蛋中的空气保留,达到蓬松的口感。

而除了铁锅的高温以外,烧红的铁制锅盖在烹制的过程中产生热对流效应,让锅中的鸡蛋被“扯起”,令其体积变得如海绵蛋糕般松厚,连端上桌的时候还有吱吱响的沸腾声。可惜的是,这种铁锅蛋由于存在一定的烹饪难度和无法卖出更高价钱,所以它在当今中餐里与九转大肠一样属于逐渐消失的菜品。

名称:崩爆米花

密封的漆黑铁锅不停旋转,在暗红的煤火上滋滋颤抖,一张张捂着耳朵稚嫩又跃跃欲试的脸孔,却都在期待那一声巨响 …

物质贫乏的幼年时光,黑黢黢的师傅与炉灶,却用这' 轰隆 '魔法把一捧细小米粒爆成一大包膨胀饱满的玉珠。再炒些糖稀,压成方正晶莹的米花糖,就是朴素人家消磨好久的零食珍飨。

惊蛰雷声一样的食物,茁壮了少年们汲汲渴望的身板,也是城里人经过多少岁月再也找寻不回的遥望。

名称:粘耗子

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粘耗子,是旗人的传统点心。传统也叫 ' 苏叶饽饽 '。

旗人发迹于东北,爱吃粘食,用大东北盛产的黏高粱米面儿或是江米面儿包裹着小豆馅儿,垫在抹匀了豆油的苏子叶上蒸熟即成。

说来简单,然而粘耗子不算金贵,却相当费时费力,这技艺才一直是老一辈人的拿手。苏子叶要采新鲜的,泡米、发酵、打馅全凭经验,稍有差池就坏了味道。

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做粘耗子的过程既新奇又美味,哪管包出的作品百怪千奇,只见馋嘴的小友包出一只猫仔大小的,最后却蒸不熟,只博得一屋子乐呵。

到如今,老一辈人几已故去,自然很少有人张罗,想来大约快十年没有吃过了。

名称:捏糖人

主要分布:全国

从明朝刘伯温开始,这糖人在粗糙的指缝间翻飞已有几百年了。童年时,戏台前街巷里,小糖人让朴素的岁月色彩鲜艳。

转眼戏台只剩佝偻的老人,街巷里吆喝声减少,霓虹四起,已难寻这些鲜活的身影。童年的小糖人啊,已沦落成旅游区的标配了么?

名称:糖油果子

主要分布:四川成都

又称天鹅蛋。因形似而得名,特色泽黄亮,外酥内糯,香甜可口。

糖油果子以糯米、红糖和芝麻为原料,将糯米粉团在油中炸制后裹上白芝麻并用竹签穿起来。一串有四五颗左右,每一颗糖油果子浑圆光亮,呈棕红色,有焦糖香味,表面有喷香的白芝麻,咬下去皮脆内软,更有炸的好的果子里面是空心的。

名称:杜称奇火烧

主要分布:天津

天津有食品“三绝”,驰名国内。其实,天津人很讲究吃,在民间有一些特色小吃也曾风靡一时,只是有一些小吃因为没有被继承而不存在了,也有一些小吃因为没有做成规模而很少有人知道了,在20世纪初出现在天津的一种“杜称奇火烧”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小吃,由天津人杜称奇始建于1918年。初期只是简单地设推出售,边做边卖,后来生意日渐红火,终于有了自己的字号。铺内自制的火烧、烧饼、蒸食,层次多而薄,外形厚,外焦里嫩,内含油分,香、甜、酥、脆。堪称津城烤烙佳品。细甜酥脆,尤以油酥火烧最为有名,上世纪50年代初,京剧大师梅兰芳来津时,也慕名派人来买杜称奇火烧,品尝之后大加赞扬,后来杜称奇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家传技艺。南市食品街建成后,特邀请了杜称奇的儿子杜茂以及杜茂的三个弟子周荣先、段玉起、刘运起进食品街开设了分店。但是,目前南门脸、食品街等处的老店都已经不存在了。

名称:豆芽嵌肉

主要分布:江苏苏州

电影导演徐昌霖在《苏州美食》一文中曾写到:它的精美简直是无与伦比的,那如酱的肉末是用针尖一点点嵌进豆芽的细茎之内。陆文夫曾在《姑苏菜艺》中介绍过豆芽嵌肉,说是其精细程度简直可与苏州刺绣媲美。

豆芽要挑肥嫩笔直的,为保证新鲜,从采摘到制作完成不超过三个小时,云腿蒸嫩放软用针塞入豆芽杆中。再淋上鱼趐南瓜鸡蓉熬制的浓汤,雅称'金银润'。美食家蔡澜说现在已无人肯做。

名称:秃黄油

主要分布:江苏苏州

这道苏州地区的传统菜曾被沈宏非先生说成是已经消失的美味。秃黄油就是为了“存蟹防饥”,在蟹季过后仍能享用到反季节的蟹味。

过去苏州很多人家里,螃蟹多,吃不完,就将蟹膏和蟹黄取出来,加肥膘熬好,装入瓶子或罐子,留着以后拌饭吃。黄油,就是高纯度的蟹膏和蟹黄,不夹杂一丝蟹肉。

秃黄油捞饭,白花花的米饭拌上油亮金黄的蟹膏蟹黄。注意一定要是热腾腾的白米饭配上秃油黄,那滋味,我虽写不出来,但永远记得。

名称:顶顶糕

主要分布:湖北

多年前的湖北街头,曾流传一首逗趣的童谣:' 顶顶糕,顶顶糕,吃了长不高 …'

将码在竹筒里的米粉、糖粉、桂花等蒸熟后,用特别的手艺顶出的面团,便得名 ' 顶顶糕 '。

如今,对手艺与蒸煮时间的要求,让传统顶顶糕已同那首歌谣一起,慢慢淡出这个速食时代 …

以上仅是消亡小吃的冰山一角

食物也是有 ' 生命 ' 的,跟人一样,生老病死不可阻挡。我们无法逆转时间,但却不舍得这些小吃无声无息的永远死去,所以我们写了这篇文章,和你一起记录那些越来越少见的路边小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