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装剧里常见历史错误你知道几个?这么多年的历史白学了......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6-12-23

古装剧里常见历史错误你知道几个?这么多年的历史白学了......

广电独家 08-09 22:29

古装剧大家都看得不少了,对于其中的规矩和台词甚至有粉丝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仔细考究起来的话,古装剧的台词和场景还真经不起推敲,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几乎每部古装宫廷剧总都能犯的错误,它们都用错啦!!

圣旨开头的“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古装剧里太监宣读圣旨必然的开头,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现在的古装剧甭管哪朝哪代都是这样的开头,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

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分别为诏曰,制曰和敕曰。

“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须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思,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时均会使用敕曰,意为告诫官员要勤于政务,勿贪图享乐,要忠于朝廷,勿结党私营,危害朝廷。

嫔妃自称“本宫”“臣妾”

本宫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宫之主,也就是说只有一宫之主才能称本宫。比如说皇太极在1636年立的五宫,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只有这五宫的女人才有资格称本宫,剩余的妃子都没有这资格。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太子也能自称本宫,这是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只是皇帝女人的专有称呼。至于现在的电视剧有的不是一宫之主的女人也自称本宫,是错误的。

对当官的都叫“大人”

称呼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而现在,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全称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

大人前面一般会加上姓,比如刘大人,但是现在的编剧都称呼和珅为和大人,这就不对了,和珅姓和吗?不是,他姓钮钴禄,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汉人的叫法叫钮大人还差不多 。哈~

奴才和奴婢

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哪朝太监都对皇帝和后妃们自称奴才,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宦官自称奴才始于明代。清朝的满臣和入了旗的汉臣也自称奴才,没入旗的汉臣只能自称臣。

这事实上这是清廷的一种民族歧视,因为臣比奴才地位更低。而且清朝的女官(即高级宫女)也是自称奴才。

现在的影视剧宫女们对皇帝和后妃都自称奴婢,这也是不对的。奴婢的本意为奴隶,男称奴,女称婢,奴婢是没有自由的。

倒是在元朝的戏剧中有发现宦官自称奴婢的,可以知晓宦官有自称奴婢的。

太医是如何给宫中女眷看病

宫中女眷可不是寻常的女人,这些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无法当面诊脉的,必须在一个屏风外瞧病。

那么屏风外怎么瞧病呢?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悬丝诊脉。

所谓悬丝诊脉指的是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情形下,医生给女病人瞧病时,用一根丝线,丝线一端绑在女病人的手上,另外一端在医生手中掌握着,然后判断脉象,诊断病情。

当然,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本诊不到脉搏的。所以太医只有通过询问病人,以及花钱贿赂伺候病人的宫女太监,来得知病人的具体病症,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治愈病人。

在森严的宫禁制度中,太医能够给妃嫔当面诊治并发生感情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称太监为“公公”

公公只是对于年纪较长并且地位最高的尊称,这个就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称呼老爷爷为老公公,需是年老之人。只不过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挂钩,地位高的太监往往年纪都较大。

另外这里补充说明一点,用老公称呼太监,这也是确有其事,只不过是明清两朝的北京市民对于太监的一种俗称。

史料记载《红楼梦》第83回:“门上的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贾赦道:‘请进来。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清朝的发式

清初颁布的剃发易服令,要求汉人以及在其治下其他民族全部剃成女真族的发式,汉人奋力反抗,当时造成了满清的镇压,著名的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

清初的发式是金钱鼠尾,也就是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然后垂直留辫子。而现在有关清朝的戏的那种后脑勺大辫子的发式,是在清朝末年才形成了,清朝中期和清朝前期都不是这个样子的。

击鼓鸣冤

现在的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然而衙门前的鼓最早并不是作此用,而是官吏的下班铃声,鼓一敲就宣告下班了。而作为百姓鸣冤用则是始于明清,在此之前并非如此。

不应该出现的食物

番茄,土豆,辣椒,玉米,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的,但是现在的电视剧明朝前就有这些东西了。黄瓜,葡萄,核桃,石榴这些都是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的。

夜市

现在不少影视剧在唐朝出现了夜市的剧情。夜市,一般认为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夜市发达,而且商品玲琅满目,有娱乐场所,有饮食服务,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

但是在唐朝只有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男女们跑到街上看花灯尽情玩乐,这天也是有情男女能在一起最开心的一天,也因此有说法认为中国的情人节是上元节。

称呼

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另外,对皇帝的称呼,其实翻开史书看,在明、清之前,基本上是看不到称呼皇帝做“皇上”的,所以现在许多历史剧往往在明、清之前就出现“皇上”的称呼,是大错特错的。

在明、清之前,还是最好称“陛下”稳妥一些。还有就是皇后的自称,常说“哀家”,其实只有死了老公的才能自称“哀家”,皇后一般自称都是用“吾”或者“本宫”的居多。

还有一个“格格”的称号,这多半是琼瑶误导了大家,以为只有公主才称为格格,结果弄得许多清朝的戏都错用这个称谓,其实“格格”就相当于“小姐”,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后来也用来特指贵族王公的女儿,是一个无定制的称呼。

哥哥

哥哥用来称呼兄长是在唐朝以后,在唐朝前哥是歌的意思,因此在唐朝前的电视剧不应该出现管兄长称呼哥哥的剧情。而在唐朝前用兄称呼哥哥,比如说可以称呼大哥为长兄。

谥号

经常在戏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立的,但剧里却经常听到什么太宗、仁宗的称呼,真是死人也给气活了。

另外,清朝时候皇帝的年号也不是随便能称呼的,不能让臣民们随便地直呼“康熙”“乾隆”之类。

三字经

许多剧集都出现用三字经教孩童的场景,但是却时空穿越得很严重。因为三字经是南宋才出现的,如果放在早前的时间就严重错误了。

佛教

同样地,看过《美人天下》之类的剧集,你应该知道编剧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

佛教是东汉时才传入中国的,但编剧不去好好学习,就胡乱把佛教时间推移到西汉,那是严重的历史常识认知错误。

其实在此之前的中华大地,人们祭祀的不是佛祖道祖,而是天和地。

诗辞

唐诗、宋辞过早出现在前期的朝代,也是因为编剧的文学功底不够,不了解早期的辞赋和诗歌所致。

如果他们能多读不同朝代的诗辞歌赋,估计这个常识错误就不会发生了。还有成语,也是经常乱用的,没有弄清楚出处和时间,就出现穿越。

文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重中之重,可是编剧们也不加深究,就随便在秦汉时期用了“宋体”“楷体”这样的后来字体,也是很大的常识性错误。

县太爷撒签打板子

常见的是把签筒哗啦全部撒下去,还说狠狠地打——这县令简直是找死。 其实,这些签也是有说法的。

白签子——随便打打,不要见血

红签子——皮开肉绽,不许伤骨

黑签子——不许见血,伤筋动骨。

姓名

中国古代直接叫名字,只有以下几种情况——自称,皇帝叫臣子,爹叫儿子,准备干架的。除此之外,称呼对方官衔、字、号、或者别号。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字,基本就是流血事件。

银子

公子什么的随手一抛“一百两赏你了”,银子没有铸成一百两一锭的,就算有,那是六斤多一玩意,和秤砣可以一拼了。五十两一锭的一般就是官银,也就是国家国库里的银子。

老百姓掏出一官银来,基本上会被当场被扭送官府,类似你拿一块卡着号的金库储备黄金去金铺。古代十两以上的银子都是用银票的,谁没事揣着一斤重的银子放在那大袖子里逛街,如果不是防弹背心的材料,袖子早就漏了。

夫人

一七品县令,老婆就敢称夫人——脑袋多了。

明官制,一品官母、正妻封一品诰命夫人;二品官母、正妻封二品诰命夫人,三品以下就歇了吧。胡乱称呼叫‘逾制’,基本就是个死。

(内容综合整理自网络)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